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报纸及其微信公众号的新闻评论对比研究

2021-09-10李思雨

传播与版权 2021年3期
关键词:新闻评论公众号

李思雨

[摘要]当下,新闻评论越来越重要。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一些昔日以新闻评论作为品牌的传统媒体,也步入了媒介转型和媒介融合的轨道。在此过程中,该怎样调整新闻评论以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保持其媒体评论的品牌优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以《新京报》作为研究个例,选取了《新京报》纸质版及其微信公众号“新京报评论”上同一时段内的新闻评论作为研究样本,总结其两个平台的新闻评论在选题框架和编辑方针上的特色。《新京报》更注重本土,“新京报评论”公众号则放眼国际。而《新京报》基于媒介转型的背景在其新旧媒体平台上进行的新闻评论选题和编辑方针方面的有益探索,给业界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新闻评论;新京报;选题框架;公众号

新闻评论是大众熟悉的一种新闻体裁,长期以来,新闻评论与新闻是构成传统报纸的两大文体。丁法章先生在2002年出版的新版《新闻评论教程》中给出新闻评论的定义是:“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1]

报纸上出现专门登载新闻评论的评论版,最早由西方报业的社论版转化而来。早在19世纪中叶,在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分化的时候,《纽约论坛报》的创始人葛理莱(即格里利)尝试开辟一个社论版,获得成功[2]。陈栋博士认为,我国最早开办的报纸评论专版是1998年9月4日《深圳特区报》的“群言”专版。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大都市报争相推出评论版,几乎没有报纸没有评论版了,即使是言论保守的党报机关报,大多数也开了评论版或者会开一个“评论专栏”,如《人民日報》的“人民时评”[3]。21世纪后,出现这样的新闻评论热潮其实是新闻竞争的产物。对报纸来说,新闻的真相只有一个,除了挖掘到独家新闻,新闻并没有多大的竞争空间,而新闻评论在观点多元阐述上的特点,则可以成为竞争的焦点,观点和视角可以做到独到,以观点立报,在观点上争抢读者。因此,新闻评论尤其是社论的风格及其立场最能代表报纸的风格和立场。

随着网络平台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公众对观点和情绪传播的需求变得更大,网络评论的出现则服务于公众对观点的需求。网络评论成为一种非传统的评论方式,其在塑造媒介环境、引导舆论和影响社会氛围上崛起的力量不容忽视。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网络评论的主体不再像传统媒体时代受限于专业媒体,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营造的公共领域中发表评论。因此,网络评论的形式十分多样。在媒体格局变化的大环境下,为了生存,有许多传统媒体面向网络积极探索媒介融合的道路,原先在报纸上的评论专版,也在各大新闻APP中变成评论专栏或在社交平台上变成了专门的评论运营号。如《人民日报》海外版新闻评论公众号“侠客岛”,《新京报》新闻评论公众号“新京报评论”。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一些昔日以新闻评论作为品牌的媒体,都步入了媒介转型和媒介融合的轨道。在此过程中,该怎样调整新闻评论以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保持其媒体评论的品牌优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文章将通过对《新京报》纸质版及其微信公众号“新京报评论”的新闻评论进行分析,以获得相关启示。

一、研究目的与背景

文章研究对象为《新京报》纸质版A02社论·来信版和A03时事评论版上登载的评论文章及其微信公众号“新京报评论”上的新闻评论推文。研究样本选取了2020年12月《新京报》纸质版A02社论·来信版和A03时事评论版上登载的评论文章和同一时段其微信公众号“新京报评论”上的新闻评论推文,总共292篇。文章将对所选取样本进行整理和统计,依据英国学者贝特森在1972年提出的新闻框架理论和甘耐姆对媒介框架划分的四个维度:新闻内容的主题(选择内容的标准),外在的表现(在报纸中的篇幅和位置),认知上的属性(被包含进框架的细节),情感的属性(文章的情感基调)[4],进一步归纳总结《新京报》纸质版新闻评论及其“新京报评论”微信公众号新闻评论推文的选题框架,探讨和对比《新京报》评论版和“新京报评论”微信公众号的新闻评论编辑特色,进一步探析《新京报》媒体转型的细节。

