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21-09-10王晓坤
王晓坤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育事业也在蓬勃的发展。国家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越来越重视。音乐是美育中的重要教学部分,而小学则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初始阶段,小学音乐教学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方式,然而,现在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小学音乐教学效果不佳。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小学音乐教学进行有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教学、教学实践
音乐是小学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由于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主要强调音乐教学的实效性。然而,目前小学音乐教学大多以应试教育为目的,使用灌输式、单一的教学方法。也有许多老师在设制新教学的相片时,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音乐教学。因此,大多数小学音乐教学并没真正达到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目的与教学效果。如何转变小学音乐教学的现况,促进小学音乐的高效教学是当前的主要使命。
一、小学音乐教育的现况
1.家长和老师对小学音乐关注不够
音乐是对学生美育的主要方法,音乐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情感,而且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音乐教育在学生基础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然而,无论是从事教学的音乐教师还是关注学生发展的家长,对小学音乐教学都没有充分的了解。他们不知道音乐教学对小学生的重要性,即关注学生的主体成绩,忽视学生的音乐教育。这影响了学生对音乐学科的态度,导致小学生自己认为音乐教学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所以他们在音乐学习中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2.学生对教材中的音乐不感兴趣
在一些小学音乐比赛活动中,会发现很多小学生演奏的音乐比较流行,音乐教材中的音乐很少。一方面,小学生受到外界对流行音乐崇拜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无法使学生对课本音乐产生兴趣,造成小学生对课本音乐的兴趣越来越低。
音乐具有欣赏性和审美性,可以使人享受到美的体验。小学生是最活泼、最幼稚的阶段。他们对美的热爱是一种内在的天性。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放松大脑,美化心灵。因此,音乐教师在日常音乐教学中应注意音乐的审美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改变课堂枯燥乏味的现状。
二、进行有效教学
(一) 进行有效教学
1.什么是有效教学
音乐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在教学中,音乐教师应首先重视学生音乐听觉的培养,促进学生听觉的发展。其次,在音乐教学中要重视审美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最后,要学会在音乐教学中开展各种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音乐感知、音乐想象和音乐表演,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效的音乐教学就是运用教学活动、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来实现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2.做好有效教学的准备
教学水平对小学音乐的有效教学有着根本性和决定性的影响,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备课就是备课。在教学前,教师会预测要教授的知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等。由于备课内容繁杂,教师需要有序、合理地梳理备课,做好备课工作,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1)以学生为备课主体
毫无疑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音乐教学和备课过程中,音乐教师必须始终牢记学生是工作的主体,一切工作都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因素。在每节课上,音乐教师都要注意满足学生的需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以便做好有效的教學准备。
案例:一名音乐教师同时在一班和二班上音乐课。研究发现,一班学生的整体知识接受能力高于二班,学习知识所需时间相对较短,在一班基础教学结束后,教师会准备一些小活动,这有利于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音乐教师备课时主要以教材为主要依据,并根据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安排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师应该明确,教材是学生的学习工具,是他们自己备课的基础,而不是一种规章制度。教师和学生必须遵守这些规定。在教材面前,学生是主体。是学生主动学习教材中的知识,而不是要求学生学习教材中的知识。这种关系对于教师的教学准备非常重要。教师必须把握好这一关系。
(二)有效的进行音乐教学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音乐课堂是老师与学生互动的舞动,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老师传授知识的主场,有效的课堂是指老师在课堂上做好热情激昂的教,学生在下面认真积极的学,师生之间和谐互动,相互交流老师与学生双方都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
1.老师在讲的过程中:
要有意识的对引导学生融入到课堂中,从兴趣切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性的进行音乐学习;
要学会运用语言艺术,比如,温和的语言可以消除与学生的距离,幽默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激昂的语言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等等。所以老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握好对语言的使用;
第三,要做好示范,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环节都需要老师亲自示范。对此,老师要注意示范不是炫技,不是自我表演,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获得学生的称赞和崇拜。而是为了向学生展示多要教授的内容,是教授学生的一种方式,老师必须认真对待。
2.教师应该学会提问
提问也包含很多知识。大多数教师认为课堂提问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测试。在每节课开始时,选择几个学生就上节课的内容提问。这只是问题的表面应用。真正的问题是贯穿整个课堂的线索,可以连接课堂内容。教师应充分掌握提问的技巧和时机,提出的问题应与教学主题相关,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结论:
音乐是学生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而不是课外学习。教师和家长应改变对音乐教育的偏见和忽视,认识音乐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关注学生的音乐学习。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有效教学。小学教师在音乐教学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应深入思考和研究自己的教学工作,端正教学态度,提高教学能力,开展有效的音乐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徐吉芳.小学音乐鉴赏教学实践研究[].内紫古师范大学,2013
【2】张文君.教学机智理论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14.
【3】李卓.《音乐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实践的教育叙事个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4】国王萌.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