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三作文教学备考中培养学生思维建模能力策略

2021-09-10黄珍娜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26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

黄珍娜

摘  要:2020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强调高考试题考查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知识获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群和思维认知能力。那么,更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高三作文教学备考过程中显得无比重要。笔者认为,高考作文复习备考应落实培养学生思维建模能力,让学生学习有序的审题思维,合理组织思想内容,有条理具化行文语言,从而写出契合题意的作文,拿下高分文章。

关键词:作文教学备考;思辨能力;思维建模

高考作文由于它60分的大占比一直在復习备考中拥有不可撼动的重中之重的地位。但长期以来,作文复习备考处于学生克服畏难练练练,教师不厌其烦念念念,却依旧起色不大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何在?笔者认为,更多时候,学生的训练存在重复无质量的写作,缺乏科学的备考理念。目前,在实际教学备考中,绝大多数老师更重视写作技巧的训练,拟标题、凤开头,分论点设置等课堂训练。不可否认,这样的作文备考训练也有一定的效果。但实际上,这种备考训练已经落后了,因为它属于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文章立意的深刻度,当然也就事倍功半,备考效率不高。

基于此,笔者总结认为高考作文复习备考应落实培养学生思维建模能力,让学生学习有序的审题思维,合理组织思想内容,有条理具化行文语言,从而写出契合题意的作文,拿下高分文章。

一、练训有序的审题思维,使文章言之有理

一篇习作的训练,往往可以从审题、立意、结构、素材、思想和语言这几方面落实。张田若先生说过,作文要从提取信息入手,它的过程是这样的:审题——搜索信息——选择信息——行诸文字——修改。高三学生作文的训练量不少,也一直强调文章要不断去打磨,才能写出好文章。观察2020年高考作文,基本分的规约点主要是理解核心概念、置身特定情境和落实任务指令。而这几个问题完成程度取决于学生的审题。培养学生审题思维,建构思维建模能力,是一项贯穿整个高三作文复习备考课程的重要任务。

思维建模能力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进一步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的过程。一则作文题,考查了学生方方面面的能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何为思辨?思辨,是对事物内在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是对事物外部联系的正确了解和利用。那么,培养学生有序的审题思维重点落实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应该落实学生对作文题审题的深入,让学生在审题上能够体现思辨能力,从而有序体现出来,使得文章立意显出深刻性。

例如,2020年八省联考的作文题。面上很多考生立意中体现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但都是空谈套话。实际上,学生如果在审题扣合主题“铭记历史”时,能够结合文本材料,对于抗美援朝精神的伟大意义精准提炼,有序解读“伟大”。从文本材料中找寻并提取关键词:面临严重威胁、极为艰难、万众一心、奋起抗美、艰苦卓绝、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等。于是作文主题首先应该提出“铭记历史”的原因: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

当然,学生如果审题到这里,那就是还没能够掌握高考作文命题的多维转变。学生应当对于材料中列举的大量数据进行思辨解读,构建二元思维,扣合“迎接挑战”。“1950年”“290余万志愿军将士”“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30多万英雄功臣”“3700多架战斗机”“两年零9个月”,这些数据的罗列绝不仅仅只是为了历史重现。而是用更加真实的对比方式来呈现一种视觉和思维的二元关照——历史与现实,英雄与平民,强大与弱小,战争与和平,短暂与永恒……严格扣合材料,有序审题,适当开放地进行思辨拓展,既能体现情怀的厚度,也能看出思维的深度。

二、合理地组织文章的思想内容,使文章言之有物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课程目标提到: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

“有理有据”就包含“言之有物”的要求。切忌“空洞没内容”、“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作文教学指导巧引学生透过审题后建构的立意合理组织文章的思想内容,把生活中的问题或认识围绕立意举证出来。

例如2021年新高考卷作文题,材料选自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一文,材料从“体育之效”入题,强调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强弱转化的做法,强弱变化取决于人的心态。如果考生能够抓住这个主旨立意。然后把思路理清,有效组织文章思想内容。如高考改卷中的标杆文《强则矜用,弱则奋发》,开篇引材料入题,然后从强者角度分析何为强者?强者滥用其强(以项羽、美国为例)。接着从弱者角度,何为弱者?弱者怎样自强不息。最后从强弱并非固定,可以转化(我国曾繁荣昌盛,也曾国力衰微),再收尾总结。这样的文章除了本身审题符合题意,它的文脉清晰,一以贯之,一目了然,不生枝蔓。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只有这样不断让学生熟悉语文学习情境,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认识语文辩证学习方法和内容,提高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三、有条理具化行文语言,使文章言之有序

考场高分作文基本都是立意准确、结构清晰、语言优美和书写工整的文章。2021年广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说明,里面中有一条特别强调,好的文章应该是文气顺畅,起承转合,行于当行,止于当止,玉润珠圆。这也就是强调文章的篇章结构,同时,在行文过程中,学生具体表达时组织语言需要有条理性,才能做到文章言之有序。

例如2021年全国新高考卷1卷的作文题,在查卷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考生在有条理具化行文语言过程中会出现“观点句无法强调关键词”这一问题。比如,本来要写弱者变强的做法,但是行文具化过程中便写成“努力奋斗,成就自我。”而且考生在行文中一直强调努力就会通向成功。这样的表述就偏离组织行文思想内容应该注意到的弱者变强的方法,而断章取义写其它的了。

有条理的具化行文语言。要求学生在文章写作过程中,把合理组织的文章思想内容有序表达出来,这考查学生对文字精准的表达。很多学生在表述的过程中不自觉偏离题意。比如2021年全国新高考卷1卷作文立意中有关键词是关于强弱转化的做法。有些学生在具化表述时就偏离为“勤于锻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实正确的表述应该是扣住”弱者,只要勤于锻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能成为强者。“这个在教学过程中也是要重点落实的。

高考作文备考教学应该针对学生作文思维能力欠缺,思维扁平化,浅陋化,同质化的问题培养思维建模能力,重视方法指导,重视动笔写作实践,厚积薄发,把思辨能力落实在思维建模上,有效表达,写出优秀的文章。

参考文献:

[1]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第50页.

[2]杨倩.龙世华.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初探[J].教育导刊;2019年05期.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
自主学习与英语专业本科生思辨能力的关系研究
商务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模式构建研究
基于培养思辨能力的大学外语教学策略探究
浅议加强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实践的必要性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中职历史培育学生思辨能力的探究
英语专业写作测试与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
转型期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