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语文“导-助-促-拓”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1-09-10姜云霞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

摘  要:“导-助-促-拓”模式即”任务导学、合作助学、活动促学、网络拓学”教学模式,从教师、学生、课堂、内容四个变量研究“大学语文”的教与学,使认知、行为、情感不断形成闭环,促进教学相长,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注入动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问题解决过程中,师生、生生的思维不断碰撞,养成思维习惯,优化学习方式,形成人文素养,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平台。

关键词:大学语文;任务导学;合作助学;活动促学;网络拓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1-0124-02

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该思考如何让“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落实,结合教学实践,课题组探索并实践了新的教学模式——“导-助-促-拓”模式,这是适用于教学并且能够提高课程学习有效性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度。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探索“前置学习任务——学有抓手;合理组建团队——学有伙伴;精心设计活动——学有载体;使用好新媒体——学有平台”的新模式,促使学生动起来、忙起来,参与进来,做学习的主人。

一、任务导学:优化三种“任务”

从教的设计走向学的设计,将学习任务作为自学媒介引入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做到课前有预习任务——学有所向,课中有合作项目——学有所悟,课后有拓展内容——学以致用,使学习贯穿始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1]。

每节课的学习任务以任务单的形式提前下发,以便课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图书馆、网络、新闻媒体等途径查找资料,并对学习资料进行整理编辑汇总,为课堂合作交流学习做好准备,同时也可以通过课后调研、完成团队任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展升化。设计好课前、课中、课后任务,突破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使语文学习由课下支持课上,从课内走向课外,这样,语文学习和学生的业余生活相融合,学生可以在书籍中、网络上、图书馆里,甚至可以在日常交往中学习语文,从此,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学习语文,不再是一句空话。

“任务”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载体,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达成的具体指向,也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依托。任务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听说读写,也可以是表演;可以是课上完成的,也可以是课下完成的;可以是校内活动的,也可以是社会实践的,可以是语文学习领域的,也可以是结合专业学习的,可以是线上的,也可以是线下的……总之,“任务”是多样的,但是“任务”设计要秉承实用性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原则,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单,冲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能力。如在教学《春风沉醉的晚上》时,关于作者郁达夫的基本情况,可以安排学生课前通过查找网络、书籍等方式进行整理,做成PPT在课上汇报,一个小组主要汇报,其他小组补充汇报;关于文本整体感知,可以安排学生课前阅读,写出阅读感悟,在班级微信群分享;关于小说情节,可以让学生在课上画出思维导图;关于人物形象分析,可以让学生在课上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分析,以“我眼中的陈二妹”和“陈二妹心中的我”为题写作;为了使其更好地理解文章主题,教师可以推荐更多的工人题材的小说作品让学生课后进行比较阅读;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形象和自叙传的写法,教师可以简单介绍小说《沉沦》,引导学生课后阅读作品。

“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导学,旨在激活教师,激活学生,激活内容,激活课堂。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是基于已有的知识建构起来的。“任务”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關联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有意义、有价值的关联过程。教师保持学习状态,用极强的学习能力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速度,用增量的知识来应对当前以及未来的课堂,教师应善于给知识找到适当的应用场景和恰当的问题,即设计“任务”并不断优化,吸引学生参与进来,找到意义感,形成效能感,体验成就感。

二、合作助学:坚持两个统一

合作学习是一种互助学习方式,由多人合作完成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或是针对某一主题开展讨论,或是共同完成一个实践项目,或是合作参加一项活动,在合作过程中,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2]。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两个统一”:坚持有效沟通和自主学习相统一;坚持团队优势和个体特性相统一。

(一)坚持有效沟通和自主学习相统一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小组成员对所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找到疑点、困惑点,在沟通交流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在参与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组成员要树立自主学习意识,通过自我学习探究形成有价值的观点,更要树立合作意识,和小组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在交流分享中生成、创造,达到两者的统一。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明白沟通的重要性,表达是有技巧的,让学生知晓“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从水管里流出来的都是水”的道理,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高,真正体现学习大学语文的意义。由于大学语文教学课时有限,教师要具备把控课堂节奏的能力,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

