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习法以及识图技能的培养
2021-09-10郎盛
郎盛
摘要:对于地理学科而言,图文并茂是该学科的主要特点。快速识图能力是学生学好地理,掌握地理知识的必备技能。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增强自己能力的同时,也在高考中考试中获取理想的分数。通过地理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也要学会识图、记图、析图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地理。可见,快速识图能力是学生在地理学习中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地理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思维习惯;归纳对比;循循善诱
学生的地理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学习方法的过程。知识能够促使方法的形成,良好的方法又有利于学习知识。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识图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不打无把握的仗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长流水”。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师只有自己有知识,才能传授学生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充分的备好课,可以通过互联网观看优秀教师的上课过程,对比自己的授课过程,汲取别的教师的长处,反思自己的不足。准备好自己上课的内容,反复推敲,知识点该怎么去衔接,用哪种方法去讲授知识?这些都是自己上课前该思考的问题。上课时注意力多集中在学生身上,观察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课程进程。教师不仅要从教学内容上提高自己,还要从教学方法上提升自己。教师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出去看看,地理的很多知识都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师只有多去看看,提高自己的见识,把知识生活化。这样给学生讲授知识的时候才能更显得幽默风趣,让知识更贴近生活,提高部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部分教师在授课时不喜欢导入,觉得那是浪费时间,殊不知生动幽默的导入是吸引学生学习的一大动力。
二、教师讲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地理地图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地图思维习惯。所谓思维习惯就是学生在遇见某类地图的时候,反映在学生脑海里的识图流程。学生会潜意识的按照某个步骤去解决某种地理问题。比如:学生在看地图的时候,不是一开始就直奔主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先去看图名、图例、以及横向和纵向所表示的含义,然后再去分析图表的内容所表示的深层含义。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时候,不仅要重视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良好的思维习惯对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控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思维习慣的养成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循循善诱,慢慢的养成,同时也需要学生课下独立思考,逐渐形成。
三、注重学生基础、严格要求学生
地理在大学是文理兼收的专业,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带一些理科性的逻辑去教学。文科类科目光靠学生去背是学不好的,但是如果学生不去记忆,也肯定是学不好的。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基础,严格要求学生。对于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和原理,必须要求学生进行识记,很多地理知识都是建立在以前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学习的。如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必须要求学生掌握热力环流的原理,学习季风环流又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学习气候的成因也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在前期的学习成果对后期的深层次学习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对于授课过程中出现的示意图、行政图、特殊经纬线图、地形图、气候分布图等必须要求学生牢记。只有学生前期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学习成果,教师后面的讲解才有意义。特别在一些落后的乡镇中学,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学习目标,缺乏学习方法,不会主动去巩固学习成果。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师在教学过程前检查学生前期的学习成果,督促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应该校规允许的范围内采取必要措施,督促学生学习。
四、重视归纳、对比法的应用
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基础知识的积累过程,更是学习方法的优化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充当引导者,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归纳、对比法是学生学习地理的良好方法。例如:教师在讲解全球气候分布和自然带的分布的时候,可以拿两副图进行对比,寻找共通之处,记忆不同之处。对比两表会得出结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都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带;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别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加重字眼“硬”和“阔”;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热带季雨林带;其余的气候就形成对应的自然带。因此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启发学生使用对比法进行识记和学习。
教师在每节课授课要结束时都有一个小结环节。同样教师也要有意引导学生进行阶段小结。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更重要。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归纳法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了某些知识或者某个专题以后,都需要静下心来归纳本专题的知识。该怎么引导学生归纳,从何处开始归纳都时刻体现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如教师在讲解完“内力作用的足迹”以后可以这样引导:这节课我们讲解了内力作用的足迹,那么内力作用有哪些呢?什么是褶皱、断层?石油和水会发褶皱什么部位,为什呢?隧道应该建在什么部位,为什么呢?同学们结合这节课老师的演示以及书上的示意图,自己做一下这节课的思维导图或者知识结构图。同学们!你们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去学习怎么学习知识。
(广南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