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性思维的训练

2021-09-10王忠华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32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

王忠华

【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使用方法,而想要进行有效的学习,就离不开小学生思维逻辑的锻炼和应用,只有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小学生对于科学这门课程的掌握才能更加到位。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下 小学科学教学 探究性思维训练

引言

日常的观课及教研活动中,经常发现科学课堂中呈现出不少的问题,课堂的模式化、有设计的成分、教师只想按照预期教案的走向推进课堂、逻辑论证不充分等等。这体现了很多一线科学教师还有一些观念上的不足,重心把握有偏离。课堂教学,不是拿客观上的流畅、表面的热闹作为评价标准,而是学生思维层面是否有“波澜”、是否有逻辑分析活动等可引起素养提升的因素。

一、小学科学探究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首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皮亚杰理论提出:孩子在十几岁时思维和认识已经超过现实本身,将现实纳入可能性和必然性的范围。简而言之,该阶段的孩子完全可以擺脱现实约束思考问题。由此可见。小学阶段让学生进行思考、质疑、总结等思维活动是科学探究重要内容,即:该阶段的学生完全具有科学思维。其次,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行为和技能、知识和思维容易受到影响,且发展迅速,此时若可以抓住学生科学思维,对其进行启蒙、指导、训练、激发,则有利于培养其探究性思维,提高教学效果。最后,从教学实践角度分析。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落实,现代教育提出了做中学,因为小学科学课不仅以探究学习为目的,也以探究为科学学习方式,手脑结合才能深入学习,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此外,科学学科综合了客观性与主观性。其中,客观性仅是表层意义的客观,说明了科学知识具有开放性特点。所以,科学学科不仅是结果,也是过程。对教师来说,教学既是教知识,也是知识的生成过程,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充分诠释了科学思维的培养也是这样。

二、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性思维的训练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主动思考

在教学工作上,教师如何在不同时期激发学生热情,让学生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与乐于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始终保持一颗不断探索的学习态度,使自身的思维不断扩散,强化自身思维能力的培养。

加强探究活动实施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性格活泼、多动,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为此,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鼓励学生深入探究。所以,在科学教学过程中,为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例如:采取游戏化教学,小学生对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游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其主动思维的能力。比如:“形状”教学中,教师将不同物体形状的标注不同的颜色,并标注不同数字展开相关游戏,学生根据游戏规则可以选择不同的形状。整堂课下来,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活跃了思维,有助于探究性思维的训练。

充分引导,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有效创设问题情境是素质教育较常见的手段之一,从实际经验来看效果明显。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能让学生在探索中领悟或者发现存在的科学知识,可进一步培养其思维能力。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学生们回答是因为地球的运动。由于地球的运动有自转和公转,所以不同的时间太阳照射到的区域不同,这也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学生们知道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又明白了地球和太阳的运动规律,就会对科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激发小学生对宇宙和大自然进行思考和探究的欲望。

巧用拓展延伸,增加思考乐趣

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例如,在教学“凸透镜成像”这一课时,教师在课上直观地给学生们详细讲解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然后给学生们布置了“讲讲生活中的凸透镜”的课外作业。第二节课堂上,同学们都踊跃发言,说出了常见的放大镜、投影仪、猫眼等等,可见学生们在课后都会积极地探索和思考。教学不应该止步于课堂,通过进行一些必要的扩展延伸活动,让小学生在课后也能积极地思考问题,使其大脑的思维能力得到积极地发展,也会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有趣味性,学生更愿意去思考和分享,教师教学效果也会得到较大地提升。

开放性”的实验,点亮思维火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为了完成实验任务而实,学生沿着既定实验路线完成实验操作,自主思维很难得到发展。笔者尝试着将问题抛给学生,如《杠杆》一课中,让学生寻找不同的平衡方法,并没有规定钩码必须挂在同一个位置。所以实验中出现了一些小组将钩码挂在不同的位置,也能平衡。其他小组见状也模仿,果然平衡的方法比钩码挂在同一个地方平衡的多得多。起初学生的关注点都在平衡的方法上,但他们在实验中逐渐尝试不同的方法,有一部分学生也开始思考“为什么”。笔者将小组的实验汇报有针对性地展示给大家,让他们对数据进行分析,寻找平衡方法的本质。学生在前面的“为什么”探究中意犹未尽,主动地思考并讨论,发现实验中的奥秘。学生掌控了课堂,“开放性”的实验也点亮了他们思维的火花。

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质疑、合理猜想,将科学学科和科学探究进行有机融合,促进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形成,为学生后续科学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在小学科学教学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注重课堂内外的结合,使得小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变得更为牢固,对科学的认知也能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孙洪烈.注重实践过程,在小学科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考试与评价,2020,{4}(12):41.

[2]袁滟.浅析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性思维的训练[J].中华少年,2019,{4}(18):148.

[3]李燕冰.在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4}(02):59.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教学
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课前三分钟 成长大舞台
德育渗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
生活化小学科学教育模式研究
探究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思路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