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外体育参与对城市流动儿童社会适应影响的实证研究

2021-09-10张利芳

当代体育 2021年28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心理素质实验组

张利芳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流向城市,很多农村人在城市获得就业机会。在人口流动的背景下,还有许多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随着父母来到了城市,这部分儿童被称为城市流动儿童。城市流动儿童他们非常喜欢在城市的生活,但是由于城市环境与农村环境存在很大差别,而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差,所以来到城市后很难有效适应城市环境,从而对学生成长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体育活动作为提高我们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工具,通过对城市流动儿童参与课外体育对其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影响展开研究,希望可以为提高城市流动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参考。

儿童由于受到年齡和认知等多方面的限制,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而流动儿童则是这些弱势群体中更为特殊的一个群体,理应受到大众的关注。随着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城市流动儿童群体也在不断扩大,由于流动儿童从农村生活环境突然转变为城市,这种环境的巨大变化使他们很难融入到城市当中,这主要是因为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差,因此提升流动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课外体育活动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有着明显作用,为证实课外体育参与对于城市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本文抽取40名城市流动儿童展开实验,其中20名儿童生为实验组,另外20名儿童为对照组,借助课外体育活动来验证课外体育参与对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1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借助实验法,结合儿童年龄特点以及城市流动儿童心理特点制定了课外体育活动计划,其中实验组的20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而对照组20名儿童则只参加学校的体育课程。其中实验组儿童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主要根据学校场地条件,并结合体操、田径、球类运动项目开展体育游戏活动。而对照组儿童则是以非体育活动的形式开展体育运动,并且主要加强对照组留守儿童文化知识的干预。此次实证研究为两个月,并在实验前后对实验组、对照组流动儿童心理素质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更好来验证课外体育参与对城市流动儿童社会适应所带来的影响。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前后实验组城市流动儿童心理素质情况分析

经过为期两个月的实验后,实验组城市流动儿童在经过体育活动参与干预后,与实验前相对比学习焦虑、孤独、自责以及过敏这些不良心理素质得到明显改善,并且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即p<0.01。而且在社交恐惧以及恐怖这两项心理素质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即p<0.05。然而在身体症状和冲动这两项中并没有出现明显差异,即p>0.05。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课外体育活动的参加可以帮助城市流动儿童解决学习焦虑、社交恐惧、孤独、自责、过敏以及恐怖等不良心理,课外体育活动的参加可以帮助城市流动儿童树立健康心理,进而有效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可以更好的融入到这个城市当中。

2.2 实验前后对照组城市流动儿童心理素质情况分析

对照组城市流动儿童经过为期两个月的正常体育教学后发现,对照组城市流动儿童与实验前相对比只在社交恐惧、自责、身体症状这三项中存在显著差异,即p<0.05。其他几项心理素质情况并没有出现显著差异,即p>0.05。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只是参加常规学校体育运动很难帮助城市流动儿童解决不良心理问题,对城市流动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也难以起到很大帮助。而实验组城市流动儿童各项心理素质相比对照组有着明显提升,这充分证实了课外体育活动参与对于城市流动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影响。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上面实验组和对照组城市流动儿童实验前后各项心理素质情况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实验组城市流动儿童除了身体症状和冲动这两项心理素质之外,无论是在学习焦虑还是社交恐惧等多个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变化,而对照组城市流动儿童实验前后各项心理素质只有社交恐惧、自责、身体症状这些心理障碍得到一定改善,这充分表明课外体育活动参与可以有效改善城市流动儿童多方面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可以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提升自身社会适应能力,进而更好融入到这个社会当中。

3.2 建议

3.2.1 借助校内外资源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为帮助城市流动儿童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学校应当首先保障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不能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补课或是考试等多种因素来占用体育课,确保体育教学课时满足标准课时要求。此外,要注重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组织体育教师参加技能培训,鼓励体育教师多学习一些现代化体育教学手段,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为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为更好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解决城市流动儿童心理障碍问题,体育教师还要多了解城市流动儿童心理状况,学习心理教育方面知识,也可以去流动儿童多的学校学习或是参加城市流动儿童有关的公益活动,这样才能在以后的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城市流动儿童体育教学计划和策略。

3.2.2 结合城市流动儿童身体状况制定针对性体育运动计划

为提升城市流动儿童身体素质,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要结合他们身体状况制定体育运动计划。为此,需要保障城市流动儿童每天能够累积参加两小时的户外体育运动,并且合理安排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和时间,使课外体育活动成为城市流动儿童不可或缺的一项课程内容。此外,还要将课外体育活动参与情况作为学校以及教师考核项目,使学校和体育教师能够充分参与到城市流动儿童课外体育活动当中,对流动儿童参与情况进行督促和管理。

3.2.3 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进行丰富

提高城市流动儿童课外体育参与热情,对提升流动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有着积极推动作用。为此,要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进行丰富,可以结合学校现有的体育运动场地和器材设施开展课外体育游戏或是体育竞技,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要将安全作为前提,根据流动儿童个性和喜好来创编活动内容,也可以根据学校特色体育项目或是所在地区具有民族特色的项目开发校本课程,使课外体育活动与城市流动儿童身心发展相适应。

3.2.4 使课外体育活动走出校园

课外体育参与可以有效提高城市流动儿童社会适应能力。为进一步发挥课外体育活动对于城市流动儿童的影响,还要推动课外体育活动走出校园。例如,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时,可以将地点选择在校外体育馆或是社区,并要求流动儿童家长或是社区志愿者参与进来,在这种课外体育活动中不仅可以使流动儿童拉近同学、父母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在游戏和竞技活动中学会如何与陌生人相处,让城市流动儿童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能够充分感受城市的温暖和热情,进而更好融入到陌生的城市环境当中,提高城市流动儿童社会适应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课外体育参与对城市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8C1838)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长沙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心理素质实验组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雷鸟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也议对照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
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现状及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