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舍有度精准把握
2021-09-10曾珊珊
曾珊珊
【摘要】教材,即课本。是教师的教学得力助手,是学生学习的素材,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重要依据,是师生双方紧系的纽带,是师生课堂对话的媒介。由此可见,教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研读教材;高效课堂
在平时很多教师拿起教材备课往往只从简单的文本出发,没有深度体会到文本背后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数学活动,数学问题,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文化。想要打造一个高效率的数学课堂,还是得从根本出发,每位一线的教师都应以教材为基础,从教材出发,考虑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设计适合学生的发展规律的课堂教学,知道应该“怎么教”,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这是每位教师备课和教学的应然之思。然而,我们该如何从教材出发,在对教材的理解上,设计更加有效率的数学课堂呢?
一、立足根本,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明确目标。
首先,应是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感知,我们应该深入的去了解每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对于整个学期的教学总目标有整体的把握。从教学总目标展开,了解每个领域和模块的学习重点,慢慢细化到单元目标,以及每课的教学目标。而课本每课设计和编排的背后都有设计者丰富的想法和意图,作为教师应当认真的去研读教材里每个情景的创设,每个问题的设计,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所运用到的新知。还有在问题解决的背后所运用的数学方法,甚至是所体现的数学思想,这些都应作为我们深度研读教材的入脚点。
有目标有计划,踩好立足点,才能更好的通过目标去深入领悟学习的重点,带着目标来设计教学,教师心里才有更加精准教学的尺度。同时,带着目标来设计教学,充分考虑本班学生的实情,因材施教,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学习过程,从而使课堂学习有更高的成效。
二、瞻前顾后,通过教材,引导预习,切实课堂基础。
张奠宙说过“许多数学本质,只有从历史的发展中才能深刻体会。”那么作为教师在备课时,也应当思考这所要教知识的来源,发展,运用。精准地把握数学知识的前世今生,在数学的知识体系中整体思考,理清知识内在的联系,研究已有的知识对后续学习的发展的迁移,做到瞻前顾后,有“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深厚功底,不让学生做一课“主人公”,每课“门外汉”的局限学习,让学生在整体中进行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整体地研读教材体系,而不是一课教材了。
再者,通过对教材的把握,设计适合学生作业的预习任务,夯实课堂学习基础。在教学《1千米有多长》这一课时,我通过课本提供的情景,让每个学生在课前找10人手拉手伸直胳膊站成一排,感受10米的长度。当然课堂上我还是请10个学生上台演示,但是演示效果不如每个人自己参与的感受,所以我希望的是每个人都有实践经验作为课堂基础。因为我们已经在之前掌握了对于1米的概念,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预习,学生能更加清楚的感知10米的长度,并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感受10米、100米的实际长度,为课堂上推想1千米有多长做好铺垫。而且从教材出发引导学生预习,让学生在課堂学习过程中有了课前实践作为基础,对于抽象知识有形象的基础铺垫,对想象中的活动也有了表象基础,学生对于新知的学习和理解有了非常大的助力,也让教师对于课堂活动的组织和时间的把握更有精确度。
三、通过“1+1”情景,创造性使用教材,延伸课堂内外
情景。学生学习是基于情景的,也是学习数学的一大快乐源泉。教材也一直致力于情景的创设,设计了多样化的情景。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充分的发挥教材中已有情景基础,正确的将情景再现在我们的课堂学习过程。虽然说教材中已经提供了主题图情景,我们可以将其搬入我们的课堂实践中,但是我们也必须根据我们教学实际的需要,学生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需求,研读教材情景,在已有的情景基础上,添砖加瓦,创设适应学生的新情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魅力。这就是所谓的“1+1”情景,将教材原有情景与课堂实际所创生的新情景融合起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愉悦中学习数学。例如,在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学习平均数时,我基于对教材研读的思考,在原来教材情景的基础上,添加了学生们熟悉的大雄和哆啦A梦的情景素材,将情景串成一个个问题串,结合教材的目标和内容,让学生们沉浸在“帮助大雄平均分铜锣烧”的问题情景中,从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除了了解教材主题图的设计意图,巧妙运用之外,还需要对教材的例题与例题进行比较,辨析每个例题的侧重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点,从而正确地领悟和挖掘数学知识中所蕴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准确地定位课时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四、取舍有度,把握核心,凸出重点,实现高效课堂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应当反复研读教材,根据教材呈现的目标和内容,选择适合实际课堂情景的教学方法。再者,对于教材的内容,应当取舍有度,精准把握。例如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时,我们需要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以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知识上多花时间,或者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影响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因此要仔细揣摩,透彻理解,反复琢磨,要注意把握教材内容实质,提炼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中有效运用教学策略。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但也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作为教师要在深度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的同时,也应沟通课堂内外,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巩固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将教材静态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动态的思维过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巧妙地与教材内容相融合,打造一个适合学生的高效课堂,创设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和成长的数学殿堂!
参考文献:
1.把学情之脉 寻证据之源——基于证据的教学案例及思考[J]. 贺艳. 小学数学教育. 2019(Z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