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培养

2021-09-10朱玲

红豆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职教学语文教学

【摘要】人的认知建设,与其审美有着直接关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人审美更决定着其对于语言的理解与应用。在高职阶段,语文学科的学习难度与深度都不同以往,而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教师必须要重视对于学生审美想象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审美角度出发,挖掘文字当中蕴涵的美感,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必要途径。本文将对审美想象力的基本概念、心理要素以及实际培养策略进行论述,作为教学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学;语文教学;审美想象力

高职阶段的语文教学,对于教师的个人文学水平以及教学指导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更理想,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审美培养入手,要让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发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断明确自身的审美,同时摸索语言审美的本质与特征,才能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审美想象力的概述

所谓审美想象力,主要是指人结合自身的想象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审美想象力,是人认知结构当中的重要构成。在美学的研究历史当中,人们对于审美的探讨始终未停止。审美想象力是人特有的能力,是具有能动性与创造性等特征的。想象力能够让学生对审美的挖掘更深入,因此马克思将想象力称作是“人类的高级属性”,由此可见想象力對于人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财富。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要通过自己的想象,对生活中观察得来的形象进行转化,最终得出更加完整的印象,基于完整的印象去完成创作。在鉴赏的过程中,读者也必须要依靠自身的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思想,对脑中的形象进行重塑。审美想象是审美教育的重点,如果人的审美感知,其作用是帮助学生打开审美认知的大门,那么审美想象即是学生思考的推进剂。审美想象是学生通过探索不同的审美要素去挖掘审美本质的过程,是在发掘自己的审美,也是在探索审美的特征。有了想象力的支持,学生的审美倾向才会更加明确,对于审美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

二、审美的心理要素总结

(一)感知

人们的审美活动,是无法脱离特定审美对象的,对于不同审美的感知,也要依靠不同的手段。例如对音乐审美的感知,需要靠耳朵去听,对于美术审美的感知,要利用眼睛去看。面对不同的审美对象,欣赏者要利用不同的审美感知途径,以最直接、最原始的方式去感受。审美感知的过程,如同在充满宝物的洞窟当中寻宝的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发现,会发现糟粕,也会发现珍宝,充满未知,充满乐趣。随着寻宝的次数越来越多,寻宝的范围越来越大,对于审美的本质与规律也会有更深刻的了解,甚至能够发现自身独树一帜的审美风格。

(二)想象

任何的审美活动,都无法脱离主体的想象,即是人的想象。人的想象,是其探索审美的工具,因为审美是抽象的存在,我们需要通过更加直接的方式去进行阐述,包括声音、画面等等。而学生的想象,则是将审美关联自身思想的过程。例如提到豪迈的风格,我们会想到哪些作者的哪些作品,提到写实派,我们会想到什么,这是一个关联的过程,能够让审美从看不见摸不到的变成能够见证的。

(三)情感

审美是与人的情感密切相关的,对于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人们往往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也会因情感上的依赖而产生审美上的倾斜。因此在对人的审美心理进行研究时,需要深入剖析情感,进而以此为基础去分析不同的审美,这即是情怀。我们需要依赖情感的波动去感受审美,通过情感的升华去表现审美,想寄情山水,首先要融入山水当中,发现自然之美,才会对自然有眷恋之情。

(四)领悟

领悟是在审美探索过程中升华思想的过程,为了探索自己的审美、他人的审美乃至于世界的审美,必须要了解不同的审美,其产生与发展有着怎样的背景,即便是十分小众的审美,扭曲的审美,我们也需要深入了解其中的动机。对于正向的审美,我们更要探索其中的精神价值,分析其中所表达出的正面思想。换言之领悟是审美探索的必要过程,我们需要知道,我们的审美以及他人的审美,有着怎样的意义,怎样的内涵。

