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
2021-09-10李丽
李丽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广大农村地区,越来越多人选择进城务工,由于众多条件的限制,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影响。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一个相对系统的工程,需要各方力量,包括政府、学校、班主任、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共同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农村初中班主任要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做好针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农村初中阶段的留守学生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些学生的家长常年不在身边,家中留有兄弟姐妹和老人,一些学生年纪轻轻就开始承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和家中老人的重担,导致其能够分配给学习的时间较少,且部分学生因为家长不在身边导致家庭教育环节缺失,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学生未来都会步入社会,因此做好这些学生的教育工作十分重要,能够保障拥有丰富的知识、正确的思想观念,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努力。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留守儿童;德育
一、基于班主任视角的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学生缺少与家长互动的机会
因为初中留守学生的家长都离开了家乡在外地工作,平时很少会回到家中与孩子相聚,因此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频率在不断减少。在互联网时代,学生与家长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软件和通信途径取得联系,却因为彼此的时间不合导致双方情感互动并不充足。当孩子在学校期间遇到问题时,并不会向家长反馈,而是努力以自己的方式解決问题,在此过程中,由于初中学生还没有足够的能力辨别个人的行为是否具有合理性,就会导致其做出不当行为。家长因为不在孩子的身边,难以及时地发现孩子的这些问题,没有办法对孩子错误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
(二)学生经济条件存在局限性
农村留守的学生大多数都存在经济条件问题,因为如果家中的经济条件较好,大多数家庭都会选择将孩子接到身边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这些仍然在农村留守的学生大多数家中不具备这样的经济条件,且能够让学生自由支配的费用也较少。学生的生活处于拮据的状态,甚至连一份学习资料都舍不得购买,这一现状时常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自卑心理,不愿意与他们沟通。
二、基于班主任视角的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德育教育方法
(一)与学生、学生家长加强沟通交流
为了弥补学生与家长沟通之间的不足,班主任需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更加关注这些留守学生的行为与心理健康,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一些学生对于向班主任寻求帮助存在心理障碍,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好意思向班主任寻求帮助。因此,班主任为让学生更加相信自己,就要先主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班主任可以在发现学生的问题之后,积极地鼓励并帮助学生,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塑造出热心的班主任形象,促使学生放心地向班主任寻求帮助。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抓住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减少学生做出错误行为的概率。与此同时,班主任还需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可以通过定期电话家访的形式将学生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班主任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家长外出打工的工作压力较大,因此可能会希望班主任与家中负责照顾学生的老人进行沟通,但是老人对于现代化教育的了解程度较低,能够提供的帮助较少,班主任应当尽量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成长。
(二)将学生的经济问题反馈到学校,寻求帮扶
农村地区学校的经济实力有限,当学生出现了经济问题时,很难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帮扶资金。因此,班主任就需要与学校商议,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常见的经济问题主要有:缺少资金购买学习资料、伙食费不足、生活用品不齐全等问题。首先,当学生缺少资金购买学习资料的时候,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共享学习资源。班主任可以在每个学期刚开学的时候,调查学生需要的学习资料的科目和数目,在其中挑选出最优质的学习资源,学校出资购买,将其作为班级的学习材料。在班级内设置学习资料共享角,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借阅这些资料,但是需要登记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归还。其次,当学生出现了伙食费不足或者生活用品不足等问题时,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物资帮助。
(三)发展学生的同学情谊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拥有了全面化的人格特征,能够良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一些学生因为缺少与家庭的沟通互动而导致性格孤僻。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密切,当学生的性格或行为出现问题的时候,班主任是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的人。因此,班主任需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尤其是在初中处于叛逆期的学生的小团体行为,班主任需要鼓励学生公平友好地对待每一个同学,打开自己的交际圈。
对此,为了快速地帮助学生建立与其他同学的情谊,班主任可以组建流动式的学习小组,让学生与其他同学共同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互相帮助的作用。班主任可以多为小组布置课后作业,这样学生之间也可以在课后建立起联系,能够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并帮助学生创造更多的快乐,与同学实现共同进步。
(四)定期组织比赛活动和教育辅导
在留守学生德育教育环节,教师单方面的理论知识教学远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为此,在教育教学中,班主任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举行留守学生竞赛活动,以培养留守学生的自信心。如,定期组织田径运动会、单项体育比赛等,通过这些比赛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在帮助留守学生锻炼自我、提高自我的同时,提高其学习、生活的自信心,使其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与其他学生相比,留守学生的内心非常脆弱,而各种比赛活动的开展可以逐步引导其释放自己的天性,并积极融入其中,找到释放压力、融入集体的突破口。
三、结语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教育人员,需要提升对学生的关注度,帮助学生全面识别其在青春叛逆期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地帮助学生建设和谐友善的生活环境,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许彩书.农村留守学生德育教育方法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5(01).
[2]李艺.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18(15).
[3]黄好省.初中留守学生德育教育方法探究[J].华夏教师,2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