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2021-09-10卫月函薛巧巧
卫月函 薛巧巧
摘 要:《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已经进行了两轮。计划实施以来,凉山彝族自治州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成就与困难并存,凉山州的基础教育与全省乃至全国相比,其水平差距和发展阻力仍然非常明显。本文依托“教育部-中国移动中西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聚焦制约凉山州中小学发展的两个核心问题——教师队伍建设和校本课程建设,从学校领导的视角分析和探讨了凉山州学校面临的主要困境和改进策略。
关键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凉山彝族自治州;校本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9-0114-03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到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也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推进的区域。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在物质上实现了脱贫。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该地区知识上的贫困现象仍然存在。
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川滇交界处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教育情况更是因为历史原因面临着严峻形势。凉山州是我国最后消除奴隶制的地区,2000年以前义务教育普及人数不足全州人数的1/3 [1]。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坚实基石,也是阻断凉山贫困代际传播的重要途径。凉山州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全省乃至全国所关心的问题。为此,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并制定了相关政策以促进当地教育发展。四川省人民政府在2000年出台了《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2000—2010)》(以下简称《计划》),2011年该计划又出台了第二轮。第二轮《计划》指出,自第一轮计划实施以来,凉山州基础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民族地区教育已具备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和基础,但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该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总体水平与全省、全国发展水平相比仍然较低 [2]。2014年,《大小凉山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4—2018)》出台,提出要让经济较落后的十县教育发展水平达到全省民族地区或全省教育平均水平 [3]。然而,凉山州基础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人才、资金、理念等各方面的现实问题 [4]。
在2020年10月教育部举办的中西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中,来自凉山州各个县的中小学校长对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和应对的策略进行了反思,把当前学校发展的主要问题聚焦在教师队伍建设和校本课程建设上,通过参照培训基地示范校的做法,校长们提出了做好顶层设计、明确育人的目標;立足学校实际、建构校本课程;做好教师的“招、育、用、评、奖”,优化队伍建设等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制约该地区学校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队伍建设
好学校要有鞠躬尽瘁、尽职尽责的好教师。学校的发展依赖于教师的队伍建设和专业成长。但据该地区中小学校长反映和数据资料显示,大部分位于凉山州乡村的中小学,其教师数量和质量难以适应学校发展需要。
教师人手总体不足,缺乏专任“副科”教师。据2017年凉山州某县的统计数据,该县在校学生共34137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30142人,中学在校学生3995人),而教职工编制仅1934名 [5],师资配比极不理想。在该种情况下,教师要优先满足语、数、外等“主科”的教学,音、体、美等“副科”的教学往往被搁置下来,甚至出现音乐、美术专业的教师教语文、数学科目的情况。这种错位造成的影响包括:部分教师专业理想与职业发展错位,对工作产生消极情绪;教师专业不对口导致学科教学专业性不强,影响学生学业发展;音、体、美等科目的教学活动无法有效开展,影响校本化、特色化课程的建设,导致学校办学特色不突出,“唯分数”的校际竞争让不少校长分外头痛。在国家大力提倡五育并举、全面育人、提升素养的背景下,这种困境影响到凉山州学校的育人品质和总体发展。
教师整体进取心不够,缺乏有力的入职培训和奖惩机制。凉山州很多中小学由于经费、人手和理念限制,一直未能建立能够匹配学校发展的教师培训体系,再加之内外部因素的制约,也缺乏激励教师的奖惩机制,这导致新入职教师难以找准方向,并尽快适应,资深在编教师无法保持活力,发光发热,整个教师队伍呈现出进取心不够、专业发展受限的状态。