《新京报》是《光明日报》和《南方日报》两大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综合类大型城市日报,于2003年创刊。时事评论是《新京报》多年着力打造的品牌。《中国青年报》编委曹林评价《新京报》的时事评论,称其观点独到,思想含金量很高,有深度,有建设性,还有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3]。2014年起,《新京报》明确了全媒体发展战略,陆续开通了“新京报”和“新京报评论”微信公众号等涉及多个垂直领域的公众号,形成了新媒体矩阵。2018年,《新京报》的APP正式上线,其将内容重心转移到移动端。2019年,新京报社长宋甘澍在《新京报》创刊16周年的答谢活动上讲话,其透露该报现在是引导、“强制”全员从以报纸为中心,转向以APP、全网络、平台渠道为中心。

笔者之所以选择《新京报》的新闻评论文章与“新京报评论”公众号上的新闻评论推文作为文章的研究对象,其原因有二。第一,《新京报》的新闻评论观点独到,在新闻界知名度高,并且深受读者的青睐和业界的关注;第二,《新京报》在媒体界品牌势头强劲,一直走在媒介融合和报业转型的前端,是值得业界同人学习的范例,也是具有研究价值的案例。

二、《新京报》纸质版和公众号新闻评论选题框架

新闻评论选题是指新闻评论选什么题材,针对什么话题进行评论,它是媒体编辑在进行媒介选择时的重要依据。媒体通常都有一套比较固定的新闻评论选题框架,它与媒体定位和媒介立场相联系,体现着媒体的态度与风格。

笔者通过整理发现,在所选取的样本中,《新京报》和“新京报评论”公众号上共有96篇文章内容重合,即《新京报》与“新京报评论”公众号的重合率高达71.6%。两个平台上重合的新闻评论文章样本,其中的84%先在“新京报评论”公众号上发出,第二天再在《新京报》上刊登,只有16%的内容重合的新闻评论文章样本是在两个平台上同一天发出的。两个平台上出现大量重合的新闻评论文章表示,《新京报》作为一个媒体品牌有一个总体的新闻评论选题框架。文章将从研究样本所选的新闻评论文章的题材、视角两个维度,对《新京报》新闻评论的选题框架进行具体分析。文章先分析重合的新闻评论文章,从中总结《新京报》总体的选题框架,再分别分析两个平台上相重合的评论文章以外的不同评论文章,分别总结两个平台各自的新闻评论选题特色。

(一)新闻评论题材

1.《新京报》和“新京报评论”公众号重合的评论文章题材

新闻评论的题材是指新闻评论所涉及的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在所选取的《新京报》和“新京报评论”公众号上的96篇重合文章样本中,根据文章的内容,笔者将该集合新闻评论文章题材分为四类:时事热点、日常生活、政策法规、国际新闻。时事热点题材的新闻评论指评论的事件为新近发生的关注度较高的热点,如样本中2020年12月17日的文章《辛巴团队涉嫌泄露爆料者隐私,该当何责?》就是与当时网红辛巴直播卖假燕窝的热点事件相关;日常生活题材的新闻评论文章是指文章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样本中《岁末年初疫情风险增,“减少聚餐聚会”该成共识》的文章;政策法规题材的新闻评论是指文章的重点放在解读政策法规上,如样本中2020年12月21日的文章《“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何被放在明年重点任务首位?》;国际新闻题材的新闻评论文章是指评论外国事件的文章。根据上述分类,笔者对《新京报》和“新京报评论”公众号重合的评论题材的样本文章,做进一步的数量统计,得到下表。

从表1可以看出,《新京报》和“新京报评论”公众号上的96篇重合文章样本中,时事热点题材的新闻评论最多,政策法规题材的文章也比较多,国际新闻题材的文章最少。

2.《新京报》新闻评论题材

在所选取的292篇样本中,除去《新京报》与“新京报评论”公众号重合的96篇文章,笔者将其他剩下的38篇《新京报》新闻评论文章作为其评论题材的统计数据。此外,由于两个平台上重合的新闻评论文章通常是先在“新京报评论”公众号上发出,第二天再在《新京报》上刊登,且选取样本统计不包括2021年1月1日《新京报》上的新闻评论,因此,不能判断2020年12月31日“新京报评论”公众号上的推文与《新京报》上的新闻评论的文章是否重合。为此,在两个平台的非重合评论文章的讨论中,要去掉2020年12月31日“新京报评论”公众号上的新闻评论文章。