三、语文教学中审美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一)储备丰厚的知识经验

丰富的知识储备,是理解审美的必要条件,如果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基础,对于审美的理解会十分狭隘,很难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审美,甚至会完全不了解自身的审美。想象力以表象为基础,审美过程中想象活动的发生由来于一定审美经验的积累,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个体的审美理解才会更深刻。即是说只有人的认知水平足以支撑其审美认知,才能保证审美想象更加丰富。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必须要首先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始,学生读得多、想得多、说得多,对于自身的审美认知也会更加清晰。例如要让学生体会古诗词中体现出的作者审美,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解读古诗词的能力,让学生深入理解每句诗词的含义,这样才能了解到作者的风格,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作者作品的审美特征,乃至于某一特定类别诗词的审美特征。例如李白的作品,风格是飘逸且豪放的,而且有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果学生感兴趣,便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李白的更多作品,或是同样风格的其他作者,学生的了解越深刻,对于不同审美的理解就越是深刻。

(二)培养丰富的内在情感

内在情感是审美想象的催化剂,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想象力才会强,因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感性思考的能力更强,感知力更强,所以对于不同审美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的审美理解更加深入,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挥,教师要重视对于学生情感的激发,要让学生对文章的情感有深入理解。有许多艺术家普遍认为艺术是有温度的,而让艺术有温度的基本要素便是情感。人有了情感,才能与他人共情,才能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自身情感的波动,也只有基于丰富的情感,才能让学生的思考更深刻,展开想象,深化思考,得到思想上的升华,这是需要基于情感的支持去完成的过程。而教师要让学生融入情感,从更加感性的角度去理解不同审美,需要采取相应的情感引导手段。

其一是要引导学生酝酿情感。感性认知是一个需要随着理解加深而形成的过程,即便是对素未谋面的人产生了共情,也与个人的人生经历有一定关联,这便是情感酝酿的意义,如果一个人未曾感受过某种情感,便很难产生对于同类情感的共情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以健康的方式去共情,去理解每个字、每句话当中蕴涵的情感,即便是负面的情感,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从正面的角度去理解。愤怒蕴含着进步的动力,是前进思想的体现,即便是辛辣的讽刺,也蕴含着对改革的迫切希望,这是情感的本质,往往包含着其最深刻的渴望与诉求。但是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升华情感,即是在认识到不同情感存在的基础上,去联系行为,这样才能让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去联想。例如在学习革命相关的故事时,教师需要让学生理解的是,我们有众多革命先烈,曾在战争当中付出了生命,在面对着侵略时,他们亲见自己家人被害,自己的家园被掠夺,这种悲愤是我们很难有强烈共情的,但是我们一定能够理解的是,在用他们鲜血铺就的革命路上,我们才能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安定是他们给予的,因此我们的使命,是要守护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国家。这才是红色思想的本质,红色思想的核心并不是怨恨,或者可以说不只是怨恨,而是进步,我们知道我们经历过什么,才能知道我们要守护什么。对于红色审美,许多学生以往会曲解为一种充斥仇恨的审美,但是实质上,如果我们对于曾经的耻辱与所受的侵犯毫不在意,那么历史便很容易在未来的某个时刻重演。我们也许永远无法感受到革命先辈曾感受过的痛苦,但是即便我们去想象,也能够深刻认识到这样同痛苦,对于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来说是多么难以承受的。因此对于红色审美,我们可以总结为是进步一时的体现,是坚定信念的体现,包含了许多美好的情感。

其二是要重视对情感的修饰,人的情感是存在于内心当中的,根据人的性格、表达习惯不同,其体现也会有不同的形式,在许多时候,情感的表现是十分内敛、不够明确的,特别是在通过文字去表达时候,考虑到文字抽象的特征,为了营造情境,更要重视对于情感的修饰,这也会让文章的审美特色更加明显,或含蓄,或豪放,或华丽,或朴素,都要通过文字去表现,学生进入情境,对于文字中渗透的情感才会有深刻理解。细致的情感描写,往往是从微小的表情、动作等入手,甚至会用细节为后续的情感爆发埋下伏笔。而简单直白的情感表达,重点则在于减少不必要的赘述,对重点情节做好修饰。无论是哪种表达,都会有学生认可,这是审美的差别所在。

(三)遵循审美想象的规律

审美的存在,虽然是十分复杂的,但并不是无规律可循的。教师要让学生的审美想象有切入点,了解自己的审美倾向,必须要让学生首先找到审美的规律,理解怎样去对文字审美进行判断。

