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CT造影剂外渗护理中的多点针刺应用探讨

2021-09-10莫小蕾

智慧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应用价值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增强CT造影剂外渗护理中的多点针刺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1月20日来我院接受增强CT检查出现造影剂外渗的患者104例为研究样本,依照患者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以及观察组52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多点针刺护理,对照组病患出现外渗情况之后,直接应用浓度为50%的硫酸镁,分析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消肿时间更短,VAS分数更低,P〈0.05.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 67.31%,观察组为 98.08%。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对于接受 增强CT造影剂外渗的患者而言,实施多点针刺护理方式简单,其能缓解病患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减少患者机体苦楚,该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增强CT造影剂外渗;护理;多点针刺;应用价值

CT增强检查为近几年来临床常用的诊断疾病方式。在对患者开展此项检查过程中,需要使用高剂量造影剂。造影剂注射速度比较快,压力水平偏高。在此过程中极有可能引发病患静脉血管破裂,导致造影剂渗入到临近组织间隙,病患者局部组织受损【1】。由此能够看出,选择一类有效方式对于接受增强CT造影剂外渗的患者开展护理意义重大。特此,本文探讨多点針刺护理方法运用于 CT造影剂外渗患者中的价值,现汇报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线资料

本实验择取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1月20日来我院接受增强CT检查出现造影剂外渗的患者104例为研究样本。受试者均不存在造影剂使用禁忌。依照患者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以及观察组52例。对照组内男22、女30。年龄均值为53.09±3.62岁。外渗位置:手背4例、前臂28例、肘部20例;观察组男24、女28。年龄均值为57.05±4.78岁。外渗位置:前臂32例、肘部20例。经对比,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别,可比。P〉0.05。

1.2方法

针对所有患者,均应用德国西门子公司所生产的CT开展增强扫描工作。应用配套的数控注射系统和注射装置,对病患实施高压注射剂量为350mg/ml碘海醇共计100ml,速率为3.0~4.0ml/s,当发现病患出现造影剂外渗之后,要及时停止注射。同时也要充分回收针管内的渗出液。

观察组患者接受多点针刺护理,细则为:择取肿胀隆起最显著之处为针刺点位置,实施快速针刺。注意要规避血管神经。具体针刺深度应当为皮下1cm。患者的针刺点数应当依照外渗水平情况为依据,具体为:重度患者10-15点、中度7-8点,轻度者3-5点。在实施挤压过程中,应当确保针刺和挤压操作同时进行。后应用纱布在患者肿胀位置四周朝向针尖核心部位完成挤压。患者皮下渗液情况判断方法为:在开展挤压过程中针刺点有淡红色以及透明液体自皮下溢出。具体挤压要求为:直至病患外渗区域皮下针刺点不存在渗液、原有硬块消散,肿胀区域变红。完成上述工作之后,应用碘伏予以消毒并使用棉球对点刺位置按压止血。等到患者皮肤干燥之后,使用浓度为50%的硫酸镁对患者上下10cm肢体以及渗液位置加以覆盖,后应用保鲜膜予以固定。对照组病患出现外渗情况之后,直接应用浓度为50%的硫酸镁,后应用保鲜膜固定并包裹。护理人员将患者送回到病房之中。

1.3观察指标

(1)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对比情况,具体为:

临床显效:患者经治疗之后1d,原有渗液组织位置皮肤胀痛感消失,肿胀有所消退,原受累肢体可自由活动自如,患侧肢体感知觉正常。

临床有效:患者经治疗之后2d,继往外渗组织皮肤肿胀消退程度达到80%以上,感知觉接近正常水平,原有胀痛感消失,既往受累肢体活动无异常。

无效:未达到以上干预标准者,为临床无效。

(2)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疼痛分数以及肿胀消失时间

本实验应用VAS量表,对患者干预后疼痛情况加以判定。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疼痛感越强烈。

1.4统计学原理

本实验使用SPSS21.0软件包,对计量资料使用T值计算,计数资料使用x2计算,当P〈0.05.视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后VAS分数以及消肿时间对比情况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消肿时间更短,VAS分数更低,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对比情况

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 67.31%,观察组为 98.08%。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更高,P〈0.05.详见表2.

3.讨论

所谓CT增强扫描造影液外渗,主要指的是再对患者开展增强手的过程中,因浅静脉血管破裂所引发的造影剂外渗情况。在出现此类不良状况以后,造影剂会顺势进入到患者组织间隙内,引发相关组织出现肿胀以及充血等情况。有报道表明: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但令病患血管内皮受损,同时也破坏了患者微血管的完整性。可见,针对发生造影剂外渗的患者而言,选择一类有效方式加以干预意义重大。

应用浓度为50%的硫酸镁湿敷于患处,能够发挥出促进水肿组织消退以及加速炎症吸收的效果。但由于在实际操作时沾有硫酸镁的纱布蒸发较快,药物有效作用持续时间短。本研究内,对照组患者应用硫酸镁直接湿敷有很多患者原有主张范围扩散,皮肤青紫,存在淤血情况。其局部有比较显著的压迫感,疼痛比较明显。对于该类型患者,遵循医嘱服用西乐葆以及地塞米松、暂停硫酸镁湿敷,应用喜疗妥涂抹后适度按摩,患者原有症状缓解。

在对病患开展注射之前,护士应当评价造成患者渗液的风险,全面强化临床护理责任心。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护士要为患者讲述造成造影剂外渗的危害,告知观察组患者使用多点次针刺护理有助于缓解疼痛、消除肿胀。另外也要为病患介绍希望成功案例。利用此法有助于缓解患者不良心理,并且能够以客观的角度看待造影剂外渗的问题,取得患者以及家属支持。经此法加以处理,也有助于提升患者治疗疾病的依从度。

从造影剂外渗应急护理方面来看,碘海醇属于高渗液体,其进入到人体之后会吸收组织内的水分,使得造影剂外渗,局部肢体肿胀比较严重。由此能够看出,当患者发生造影剂外渗以后,要马上停止注射,并在患者的造影剂外渗区域皮下实施多点针刺,排出渗液,及时排除残留于患者皮下的造影剂,以减缓造影剂于皮下的停留时间以及剂量,缓解患者疼痛感。多点刺护理法简单方便,不良反应低。患者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该法值得进一步与临床内推广。

参考文献:

[1]马艳玲.对进行CT增强扫描时发生造影剂外渗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研究[J].心理月刊,2020,15(05):95.

[2]陈维,陈容,谭艳梅,唐一鑫,曹新玲,袁鸿,张孝举,朱万玲,黄维平,李贵利,王刚. 灵活护理模式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作用及满意度应激反应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 2019(12).

[3]江洁,沈乐.综合性护理措施在降低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9(06).

[4]张媛,关静,盛金平. CT增强扫描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对预防造影剂外渗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37).

作者简介:莫小蕾(1987.7.13),女,汉族,籍贯(海南省定安县),职称:护理师,学历:大专,研究方向:护理学。

猜你喜欢

应用价值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