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缺乏的原因及对策
2021-09-10向志炳
向志炳
【摘要】高中数学承载着联系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承上启下的使命,是数学学习的关键环节,但是很多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存在盲目性,学习缺乏兴趣,缺乏主动性。美国教育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他们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当学生能以学习为“爱好”时,必将获得强大的动力。可见,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浅谈 高中数学教学 学生兴趣缺乏原因 对策
引言
之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因为相比传统的教师而言,兴趣更能从学生层面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调动他们学习的情绪,从而在同样条件下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和成绩。从认知角度和统计学角度等考虑,高中数学也基本符合以上规律。合理利用兴趣教学开展高中数学教学,不仅有其必要性,也有其紧迫性。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缺乏的原因
1.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因为高中数学学习教学任务繁重,知识点很多,在规定的课堂时间要全部让学生掌握,所以大多数数学课是这样的:知识点讲解课,习题课,答疑课,试卷讲解课。似乎每节课都是对枯燥的数学题目的讲解,就算学习新知识,也是教师用最短的时间对理论进行复述,然后通过题目实战,利用新知识解答一道题的快乐不复存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知识的传递。
2.学生方面的原因
相对于初中来说,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加重,尤其是数学的学习,难度增加,题型变化多样,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活动使得学生逐渐产生厌倦心理,学习兴趣降低。有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几次考试失利就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畏惧的心理,丧失学习的自信心和勇氣。
二、现阶段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由于高中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枯燥无味之感,或者对于数学知识难以理解,进而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充分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转化与应用能力。《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没有壁垒,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例如,教学“排列组合”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举例:假设我班有两位学生去看电影,需要选座,目前一排的7-12号、二排的1-8号、三排的13-16号还有空位,那么,这两位学生有几种选座方法?这时要提醒学生要用两种情况去分析,一种是两个人挨着坐,一种是两个人不挨着坐。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的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增强了学习动力,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加入动手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学生不应该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应该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的设计中来,充分发挥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比如在进行“椭圆”章节的讲解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好教具,绳子和铅笔以及一块板子。让学生利用长度固定的绳子,将绳子的两端固定在板子的相同位置,将铅笔套进去,绷紧绳子,让笔尖开始运动,观察笔尖的轨迹,将学生木板上的成果进行展示,引出椭圆这个学习主题。在介绍了椭圆的相关概念后,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模板上的椭圆,在椭圆上交出相应的焦点、焦距等,通过实物,加强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增加学习印象。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每一名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不是教师灌输新知识,而是自己发现新知识,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也将难理解的图形,转化成同学的动手成果,方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将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秘,一根绳子一支铅笔,就可以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充满兴趣和好奇心。
3.适当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虽然高中数学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学科,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不过通过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学生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并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充满成就感。比如,在学习“指数函数”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数学基础将他们分成数学学习小组,并且为他们设定数学探究目标:指数函数的具体概念是什么呢?它的图象是怎么得出的呢?它的图象又有什么性质呢?然后,教师就可以仔细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合作探究指数函数过程中的表现,以此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个初步的判断。其次,教师可以再让某一个小组派出代表,与其他小组分享自己小组的探究成果。而教师可以在等到这位学生分享结束后,充当学生的身份对其进行提问:“为什么底数要大于零而且不能等于1呢?”以此来帮助学生深层次的分析和理解这部分内容。最后,教师可以针对该学生的分享进行一个总结,将学生没有想到的知识全部罗列进去,以此促使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的学习和掌握指数函数。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使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不断突破自我,获得学习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平,孙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二)[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2.
[2]吴学君.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走出高中数学学习误区[J].吉林教育,2021(09):58-59.
[3]郭萍.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J].高考,2021(05):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