(二)坚持团队优势和个体特性相统一

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是分组,教师在分组时要把握的总体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就是要充分考虑男女生比例、学习基础、学生生源地、学生性格、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住宿情况等因素后进行初步分组;组间同质即让每个小组的成员在这些因素上达到基本平衡。这是保证组内成员差异化发展并实现各团队共同进步的前提和基础。其次要发挥好组长和学习基础好的同学的作用,使他们起到引领作用,能够带动并影响基础薄弱、缺乏自信的同学共同进步。教师在设置教学任务时,要有层次感,难度层层递进,并且有些问题可以不拘泥于标准答案,可以有开放式答案。当然合作学习的团队也可以随机组成,可以根据“任务”的具体情况按照某一要素临时组队,以有利于达成效果及有利于学生成长为基本原则。

三、活动促学:设计两类活动

活动教学法的实施是通过设计并鼓励学生参加课内外活动实现的,常见的活动类型有辩论、比赛、讨论、角色扮演和游戏等。活动设计要兼顾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启发性和体验性。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语文活动,要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内外活动,在活动中提高交流和表达的能力,提升人文素养。

(一)课内活动

活动设计倡导严谨和科学,反对无目的和松散,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要明了为什么活动。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制订详细方案。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必须认真备课,确立符合社情、校情和学情的三维目标(含课程思政目标),进行科学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适当嵌入学生活动,或者设计成活动课,做到活动方案要素齐全,流程完整、规则清晰、分工明确。但是由于活动实施往往会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教师的主观因素、突发情况等,这就需要教师准备充分且能灵活处理。其次,要注重活动反思。反思目标的达成度,反思学生的参与度,反思方案的成熟度,从而优化活动方案设计。活动设计需要机动灵活,符合课堂需要。因为每个班级的学情都不同,所以同样的教学内容可能要设计不同的活动,或者活动方案中的要素要适当做出必要的调整,使活动真正为学生学习服务,为学生成长助力。

(二)课外活动

除了参与课内的体验活动,教师可以从考核方案的设计上入手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如专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社团活动等,只要学生能够证明在不同的活动中,其听说读写能力有所提升且取得一定的成绩和成果,教师都可以在语文课程学习成绩上给予认定,鼓励学生在班内或小组内交流参加活动的感悟和收获。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实用性是不可替代的,运用语文学习的理念和思维可以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实践中教会学生学以致用的方法。因此,大学语文学习的阵地不止在课堂上,大学语文学习的时间不止在课程 [3]。

四、网络拓学:用好两种功能

构建“互联网+”教学模式在新时代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网络搜索和网络交互使“教”更灵活,使“学”更充分,解决了如何突破时空限制有效教学的问题。首先可以借助钉钉群、大学生慕课、知到、学习通、腾讯会议等网络平台进行分班授课。对于常识类的知识,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或者自媒体由教师或学生提供分享,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有效扩充学生知识量;其次,师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互相分享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源,同時要分享获取资源的途径,有效地为学生提供资源支持,提供更广阔的视野,从而使学生看见更多的美好与可能。再次,对于学生课上没有解决或者课下自学没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通过网络交互工具实现生与生、师与生的互动以便及时答疑解惑,如建立语文学习微信群或QQ群进行互动答疑、组织社会化学习等,这是一种便捷有效的学习交流方式,也是目前高校很多老师在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媒介;最后是学习效果检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下发课堂测试或者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回传,教师同样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完成批阅并讲评 [4-5]。

参考文献:

[1] 姜云霞. 论新模式下如何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J]. 现代交际,2020(11):10-11.

[2] 蒋永政. 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探析[J]. 文学教育(下),2020(12):90-91.

[3] 马宁. “课程思政”网络学习共同体模式下的协同育人工作创新路径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2):23-24+27.

[4] 李敏. 《大学语文》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文化论坛,2017,9(06):111-113.

[5] 王艳军,季红艳.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123-126.

(责任编辑:汪旦旦)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
网络时代大学语文教学路径探析
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思考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关于高校大学语文学科定位及课程建设的思考
文化视野下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特色功能探究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大学语文专著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