新教师缺乏专门指导,老教师缺乏提升动力。新任教师不管是在打磨教学还是班级管理方面,都离不开专家型教师的指导,凉山州各县中小学招到的教师大部分专业性不强、学历偏低(大多为专科学历),且存在专业不对口的情况。在这种条件下,新教师的入职培训就更显必要。但是大部分凉山地区的中小学尚未建立系统的教师入职培训体系,新任教师缺乏系统的授课培训,工作难以上手,授课水平提升缓慢。不少学校存在年老教师多、青年教师少的情况,这些教师缺乏工作激情,不愿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老、中、青教师衔接不到位,培养不起新人,工作交接产生困难,导致部分教师任务过载、发展受阻,进而产生怨言。
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完善的评价体系对教学工作有指导作用。在晋升体系方面,凉山州学校仅有职称评定体系且名额不足。不少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区域,教师流动性小,且学校已经没有副高、一级的名额,教师晋级困难。教师没有工作调动或职级晋升的动力刺激,容易丧失进取心,在做课题和项目时也往往存在责、权、利不明局面。
(二)课程体系建设
缺乏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的顶层设计。校本课程作为能反映学校办学特色的个性化课程,是学校文化的载体。本研究通过访谈了解到,凉山地区的中小学大都缺乏本校的特色课程,很少对课程体系进行长远规划,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进行探索。不少学校对育人理念尚不太清晰。没有顶层理念的指引,学校课程像一盘散沙,难以有效实现育人目标。
缺乏开发校本课程的相应资源。除了本身缺乏顶层设计的理念外,制约凉山地区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还有一系列因素。第一,缺人手。很多学校本身教师数量缺乏,并且大部分教师年龄偏大,动力不足,教师除进行教学外,基本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进行课程建设;第二,缺方法。教师缺乏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对课程实施的深度思考不足;第三,缺支持。凉山州大多数学校缺乏课题支持和专家引领,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纷繁复杂,没有专家引领、团队作战和经费支持,相关研究难以维系;第四,缺思路。凉山州的不少校长表示,本校即便有课题研究,课题选题也往往从较浅、较小的问题入手,缺乏从上到下的通盘规划和深度思考,缺乏统整性和前瞻性,难以带动课程建设。其实,凉山州由于本地区独特的地理、人文特色,在打造有亮点、有差异的校本课程上存在一定优势,但由于以上因素的制约,使校本课程开发陷入困境。
二、提升办学品质的可能策略
(一)做好顶层设计,明确育人目标
凉山地区的学校发展一定要立足本地、实事求是,要基于现有条件思考可行办法。其中,转变办学理念应是首要的。顶层设计对学校发展起着统领作用,校领导要提品质、抓教学、建课程,就要明确顶层设计的思路。顶层设计包括分析学校特点、明晰育人目标、打造校园文化等,要分析本校教师和学生身上散发出的与众不同的精神面貌和气韵特质,结合地区特色,帮助师生建立文化自信,最终形成学校独有的学校文化和育人理念。不少学校地处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素材,完全可以结合当地特色打造学校亮点。
(二)立足学校实际,建构校本课程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做好课程建设工作。繁杂的课程建设可以依托课题研究串联起来,这是大多数校长的普遍心得。一些学校,如冕宁县的漫水湾小学已经开始通过科研课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拓展研究》,进行校本课程的探索,希望借鉴优秀课程设计方式,以课程建设助力教师教研和促进学生发展,建设活动化的数学课堂教学。该校还打算把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作为教师培训的主题,通过引导和分享,提高全校教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专业能力和课程意识,营造全校多学、多思、多做的研究氛围。
形成系统化、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在校本课程建设上,校长们要能够自上而下地对学校课程发展的各层次、各环节和各要素进行统筹规划,经过教师、科目、资源、活动的相互融合和优化组合产生聚集效应,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质量 [6]。同时,校长也要避免过分理想化,一开始可以抓住某一门学科,找准自己容易做而其他学校难以效仿的课程,做出课程建设的特色化和差异化。
(三)做好教师的“招、育、用、评、奖”,优化队伍建设
好教学是好学校的根本保证,好教师又是好教学的根本保证。学校领导可以从“招、育、用、评、奖”五个方面优化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招人方面,校领导可以配合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充分利用国家的人才支援政策引入一些急需人才,发挥特岗教师、师范生志愿者的作用,尤其重视引进有情怀、愿付出、学有所成、愿意投身家乡建设的生源地学生。
在育人方面,校领导需要带头抓教师培训体系的建设,尤其要关注新入职教师的培养和资深老教师的激励。对新教师培训要有的放矢,学校领导、主管部门要关心、了解新教师的生活状态和工作状态,收集、整理新教师普遍存在的教育教学困惑和生活困难,以此确定培训的主题和内容,切实提升新教师的入职适应性。对招入的所教科目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的新教师,要注重入职后学科专业性的培养。学校要鼓励校领导、老教师等熟悉本地区、本学校工作的资深教职员工组成新教师培训团队,建立指导教师责任制,一对一地与新教师进行听课、磨课,这也有助于发挥老教师的作用。
