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东盟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2021-09-10赵敏
赵敏
摘要:全球价值链(GVC)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方式,已使当今世界的国际贸易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选取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纯出口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指数,运用全球价值链(GVC)理论对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全球机械与运输设备产业价值链中地位和竞争力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依托大量进口、加工、复出口贸易的中国和东盟国家在该产品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中等地位,核心价值构建尚未形成;在国际市场上市场份额逐渐增多和竞争力逐渐增强同时,出口质量远远低于进口质量。
关键词:东盟;机械与运输设备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全球价值链
一、引言
根据联合国统计委员制定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第7大类为机械与运输设备产品即机电产品。机电产品一直是中国与东盟贸易重点,2011年,东盟成为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第四大市场和进口第五大市场。CAFTA升级使得中国和东盟国家双边贸易发展势头强劲,尤以机电产品贸易发展迅速。鉴于此,本文在统一采用UNCTAD数据对中国和东盟国家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剖析中国和东盟国家该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产业价值链整合与升级。
二、中国和东盟机电产品貿易竞争力实证分析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IMS指数)
2000年中国机电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为3.15%,此时中国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不足,与东盟8.61%差距很大,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面对着更广阔、更自由地市场,该类产品出口持续增加,2005年,中国该类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为9.04%,超过东盟的7.91%,此后该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在超过东盟之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2019年达到17.79%,而东盟的一直保持在7%-8%左右的水平。东盟五国中,新加坡机电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最高,保持在3%左右,印尼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最低,不及0.5%。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该该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浮动在1%-2%左右。
(二)贸易竞争力(TC)指数
2000年中国的机电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小于0,此时我国该产业产品进口规模大于出口规模,2005-2019年,该指数大于0,且随时间变化呈现出总体稳定递增趋势,中国机电产品贸易竞争力在不断提高。而东盟(十国)的该指数一直(2012年除外)大于0,却又小于0.1,呈现出稳定波动趋势,总体看来东盟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从东盟五国来看,印尼该指数一直(2000年除外)小于0,该产业产品进口规模大于出口规模,贸易竞争力较为低下,其他四国该指数一直大于0(菲律宾2012除外),该产品具有一定程度国际竞争力。
(三)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
2000年,中国的机电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为0.8,2005年为1.21,此期间中国具有中等国际竞争力,2008年以后,该指数处于1.25-2.5之间,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该产品国际竞争力整体呈上升趋势。东盟(十国)则一直稳定在中等(2000年较强)国际竞争力水平上,从东盟五国来看,印尼RCA指数一直小于0.8,该产品处于比较劣势,国际竞争力较弱,菲律宾和新加坡RCA指数一直处于1.25-2.5之间,且总体水平大于中国,该产品具有较强比较优势,马来西亚RCA指数在1.25-2.5之间,且总体水平小于中国,国际竞争力弱于菲律宾、新加坡和中国。
(四)纯出口比较优势(NEPR)指数
2000年,中国的机电产品纯出口比较优势指数为-0.09,此时该产品竞争优势较弱,2008年陡增到0.47,2008-2019年,该指数一直保持在0.4-0.5之间,从2008开始,中国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逐步具备一定竞争力。2000年,东盟的机电产品纯出口比较优势指数为0.17,该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此后基本维持在0.01-0.1之间,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2005年以及之后,印尼NEPR指数一直小于0,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东盟五国中,新加坡NEPR指数最高稳定在0.2-0.3之间,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菲律宾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三、中国和东盟机电产业全球价值链分析
(一)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机电产业
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定义,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购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全球价值链是价值增值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体现,而全球生产网络则更进一步成为全球价值链发展的高级形式,更倾向从纵、横两个维度来研究经济组织。全球价值链主要从纵向维度来研究全球经济组织,而全球生产网络则更倾向从纵、横两个维度来研究经济组织。产品构成越复杂,生产工序越多,价值链纵向维度就越长,与此同时,产业越庞大,其横向维度也会更发达,进行专业化分工所获得规模经济也就越大。因而也更有可能形成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生产网络。”
全球价值链理论是为研究一国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方法。机械与运输产品价值链环节中,产品创意(低能耗、低污染)开发、产品设计和知名品牌营销具有高附加值,主要在发达国家进行,设备融资、生产工艺、全球销售和售后维修等环节具有中等附加值,主要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进行,而整个价值链中附加值最低的产品生产和组装环节主要在发展中国家进行。基于价值链视角,分别对中国和东盟机电产品的价值链进行分析,进一步解析中双方国际竞争力。
(二)中国和东盟机电产业价值链分析
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产品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因此价值链纵向维度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基本的价值链环节主要包括产品的开发与设计、产品的生产制造、完工交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与基本价值链环节相对应是具体价值要求:第一,产品开发与设计。作为该产品生产基础,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要求产品耗能低、废物排量少、操作使用简便、产品安全、性价比高符合绿色要求;第二,产品生产制造。对于生产者来说要尽可能低生产成本、高效的生产效率以及成熟生产工艺;第三,完工交货以及销售。此环节生产者要考虑合适存货数量,如何拓宽营销渠道,采取合适的营销方式;第四,售后服务,此环节虽然为基本价值链的最后一个环节,但其附加值较高,对生产者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此环节,生产者做好售后服务,包括产品维修、废物回收以及废物最终处理。
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基本价值链的四个环节分属不同国家,在第一阶段,产品设计主要由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计与开发,产品附加值高;在第二阶段,产品生产制造主要在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墨西哥等东南亚、南亚及拉美国家,产品附加值低;第三阶段,产品完工后后,除部分内销外,部分出口至出口国贸易伙伴国家,其余大部分出口回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生产制造国再从发达国家进口高新技术机电产品。第四阶段,主要由制造商负责完成,但技术由发达国家提供,附加值中等。
在全球价值俩视角下,中国和东盟之间的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差距不是很大,与此同时都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和东盟原材料成本相对低廉、劳动力相对廉价,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国家在政策上大力扶持加工贸易发展,机电产品生产制造近几年来发展较为迅速。
总体看来,中国和东盟由于只参与部分产品部分零部件设计,在该产品全球价值链中主要是通过获得发达国家生产订单,赚取廉价加工费,且加工产品多为传统机械和运输产品,而一些处于价值链上游具有相对高附加值,需要设计和精加工,如微电子原件、光学仪器、集成电路等产品较少,因此该产品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中等地位。
参考文献:
[1]T.Stergeon and Lee,“Industry Co-involution and the Rise of a Shared SupplyBase for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Paper Presented at Nelson and Winter Conference ,Alborg,June12-15,2001.
[2]彭丹.我国机电企业全球价值链治理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
[3]张平.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中国制造业成长[D].辽宁大学,2013.
[4]才冰冰.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提高我国高技术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J].对外经贸,2016(09):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