漂流运动项目的发展现状和提升途径研究
2021-09-10罗建章
罗建章
1 漂流运动项目的概念界定
1.1 漂流运动的起源及历史
漂流,原来是人类一种原始的涉水方式,二战之后成为一项真正的户外运动。漂流最初起源于爱斯基摩人的皮船和中国的竹木筏,但那时候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存需要。漂流成为一项真正的户外运动,是在二战之后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一些喜欢户外活动的人尝试着把退役的充气橡皮艇作为漂流工具,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水上漂流运动。根据记录,最早的漂流运动是由尼维尔带领的小队利用改造过的橡皮艇穿越大峡谷。
我国漂流运动有30余年的历史。在我国,漂流运动的起步较晚,大多数的水上漂流活动还仅仅停留在小范围的对自然河段的利用上,而真正开发出来的商业性河流资源还比较少。随着人们户外活动项目的不断拓展和技术技能的不断提高,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漂流也能作为一项竞技性的运动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刺激和欢乐。
1.2 漂流运动的定义
漂流运动迄今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学术定义。查阅相关资料,《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漂流这个词的定义是“漂流”来源于《九叹·逢纷》,是指漂浮流动、漂泊、行踪无定,也指一项具有探险性的水上运动项目。而《漂流场所国家强制性标准》将漂流定义为艇式漂浮物通过水流作用产生动力和重力势能转化,利用一定的落差和流速使得船体快速运动的户外运动。
1.3 漂流运动的分类
国际分类标准是根据水域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分为白水漂流和黑水漂流,白水漂流是指在自然光线条件下的漂流活动,相反,在无自然光线条件下(如洞穴、地下河等)为黑水漂流。根据专业化程度的不同又可以将漂流划分为竞技类漂流和非竞技类漂流;根据漂流器械的分类,分为皮划艇漂流、羊皮筏漂流、木筏、橡皮艇、龍舟漂流等;根据经营特性的划分,主要由私人漂流和商业漂流构成,一般的商业漂流开发地会根据河道选择的不同,将漂流划分为操控漂流和自然漂流。自然漂流是有漂流者自行掌控船只,在较为平缓的水域进行的漂流。
2 漂流运动项目的发展现状及特征
早期的漂流运动其实是一种生存手段,如今的漂流运动是人们体育休闲的手段,是一种更加自由、随意的运动方式。漂流运动从五十年代起在中国发展起来,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女子四人皮划艇,世运会上获得第四名,受到世界的瞩目。漂流运动以其特有的运动形式得到了人们特别是追求时尚、热衷漂流运动的年轻人的青睐。又因为其高观赏性高收视率得到了媒介特别是电视公司的喜爱。电视的介入,使皮划艇竞赛成为极好的广告载体。
2.1 国家政策利好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标志。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和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国民健康问题的考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这也从国家层面促进了漂流运动的发展。
2.2 科技进步释放劳动力、提供技术支持
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就业职位的替代等各种影响将会在较长时期内存在,技术的进步及推广促使劳动力与劳动工具重新组合,资本与劳动比率提高,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在人们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对健康的关注逐渐成为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科技的进步更是为漂流运动人群提供了更加大众化的场地、设施、器械、装备等,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并乐于参与到漂流运动之中。
2.3 漂流运动受众广泛
中国户外用品联盟(COA)2016年度的调查报告显示,漂流运动已经成为人们强身健体的重要形式。漂流运动的参与者中,16-45岁人群占比超过85%,一、二线城市占比超过93%,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超过94%,是社会主流消费群体。同时,漂流运动的参与者中,主力军是26-45岁的人群,占比高达64.3%(16岁以下1.8、16-25岁23.2%、26-35岁41.1%、36-45岁22.7%、46-55岁9.8%、55岁以上1.4%)。
2.4 漂流运动发展特征
漂流项目主要有这几个发展特征:漂流运动项目多样化、个性化;参与人员全民化;运动装备细分化;协会、俱乐部以及网络平台不断涌现。
2.5 漂流运动俱乐部发展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探索,目前我国的漂流运动俱乐部运营模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捆绑式”运营模式。此类模式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户外俱乐部经营模式。主要是漂流运动俱乐部与户外用品店相结合的形式;(2)“单一式”运营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销售式经营为主;一种是以培训式经营为主,一般不销售和经营户外用品;(3)“自发式”运营模式。是由漂流运动爱好者自发组成的,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单纯以漂流运动爱好为基础建立并组织而成的;(4)“会员式”运营模式。主要通过组织和提供服务从而组建俱乐部吸收和发展会员参加,培养俱乐部忠诚的顾客和会员,以此获得经济效益。
