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大学生劳动养成教育路径探索

2021-09-10徐宁崔洋张振东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3期

徐宁 崔洋 张振东

摘  要:新时期,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社会生产需要具备丰富劳动技能和经验的从业者;其次,大学毕业生也需要相应的劳动技能以满足就业需要和企业生产需求。此次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研、互动交流、活动培训、实践检验等方式形成系统化研究过程,既有方法又有反馈,保证了研究的可行性,通过研究,初步掌握了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大学生劳动养成教育方法,对促使高校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劳动精神;劳动技能;劳动习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0-0084-02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普通高等学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充分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过程、崇尚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学生劳动观念,弘扬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一、劳动是个体发展的必要条件

劳动是人类立足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社会层面看,劳动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需要,无论是米、面、油、蔬菜还是楼房、汽车,都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获得。倘若社会上没有劳动过程,那么人们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就无从而来。从个人层面讲,劳动的意义在于它是个体发展的重要基础。劳动是个体健康成长、走向成熟、成才立业的重要条件,有利于培养独立精神和独立人格。研究发现,居家做家务的孩子比不做家务的孩子成绩优异的比例高27倍,原因就在于他们更具独立精神,懂得劳动才有回报 [1]。

劳动是培养意志的最佳途径,通过劳动获得的成果会使人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从而极大提升人的意志品质,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劳动还是社会能力发展的基础,是一种以成果为导向的行为活动,往往以集体形式进行,需要参与劳动过程的人员分工明确、紧密合作。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能够建立起密切的人际关系并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

二、劳动需要知识和技能储备

随着现代劳动的复杂化、系统化,知识和技能已成为人类劳动的基础条件和提升劳动质量的关鍵因素,所以,当下高校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必须加强与新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培养,保证学生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劳动需要。随着社会知识系统的空前庞大,劳动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支撑,更需要以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经验为储备和保障。同时,现代化产业发展越来越快,人工智能已基本覆盖现代化生产各个领域,对个体劳动技能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 [2]。

三、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以课程教育为载体,开展劳动教育

高校要将劳动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建设之中,不断推动劳动教育课程化、专业化。高等院校特别是应用型院校要探索开展结合地方生产生活实践和时代发展需要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科学设置课程学分、课程讲授、过程评价、期末考核等重要环节,培养劳动教育专职教师,推行“翻转课堂”劳动教育新模式,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劳动课程学习与实践;要进一步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充分挖掘传统课程中的劳动育人元素,引导培训教师将传统课程中适合开展劳动教育的元素找出来、切得准、讲出去,不断丰富传统课程内涵,活跃传统课堂氛围,让劳动教育内容在课程讲授中闪现,在学生心中闪光 [3]。

(二)以“五色”教育为依托,开展劳动教育

黑龙江省是教育大省,有着丰富的艺体文化教育资源,“五色”教育资源,即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绿色生态文明教育、蓝色高新科技教育、金色生产实践教育、银色冰雪文化教育,更是黑龙江教育的特色和品牌,对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该地区高校要以“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等为依托开展劳动精神培养专题教育,组织学生赴北大荒、大庆油田、东北抗联博物馆等实地参观学习,听取北大荒精神专题报告,感悟老一辈奋斗者奉献无悔的劳动精神;要充分利用黑龙江省农、林、牧和水资源丰富的特点,开展以植树节、丰收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低碳生活、动植物保护等为主题的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化体验中热爱劳动、崇尚劳动;要组织学生进入农业种植基地,直接参与农产品生产全过程,亲身体验农业劳动,真正做到出力流汗,通过农业实践活动了解必要的耕种、养殖知识;要组织学生走进现代化农业深加工生产园区,提高对农产品现代化发展的认识,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投身生产劳动的热情和志向;要组织开展系列冰雪雕创作展演、冰雪旅游产品设计大赛、冰雪文化主题征文、校园冬季运动会、校园除雪等活动,切实把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变成劳动育人的教育摇篮 [4]。

(三)以专业实习为导向,开展劳动教育

高校可以专业见习、专业实习为依托,组织理工科类学生参观现代化制造业企业,了解现代产业链生产流程、销售流程、服务流程,熟悉现代产业生产规范,初步掌握现代化产业生产技能,进而激发学生投身现代制造产业的兴趣和志向;要通过生产岗位实践,让学生切身体验现代化高科技劳动形式、劳动业态、劳动流程、劳动准备和劳动收获等,不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劳动能力;要引导农科类学生深刻认识“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上”的道理,让学生走进农业生产的田间地头,参与田间劳动、品种选育、农业科研活动等,参与农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亲身体验全程农业劳动,真正做到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不断培养学生积极投身劳动实践的奉献热情;要引导教育类学生走进绥化市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等积极开展基层教育实践,促进学生与教育实践有机融合,引导学生调整就业预期,明确就业方向,做好就业准备,不断提升服务基础教育的奉献精神和劳动精神。

(四)以“顶岗支教”为契机,开展劳动教育

高校要进一步拓展“顶岗支教”服务基础教育路径,利用劳动周、劳动月、寒暑期等,支持开展服务性劳动教育活动;要进一步发挥师范教育优势,选拔优秀学生组建中小学研学导师志愿服务团队,走进中小学开展课程讲学及课业辅导活动,培训、培养师范学生成为讲得好、研得精、引得准的优秀研学导师,帮助学生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养成劳动意识;要进一步打造学生接受教育和开展教育一体化教育实践平台,作为受教育者,掌握教育技能,丰富教育经验;作为教育者,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通过角色转换培养学生职业劳动精神和奉献精神 [5]。

(五)以“创新创业”为抓手,开展劳动教育

高校要充分利用省、校级“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平台,引导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或兴趣特点积极思考、大胆创新,踊跃报名参赛,不断将新知识、新思路、新理念凝练、升华、运用,从而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目标,不断推动学生在“赛”中成长,在“赛”中强化科学劳动意识和能力;要充分借助高校“双创园”等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发挥高校学生创业“关口”作用,搭建起学生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创业“桥梁”,通过营造开放创业氛围、制定优惠指导政策、创设公平竞争环境等措施,不断吸引学生创新创业优质项目入园,满足学生创新創业的“软”“硬”件条件需要,进一步打通学生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壁垒,让学生在“双创园”中不断施展才华,锤炼过硬本领,夯实“劳动才有收获”的奋斗根基。

(六)以志愿服务为渠道,开展劳动教育

高校要充分引导学生参与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要以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田径运动会、研究生入学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等重要活动、重大考试为契机,组织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到活动运行与管理中,让学生在劳动服务中提升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要以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抓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关爱残疾人、关爱大自然等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中,引导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在大我中升华丰盈人生。

四、结语

基于前期的研究成果和经验,高校接下来要进一步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探索更多有益于培养大学生劳动精神的新路径、新模式,不断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教育特点和教育期望,力争凝练出更系统、更科学的劳动教育方式方法,更好地指导高校特别是应用型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逸凡.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4):125-128.

[2] 张宏杰,胡磊.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切入点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20(45):90-93.

[3] 杨曼萍. “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9):72-74.

[4] 段磊. 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四个维度[J]. 人民论坛,2020(20):106-107.

[5] 杨子熙.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及路径研究[J]. 魅力中国,2020(30):333-334.

(荐稿人:于长兴,绥化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