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2021-09-10於佩

当代体育 2021年28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体育课师生关系

於佩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对、相互影响、沟通交流共同形成并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情绪丰富、强烈而多变,开始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但由于认知水平、情绪控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体育课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要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本文主要对初中体育师生关系中的障碍问题进行探究,并阐述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

初中体育是学生健身修心的重要课程,需要体育任课教师具备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教学素养,将体育教学活动作为学生修身养性的指导和指引,带领学生正确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力。那就需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帮助学生提升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训练中,遵守课堂纪律,增强体育修养,在心理和身体上都能承受一定的负荷和压力。

1 初中体育课中的师生关系简介

1.1 教与学的关系

初中的体育课程一般每周只有两节课,而在课后体育教师也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因此,初中体育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非常少,师生之间就是纯粹的师生关系。这种单向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朋友关系

初中体育教师如果与学生建立起友谊,那么就不再是纯粹的师生关系了而是朋友关系。朋友关系的交流模式是双向式的,双向式的交流模式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互相分享资源,师生之间可以共同探讨问题。这种朋友关系能让学生很容易对体育教师产生好感,继而喜欢上体育课,学生的体育成绩也会有效地提高。

1.3 多层次的交流方式

多层次的交流方式,指的是教师跟所有学生都建立起了交流途径,而且不仅仅是就体育课内容进行交流,而且还可以交流其他方面的知识。由于教师的知识面比较广,学生遇到其他的问题也可以向体育教师求助,体育教师可以将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稳定的友谊关系,还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 初中体育课中的师生关系存在的障碍

2.1 学生产生的自卑心理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年龄小、阅历少,通常会毫不掩饰地展现出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初中学生一般会以成绩的好坏来结交朋友,成绩优异的同学通常跟相同水平成绩的同学关系好,而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自然与同等成绩的学生臭味相投。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成绩优异的学生自然受教师关注的多。因此,成绩好的学生会在学习中产生一种优越心理,他们很愿意跟教师沟通和交流;而成绩差的学生在这种对比下会产生自卑心理,遇到问题不会想到去咨询教师,而是想着怎么逃避教师。久而久之,师生之间就产生了代沟,形成了一层无形的隔膜。

2.2 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初中生正处于叛逆的年纪,这个阶段的学生最难以相处,也最难教育。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体育教师越是教育学生好好学习,学生越是不听讲,越喜欢跟教师唱反调。在初中体育课上,体育教师讲授的内容如果不合学生的胃口,学生就会专门挑教师的刺,甚至还会出现逃课的现象。如果体育教师不注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那么在师生之间就会形成一道鸿沟。体育课程教学也会因此受到影响,难以顺利地开展。

3 初中体育课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

3.1 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难题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让学生重新产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热情,初中体育教师应当从以下方法着手:体育教师要多鼓励、关怀学生。对于体育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帮助学生从自卑的情绪中走出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用真诚的心来感染学生。比如,一些比较敏感的女同学,她们的情绪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体育教师可以积极与这些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为什么这么多愁善感。找到本质原因后加以分析并且解决问题。只有教师真心实意的关怀学生,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就可以慢慢地改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2 开展多形式的交流

开展多形式的交流活动,是指师生之间可以对彼此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学生对老师了解得深了,就会更加明白老师授课的意义;老师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就更容易在讲课过程中有的放矢。开展多形式的交流,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了年龄和角色的代沟,彼此敞开心扉。这种交流形式,老师可以随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关注每一位同学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课堂形式的,也可以是课外形式的,这种交流形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

3.3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营造活泼学习环境

教师要明确學生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师要尽量的体谅学生、关心学生,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状况顺畅沟通,不要过于严格苛刻,毕竟体育训练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教师要注重和包容学生个体差异,为完成教学活动任务提前准备和告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严格训练要体现在不断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规律和学生的性格、体育爱好等方面的探索下,要善于总结学习经验、归纳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兴趣爱好,调整教学方法越来越适应学生的身心锻炼,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让学生建立对体育技能学习的兴趣,以获取进行体育活动的动力和乐趣,学生才会有足够的热情投入到刻苦的体育训练中。

3.4 重视教师榜样力量,以身作则

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其素养的流露,影响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行为,教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无论是仪表、谈话、授课方式、对学生的要求等等都要适当得体,不能懒散,以身作则,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也不会松散,才能遵守纪律,努力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教师的严格要适中,不要苛刻,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适度把握,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让学生将体育课程作为终生学科进行学习。

4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课程是初中阶段重要的教学活动,需要师生的相互配合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要注重在教学活动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进行体能训练、体育技能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也会很好的与教师顺畅交流,对学习体育技能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单位:厦门五缘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体育课师生关系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体育课上的“意外”
讨厌的理由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