通过整理其余所选取的样本,笔者发现,剩余的《新京报》新闻评论有许多有关北京地域性的新闻评论,选题有北京本地倾向性。

笔者对剩下的34篇所选取的《新京报》样本文章的题材进行统计如下。

汇总全部《新京报》134篇所选取的样本新闻评论文章的题材数量如下。

通过表2和表3可以看出,《新京报》纸质版新闻评论题材还是以时事热点和政策法规为主,日常生活题材和国际新闻题材的评论文章比较少。其中,国际新闻题材的评论文章占比最少。

3.“新京报评论”公众号评论推文题材

在所选取的292篇样本中,除去“新京报评论”公众号与《新京报》重合的96篇样本文章,笔者对所选取样本中剩下的62篇“新京报评论”公众号的新闻评论的题材进行整理统计,如表4。

通过表4可以看出,在“新京报评论”公众号与《新京报》非重合的评论文章中,“新京报评论”公众号有关国际新闻题材的文章最多,这些文章都出自“新京报评论”公众号“京酿馆”栏目。结合前面统计的《新京报》新闻评论题材数据可以看出,“新京报评论”公众号新闻评论的选题具有国际倾向,《新京报》新闻评论的选题具有本土地域倾向。

汇总全部158篇“新京报评论”公众号新闻评论文章题材数量如下。

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新京报评论”公众号的新闻评论在时事热点、日常生活、政策法规三个题材的分配比例与《新京报》新闻评论的相应题材分配相比并没有太大变化,而国际新闻题材文章在“新京报评论”公众号新闻评论的整体结构中所占比重不少。时事热点题材和政策法规题材则依然是“新京报评论”公众号评论文章所关注的重点。

(二)新闻评论的视角

新闻评论的视角通常描述的是从什么角度看待评论对象的概念,它是一个与新闻评论作者价值立场息息相关的要素。因此,分析新闻评论的视角可以以作者的身份作为参考。《新京报》的评论文章很大一部分来自与事件相关的专业领域约稿,专业人士通常都会以自己术业专攻的职业视角分析新闻事件。因此,文章先从《新京报》新闻评论和“新京报评论”公众号上的评论文章的作者职业结构入手,分析两个平台上的新闻评论视角。

1.《新京报》新闻评论视角

《新京报》上登载的新闻评论文章除了社论,其每篇结尾处都会标明作者及其职业,依据所统计的样本情况,文章给其作者职业做了分类:律师、法官以及法律学者都归为法律工作者类别,大学教授、研究人员以及各类学者(除法律学者)都归为学者类别,无法归类的职业则以职业名称各自归类。统计其各类职业作者的篇数如表6。

从表6可以看出,《新京报》的新闻评论总体上遵循以专业领域视角看待不同事件的原则,新闻评论作者来自不同领域,涉及各个层面。而其来自学者、社论、法律工作者三部分的稿件占比较大,《新京报》在选题时特别注重专家视角和法律视角。此外,在其新闻作者结构中,医生和职员的纳入也可以体现《新京报》新闻评论具有平民视角;而公务员和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总干事代表了专业领域的权威视角。

2.“新京报评论”公众号新闻评论视角

统计各类职业作者在“新京报评论”公众号评论样本中的篇数如表7。

从表7可以看出,“新京报评论”公众号的新闻评论总体上也遵循以专业领域视角看待不同事件的原则,其新闻评论作者来自不同领域,涉及各个层面。学者在“新京报评论”公众号新闻评论的作者职业结构中依然排在第二位,占据比重较大,证明“新京报评论”公众号也注重精英论述视角和专家视角。在“新京报评论”公众号新聞评论的作者职业结构中占据第三位的是专栏作家,在统计所选取的样本中有28篇来自专栏作家的评论,其中26篇都出自“新京报评论”公众号“京酿馆”栏目,都是站在国际视角看待国外新闻事件的评论。由此,可以再次证明“新京报评论”公众号具有国际视角。法律工作者在“新京报评论”公众号新闻评论的作者职业结构中占据的比重排在第四位,证明“新京报评论”公众号也注重法律视角。而其社论所占的比重与《新京报》新闻评论相比虽有所下降,但依然占据重要位置,说明媒介机构的视角在选题过程中也不容忽视。此外,大学生、职员、医生依然体现着“新京报评论”公众号的平民视角。

