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思考
2021-09-10张安平
张安平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水平的要求和标准也在不断上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对课堂教学的高度、深度和内涵的升华,是对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革新,目的是让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关键词】物理现象;探究;核心素养
初中阶段物理学科的教学,应重在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养成科学的态度和责任意识,从而保证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地。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在教学实践中就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有以下思考:
一、物理现象生活化 助于形成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学生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在脑海中所形成的从物理思维角度去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观点等,是所学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进一步升华。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设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案例,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去认识物理。例如,在初中物理教材《光的折射》这一节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体会到折射这一现象的存在,教师可导入生活中有关光折射现象的实例,比如:筷子在水中会变“弯”、池水变“浅”、海市蜃楼的现象等,通过多媒体资源向学生介绍这些物理现象,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简单实验的演示,比如在一个透明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支铅笔,让学生从侧面写实观察铅笔的形状是否发生变化。通过将这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带到课堂上来,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基本的概念,有利于教师对教材知识的讲解,从而促进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其次,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概念,还可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引导认知效果,从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的角度入手,联系日常生活开展教学。例如,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节教学过程中,通过搜集图片、视频的方式引入教学阶段,为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和了解声现象打好基础,然后再从物理专业的学科语言进行概念教学。生活中物理现象无处不在,只要让学生善于发现、分析和运用,并能跟物理知识联系起来,久而久之,就会获得更多的知识,也提高学生的物理意识。
二、教学模式探究化,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理念下诞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这种教学模式运用到物理教学中,使得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物理学的本质。传统的教学都是以书面的形式来检验学生的成绩如何,忽略了学生的价值观和各个方面素质的培养,更是忽略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学生接收的知识只是来自于课本。因此,物理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彻底改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运用探究式教学, 将物理教学课堂以探究的形式展现出来,旨在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物理这一学科的探究性质。 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以下探究性问题:“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其他力的作用,将会做怎样的运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控制变量法对实验进行设计,让学生根据教材上的实验基础,自主设计探究实验,最后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论证,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发现,真实具体的科学探究有助于学生产生探索物理世界奥秘的愿望,帮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
三、思想方法渗透化,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物理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懂得学什么,怎样学?因此,物理教学中有效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基本的物理思想方法,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物理思想方法,广泛地应用于物理实验教学。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和压力大小及受压面积有关的猜想后,可渗透控制变量法,让学生考虑影响的因素不止一个的前提下怎样去设计实验方案,并让学生根据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从而加深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也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归纳法、转换法、类比法、理想模型法等也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方法,还有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等在物理教学中也有很多应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科学思维方法,学会应用这些方法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教学延伸化 丰富学习内容
物理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最新物理研究和科学技术引用到课堂中。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引进新的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新科学的输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物理教学跟科学前沿结合的时候,教师要时刻关注科学动态,加强自身科学素养,将获取的新科学知识跟书本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不仅仅在局限在课堂之中,还能立足于生活,将来才能更好的立足于社会。教师还可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组织一些户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观察生活,发现物理现象,提出物理问题,用物理思想去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倾听同小组的的想法,学会交流,以增强整体的合作意识,努力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物理概念、规律与物理过程的相互作用后才能真正理解科学,掌握科学方法。例如在讲《电能与家庭电路》的时候,提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入周边小区进行调研,使学生知道,生活中电能的利用与违规用电带来的危害,并作为志愿者给小区的人讲解节约用电和安全用电的必要性。课外实践活动也可以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还可以是一些小实验。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扩大视野,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思考性,能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寻找规律,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基础理论知识,而是通过一定程度上的物理学习和研究,将自主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多方面的品格和能力培养起来,从而促进学生发展,让教学与时代需求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