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思维导图解决小学数学中问题探究
2021-09-10刘琳
刘琳
摘要: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目。数学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格外重视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问题探究环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思维导图作为目前已经在各科目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与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具有很高的契合度,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开展问题探究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问题探究。
引言: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学者安东尼.博赞发明的一种思维工具,目前已经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理清数学概念以及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同时对一类相似的问题或存在一题多解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归纳。总之,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问题探究中具有极高的应用意义。
一、借助思维导图理顺数量关系
在数学课堂问题探究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理顺数量关系,是思维导图最基础、最常见的应用方式。尤其是近年来小学数学题目的综合性与应用性日益提升,部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相对复杂,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就可以帮助学生突破解题中的难点,强化学生的解题质量。
例如这道题:学校花了817.6元买了桌子和椅子,每张桌子78.5元,共买8张。每张桌子比每张椅子贵62.7元,求学校买了多少椅子。这道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就相对复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题目中透露的数量关系,画出一个思维导图,帮助自己理清关系,再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教师也可以直接在黑板上示范思维导图:先画出大的分支:桌子与椅子,在分支前标上“共计817.6元”,再在桌子的分支上标上78.5元,8张,从桌子向椅子画出连接线,标注“贵62.7元”,一个清晰、直观的数量关系思维导图就形成了,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探究数学问题,让思维导图成为学生解题过程中常用的工具,增强学生的解题质量。
二、借助思维导图归纳同类问题
数学科目知识的系统性很强,各大知识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同时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以及教辅资料上给出的习题都十分典型,这些典型的题目往往具有很高的相似度,教师也可以适时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归纳同一类问题,系统性地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无论何时遇到同一类问题都能迅速找到解决方法,从容应对[1]。
例如,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小学数学加、减、乘、除四大运算的混合运算后,教师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为学生梳理混合运算中常见的题目类型:例如“归一问题”就是在解题中先求出一份多少,再以一份的量为标准,求出题目要求的数量,例如“买5支铅笔需要0.6元钱,买同样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再例如“归总问题”就是先找出总数量,再依据题目里给出的其他条件算出题目所求的量,总数量一般指货物总价、全部的工作量、总产量、总路程之类,例如“服装厂原先做一套衣服需要用布3.2米,改进剪裁方法后,现在一套衣服只需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料,现在能做多少套?”;再例如“和差问题”就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两个数量各多少的问题,例如“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甲乙二班共多少人?”这就是典型的和差问题...在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同一类问题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在做这一类问题中积累的经验,以及认为应当补充在思维导图中的要点,等等。例如,针对“和差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探究,找出和差问题的解题公式“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并在思维导图的分支后面补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归纳能力,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借助思维导图归纳一题多解
小学数学中一题多解的题目十分广泛,对于这类题目,在过去的归纳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是列表法,效率较低,不如思维导图直观。因此,教师可以在遇到一题多解题目时,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各类不同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在解题思路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进而提升解题能力,增强数学学习质量[2]。
例如这道题:“植物园中,仙人掌比冬青树多出20棵,冬青树的数量是仙人掌的60%,求植物园中两种树各自的量。”对于这道题,较为传统的方式是先将仙人掌看作1,冬青树的分率是60%,求出仙人掌比冬青树多的分率为40%,再知道仙人掌比冬青树多20棵,运用“对应量÷对应分率”公式,算出仙人掌的树木,进而算出冬青树的树木。在课堂探究中,教师可以将这种传统的解题思路设置为思维导图的第一个分支,并将对应公式写上,再邀请学生畅所欲言,说说有什么独到的解题方法。有一名学生分享了这样的解题方法:运用“比例”,即60%也可看作3/5,也就是说冬青树与仙人掌的数量比是3:5,一个占3份,一个占5份,中间差2份,仙人掌比冬青树多20份,2份就是20棵,1份是10棵,得出冬青树30棵,仙人掌50棵。此種解题方法显然更具逻辑性,也更为简洁,教师可以整理在思维导图中,再在课下将思维导图打印出来供学生巩固复习,引导学生在遇到一题多解的题目时多借助思维导图归纳解题方法,在脑海中构建系统的数学解题方法库,真正强化自身的解题能力,实现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的问题探究环节中具有极为突出的应用意义。教师应当重视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归纳、梳理数学概念与数学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强化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军花,唐仲成.利用思维导图解决小学数学问题的方法思考[J].考试周刊,2021(36):55-56.
[2]宫海娟.小学数学中思维导图对解决问题的作用[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03):48.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九湖中心学校 44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