首先教师要借助语言符号去引导学生,让不同的审美幻化为艺术形象。例如鲁迅先生的文风犀利,着眼于对不正之风的讽刺与痛斥,其文章中的语句,便会经常被用于讽刺社会的不良思想与行为。许多敢说真话、敢于痛斥不公的创作者,也会被誉为当代鲁迅。即是说鲁迅先生的鲜明写作风格,已经使其成为了当今我国文学领域的审美符号,他的语言也成为了自身风格的代表,与鲁迅先生相近的风格,必然会很快使人联想到鲁迅先生一张刚正不阿的面庞,以及文章中一句句振聋发聩的警世名言,这便是审美符号的意义躲在。每个学生,在阅读不同创作者的不同风格作品时,都会从中感受到一些符号性的审美特征,因为我国的优秀文学家,正是因其独树一帜的思想与表达方式,才能够在文学领域立足,得到大众的认可,这正是审美的规律所在。除创作者的自身性格、经历、思想之外,审美规律还会受到时代背景、题材等的影响,教师要让学生在累积阅读量上去摸索这些规律,久而久之,学生会之间找到不同创作者、不同时代、不同题材作品的审美特征。

其二是要引导学生从语言的表象去对人物内心活动的规律进行揣摩,这是掌握审美规律的另一要点。虽然每个创作者的写作风格、情感表达方式上会有一定差别,但是总会有一些表达能够使人了解到作品中人物情感的变动、情节推进的方向。而通过文字表达的细节去揣摩人物可能的行动,情节可能的走向,也是阅读的一大乐趣。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细节捕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字面表达,理解背后的言外之意,这是语言的魅力所在。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当中,父亲的一句话,“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听来虽然只是父亲与儿子的一句简单对话,但背后所蕴含的浓厚父爱,却是通过文字能够感受到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联想到父母在送自己上大学时因担忧子女吃不好而买了许多食物的时刻。可见即便是一句十分简单的表达,背后也往往蕴涵着我们能够感受到的深情,这种看似平实,实则深刻的表达,也正是朱自清的一大特色。

其三是要通过一定的留白,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弦外之音。许多文学作品的结局是开放性的,也正是为了激发读者的想象,这种留有空缺的美感,会让读者的想象更加自由,也是激励更多人进行后续创作的要素。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时,也要重视对于留白技巧的应用。无论是一篇文章,或是一部长篇的作品,创作者都有留白的空间,教师也要巧妙利用这段留白,引导学生想象,通过想象去明确审美。例如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当中,最终也没有说明孔乙己身处何处,只是做出了大约的确死了的推断,这便是留白,学生完全可以想象孔乙己的境遇,孔乙己是流落街头?是金榜题名?是娶妻生子?还是真的如鲁迅先生的推断一样,孤苦丧命于某个角落?而孔乙己的不同结局,原因又是什么?这是学生思考的开端。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留白的部分,这样能够从思考的过程中体会到想象的乐趣。审美想象的魅力正在于此,学生结合自己的审美与作者的审美,思考故事中未讲明的部分,才能创作出新的故事。

结语:高职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已经不应当局限于知识的灌输,而是要从思想层面出发,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水平。而审美的培养则是重中之重。文章主要针对学生审美想象力的培养展开探讨,这是教學改革的要点,因为学生的审美想象力,不仅关系到其对于语言的理解是否足够深入,同时也决定着其创作过程是否会更加顺畅,是否会有自己独立的审美特征。本文的探讨意义重大,希望通过审美的培养,高职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能够上升到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1]刘健萍.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文学审美赏析模型的构建[J].山西青年,2019(22):196.

[2]赵燕玲.高职语文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2(13):119.

[3]刘江华.加强高职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功能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10):79-81.

作者简介:朱玲,出生年月:1984年9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江苏扬州,职称:高校讲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省扬州市 225003)

猜你喜欢

高职教学语文教学
实例研究微课程模式下的高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浅谈民办高职教学管理体系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
浅谈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智能手机的实践应用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