随着网络的普及不断的发展壮大,依靠网络平台发展起来的虚拟俱乐部以及户外论坛,为漂流运动爱好者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会员申请注册以及更多切实可靠的信息,同时网络平台具有大范围的全天候组织、召集、交流甚至漂流运动装备售卖系统。线上俱乐部将成为我国漂流运动俱乐部发展的一大趋势。
3 漂流运动项目的提升途径研究
随着人们对漂流运动的认识越来越科学、参与度越来越高,我国的漂流运动蓬勃发展,总体来看呈现出漂流运动项目多样化、个性化,参与人员全民化,运动装备细分化以及协会、俱乐部以及网络平台不断涌现等特点。同时发展中也存在我国户外用品品牌实力不强、漂流运动用品行业生产标准不统一、漂流运动者对危险认识不够等问题,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进一步优化。漂流运动项目的提升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提升漂流用品品牌实力
亚马逊中国数据显示,漂流运动产品销量超九成来自于国际品牌,漂流消费向专业化进阶。2017年,年出货量超过1亿元的品牌数量从2016年的22个下降到20个,品牌数量比上一年度下降,国内品牌数量降幅高于国际品牌,其中国内品牌从2016年的519个下降到2017年的482个,国际品牌减少13个,下降到443个。国际品牌与国内品牌市场占有率基本持平,2017年国际品牌增速更快,市场份额占比提高。国内企业更专注于单一产品的研发,而国际品牌的研发已经延伸到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在消费升级时代,漂流运动用品行业面临着产业转型、消费升级的重大机遇,我国漂流运动用品品牌实力不强,品牌定位明显无法为具有较高消费水平的群体提供高端的漂流运动用品。
3.2 统一漂流运动用品行业生产标准
在国际上,漂流装备有统一标准,且规定得很细,一根绳子能反复使用多少次,耐磨程度、抗撕裂程度等都有明确规定。但是国内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漂流用品标准,只能粗略地借鉴其他行业或部门的标准作为参考。各企业间大多是处于“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阶段,参照的标准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普通纺织标准,有的是企业自定标准,有的则以国际标准为标杆,这造成了漂流运动用品市场品质参差不齐,价格紊乱。目前,我国从网店到实体店,漂流运动服装以及相关产品不仅在价格上猫腻重重,而且有的产品根本不具备漂流运动产品应具备的功能,消费者的权益屡屡受到侵害。行业竞争的残酷难免出现不良商家,有问题的漂流产品到了消费者手中使人们初次感受漂流的热情受到了损害,对整体漂流行业认识产生了不良影响。标准的不统一,也给行业带来了激烈的竞争。
3.3 提升漂流运动者对其固有危险性的认识
回顾2017年,漂流运动依然热火朝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漂流运动中,但与此同时,也伴随着更多漂流运动死亡事故发生。据《2017漂流运动死亡报告》不完全统计,2017年漂流运动事故中死亡人数为70人,其中69%为男性,31%为女性,与漂流运动参与人数成正相关。在组织形式上,无责任主体的自发类形式占了47%,事故率最高,AA制、商业分别占32%和19%;在地区分布上,漂流运动事故集中在多山地区。
无论你是技术高超的顶级玩家,还是初涉漂流的菜鸟小白,在大自然面前,始终都要心存敬畏。在五一假期,鳌太线3名驴友遇难,这只是鳌太历年事故的一个缩影。据《中国鳌太穿越事故调查报告》显示,从2012年至2017年夏季,不足五年,已累计失踪、死亡的驴友多达46人。说走就走的旅行最危险,漂流运动目的地越热门越要多加注意,出行要选择可靠的团队,因为自发组织活动和网络约伴中出现的事故远远高于有责任主体的活动,多起重大事故发生在独自出行中。
3.4 漂流运动迅速发展,公共管理亟需完善
漂流运动迅速发展,公共管理亟需完善。我国漂流运动相关管理条例与办法标准与管理辦法范围有限,而漂流运动的活动项目和方式远远超越此范围,未来大众性与民间性的漂流运动管理条例与办法有待完善。
目前,国内司法机关在漂流运动事故纠纷上主要采用了《民法通则》《合同法》《侵权行为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多种法律条款,这样就会造成法律责任竞合现象的出现,不同法官在运用法律上难免有所差异,进而导致对同类案件审理结果的不同,从而难以实现法律适用的统一。比如,历经两年尘埃落定的“中国驴友第一案”,二审一举颠覆了一审的判决结果就是例证。同样,漂流运动法律制度的缺失也会造成许多“地下”漂流运动组织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钻法律的空子,规避法律的监管,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不利于漂流运动的健康发展。
4 结束语
漂流作为新兴的体育旅游项目,其独树一帜的体验性和参与性迎合了体育爱好者崇尚自然、超越自我的心理,一经发展就受到了广大游客的青睐,再加上我国优越的地理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政府的高度重视,漂流运动发展势头强劲,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所有希望加快发展漂流文化旅游项目的相关地区的政府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以及漂流爱好者们应该群策群力,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为发力契机,把握时代脉搏,向国际上的更高标准看齐,帮助我国户外漂流行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课题: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7A122)。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