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优质学习支架 促成“教、学、评”一体化

2021-09-10赵思思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5期
关键词:一体化支架构建

赵思思

摘要:评价手段在课程实施体系中发挥重要的效能。笔者认为,语文教学须通过“教—学—评”三位一體的精准教学施策,发挥作业评价体系的最大价值。本文将从作业评价的实施背景,实施的路径和策略,以及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构建;支架;一体化

教学方式最大的转变是评价方式前置,评价统摄活动,活动依于评价。从这个层级理解,评价方式是战略层面的课堂目标把控,而学习活动则是战术层面的具体实施。在方式革新的背景下,作业评价不应是单纯的教学效果监测,而需要贯穿融合在教学实践的整个动态过程中。

一、目前作业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教与学两张皮

评价滞后教学,评价和教学分离是前一阶段作业评价中最大的问题。评价不够科学,教学缺乏实效性,学习缺乏终极导向,这样的教学活动很难从根源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动能,激发学习内因。

1. 教学与评价发展不均衡

在教学中,由于教学和评价的平行发展,学校效果这条横轴就像在教学和评价两极之间摇摆,或严重偏向教学,或严重偏向评价。目标—评价—活动无法达成三位一体。

2.评价目标实施不一致

在教学中,由于评价机制的单项发展导致这个同心圆被分化,从一个圆变成了两个圆,学习最优化只有教学目标和评价机制的交交错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大削弱。

(二)指向目标路径模糊

1.作业评价路径模糊

作业、试卷只是评价方式并不是评价机制,评价机制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体系,而教师狭义地认为评价机制就是作业和考试。这样模糊单一片面地理解评价机制,导致评价实施路径模糊不清。

2.能力监测效果弱化

评价机制并不是单一的监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一种素养监测,内涵能力、思维等多个维度的监测。在教学中,教师在实施作业和考试评价时从知识方面进行考查,弱化了能力和素养,省略了中间过程使得评价效果达成了最小值。

二、优质作业评价体例的特点

实施优质的作业评价体系必须基于科学、合理、规范的作业前提之下,对于实施作业教学评价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1.遵循要素原则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将核心素养分配到各学段,各单元以及单篇课文中加以落实。《语文作业本》题目设置完全和单元教学同步,依据单元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并结合单篇要素设置了相关习题。

2.思维优先原则

武凤霞老师在《指向核心素养达成的学习活动设计策略》一文中强调:语文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语言力和思想力两个方面。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元素,《语文作业本》充分体现了语文思维能力的训练,这种能力的培养,体现在练习中安排了大量的思维导图,将抽象思维形象化、直观化,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

3.资源补充原则

统编教材遵循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一体的编排体例。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是民间故事单元,教材编排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快乐读书吧中编排了《田螺姑娘》片段。在作业本中编者又补充,如《孟姜女哭长城》、《望夫石》《迢迢牵牛星》等民间故事。从补充材料中可以发现,优质作业评价体系有相同题材的课外拓展,还有日积月累的拓展,是对教材内容的优质补充。

三、优质作业评价实施策略

(一)先学

1. 明确词语学习内容

为使教与学形成绝对一致性,在学生先学阶段要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好作业本资源。如《白鹭》一课中的重点词语是“精巧、适宜”,作业本上以近义词语境对比的方式加以呈现,在样本班级课前导学环节中,借助作业本第一大题开展导学,这个环节主要分成:自主学习,发现规律;整理统计,确定教点。教学中就可以对接作业评价,进行教学。

2.明确整体学习内容

教学总是遵循从整体到部分的原则,学生需要对文本内容整体感知之后才可以深度进入文本,习得言语能力,感知文本内涵和意义。以《搭石》一课第5大题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为例,根据样本班级学生在课前预习完成这一题的人数统计情况,安排教学,确定情感品质的感知需要教师重点讲解。

(二)优学

1.确定学习内容

当教师在导学环节依据样本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统计数据,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必须依据作业评价体系设置相关教学环节,完成前期的补偿性学习和下面的引导性教学活动。以《桂花雨》一课为例:

2.设置活动环节

通过上面的表格梳理,依据作业评价,我们大体明确本课要教学的内容,依据内容设定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组建小组,根据课前导学内容编排设定学习小组完成文章结构内容的梳理,并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和归纳。再次开展活动:重点教学“浸”字和画面想象。

(三)拓学

1.阅读方法实践

作业本上通常会安排同类文体或者是同一作家不同的文章进行补充阅读实践或者写作实践,当然也有阅读积累。

2.阶段性补偿学习

当这一单元的所有课文都学习之后,作业本的语文园地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方法以及主要内容和情感都有一个阶段性的评价。

优质的作业评价是一个动态循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基于班级情况,依据作业本设置教学活动,将反馈和补偿有目的的对应和衔接,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评”一体。

参考文献:

[1]刘飞.《语文统编教材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构建及其运用[J]》.基础教育课程,2020(23):40-51

[2]武凤霞.《指向核心素养达成的学习活动设计策略(一)》.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21年第1-2合刊.

猜你喜欢

一体化支架构建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提供教学支架,突破教学难点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iBed Tablet Stand平板支架
用“四步叩问法”突破共点力平衡中的支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