在用人方面,校领导需要注意打造本校教师的身份认同和教育自信,要通过教、科、研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塑造凉山地区教师积极稳定的身份认同对提升当地教师的内在驱动力非常必要。个人因素、人际群体、社会关系、政策制度等都会影响教师的身份认同 [7]。一方面,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坚守凉山、常年任教的教师们的认可和鼓励;另一方面,政府和学校为教师们的经济待遇、发展机会和社会地位提供保障也必不可少。
在识人方面,学校管理层要通过明晰责权来提高专业性。有校长反映自己学校领导少、事情多,再加上本身教学质量较低,校领导除了管教学外,没有时间、精力去做学校管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校领导要清醒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边界,实行分权、放权,指定或培养这方面有经验、有专长的教师辅助自己进行人事管理,做到责权明晰、用人所长。
在评价方面,要建立有效、适当的评价体系。学校必须基于本地区、本校的现状,特别是基于本校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条件、课程资源等客观条件来设立目标。凉山地区大部分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在全省来说处于较低水平,如果仅以教学成绩为衡量标准,不仅不利于当地教育发展,还会打击学校和教师的自信心。因此,凉山地区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要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教育发展的特点,除了考核学业成绩,也要考慮劳动技能、道德品质等因素,甚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等。
在奖励方面,学校要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在激励老教师的同时,也要肯定艰苦付出的中青年教师,尽量坚持多劳多得的原则。此外,学校应该联合主管部门开展培训、教研、比赛、团建等活动,还可以通过打造典型来唤起教师情怀,要为有追求的教师提供发展平台,通过晋升机制和激励机制的组合拳,识别、鼓励和支持优秀教师,形成名师带团队、团队促发展的局面。
(四)以研促教,教研并进
课堂是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主阵地,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研究,才能使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跟上时代。凉山州的校长们在对比了基地示范校的做法之后纷纷表示,示范校的教师们往往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还能通过团队合作来提升整体教学水平。通过年级组、教研组每一次的听课、说课、评课,教师们能够基于他人评价和自我反思不断找出差距,提升能力,将新的理念用于教学实践,其教学效果改善非常明显。不少凉山州的校长们表示要借鉴示范校集体备课、定期教研、小组评课、专家点评的经验,形成本校别具一格的教育魅力。
综上所述,虽然像凉山州一样的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学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面临种种困难,但通过学校管理层拓展眼界、转变思路、勤于实践,抓住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两个关键点,这些学校都能在提升办学品质,促进地区发展上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 景志明. 民族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思考[J]. 云南社会科学,2001(05).
[2]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2011—2020)[EB/OL]. (2011-11-17)[2020-12-06]. http://www.sc.gov.cn/10462/10778/10876/2011/11/17/10189 902.shtml.
[3]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七举措振兴大小凉山教育[EB/OL]. (2014-08-21)[2020-12-06]. http://www.sc.gov.cn/10462/ 10464/10465/10574/2014/8/21/10310625.shtml.
[4] 孙舒景,米爱学. 关于凉山彝族地区基础教育现状分析[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11).
[5] 布拖县人民政府. 布拖县摸清全县中小学生底数、准确核定教师编制[EB/OL]. (2017-04-13)[2020-12-06]. http// www.bt.gov.cn/btxw/jrbt/201704/t20170413_346982.html.
[6] 李松林,贺慧. 中小学校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J]. 课程教材教法,2015(06):8-12.
[7] 叶菊艳. 叙述在教师身份研究中的运用——方法论上的考量[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11):83-94.
(责任编辑:刘宇凡)
作者简介:卫月函(1994—),女,硕士在读,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教师教育;薛巧巧(1981—),女,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比较教育、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