(三)《新京报》纸质版和“新京报评论”公众号的新闻评论选题框架特点

1.《新京报》纸质版和“新京报评论”公众号的新闻评论在选题总体方向上有一致性

《新京报》纸质版和“新京报评论”公众号的新闻评论选题大方向一致,但各自又拥有平台特色。两个平台上的评论文章题材结构都涉及时事热点、政策法规、日常生活、国际新闻方向的内容。两者的整体选题具有紧贴时事热点,关注政策法规,围绕日常生活的特点。

2.《新京报》纸质版更注重本土,“新京报评论”公众号则放眼国际

在对两个平台互相不重合的文章分析中笔者发现,《新京报》的新闻评论有许多有关北京地域性的新闻评论,选题有北京本地倾向性,而“新京报评论”公众号的新闻评论的选题涉及国际新闻比重较大,体现其选题具有国际倾向的特点。

3.以专业视角评论专业领域,视角层次丰富

《新京报》和“新京报评论”公众号的新闻评论总体上遵循以专业领域视角看待不同事件的原则,以专业领域的人看待专业领域的事件,视角层次丰富,其既有权威视角、专家视角,也有专业的法律视角,同时也没有忽视贴近读者的平民视角。

三、《新京报》纸质版和“新京报评论”公众号的新闻评论的编辑特色对比

(一)题目:《新京报》的标题比较简洁,“新京报评论”的标题更口语化

长期以来,文章标题是媒体编辑重要的编辑对象,尤其是新闻题材的标题。新闻评论的标题不仅要有高度凝练概括文章精髓的作用,还要发挥吸引读者的作用。对报纸上刊登的新闻评论的标题,编辑既要考虑文学写作上的实用性和精彩性,还要考虑报纸版面美术设计上的艺术性。对微信公众号上要推送的新闻评论的标题,编辑要认识到标题不只是文章的标题,还是公众号推文的链接,网友在阅读文章前是看不到文章主体的,读者决定是否阅读文章完全取决于文章标题和封面图片。

在前面统计中可知,《新京报》和“新京报评论”公众号上的新闻评论样本有96篇重合,但在96篇重合文章中,有22篇文章的标题不相同,标题在编辑过程中有所改动。对比这些不同的标题,笔者发现两个特点。第一,《新京报》上的标题比“新京报评论”公众号上的标题更简洁。例如,2020年12月27日在《新京报》上登载的《日本紧急“封国”,不同寻常有原因》评论文章,而其在2020年12月26日“新京报评论”公众号上的标题是《日本紧急“封国”,不同寻常背后是这几个重要原因》。第二,“新京报评论”公众号上的标题在结构措辞上更口语化,有时还夹带着网络热词。例如,2020年12月24日在《新京报》上登载的新闻评论《法治社会不容“黑工厂”存在》,其在12月23日“新京报评论”公众号上的标题为《“黑工厂”又现,法治社会不容这类“隐秘角落”存在》。

(二)图片:《新京报》图片更倾向于新闻漫画,“新京报评论”的配图形式更丰富

《新京报》的新闻评论和“新京报评论”公众号的新闻评论的插图也有很大差异。在研究样本范围内,《新京报》的A02社论·来信版没有插图,在A03时事评论版中则通常会有一篇文章有插图,且图片全部都是由插画师绘制的与新闻评论文章相关的新闻漫画。在研究样本范围内,“新京报评论”公众号上与文章相配的不只是图片,还有动图、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且每篇新闻评论至少有一个多媒体形式相配。

(三)版面:《新京报》的版面比较传统严谨,“新京报评论”通过推送时间、条数灵活呈现

1.《新京报》

《新京报》的新闻评论文章一般登载在专门的评论版上。《新京报》周一至周五一般有两个评论版,一个是A02社论·来信版,另一个是A03时事评论版。A02社论·来信版周一至周五每天有两篇新闻评论文章,通常一篇是社论,一篇是其他的评论文章,排版为上下结构。社论是该版面上部的第一篇文章,另一篇评论紧随其后,没有插图。

A03时事评论版周一至周五每天有三篇文章,有《观察家》《议论风生》《第三只眼》《来论》《专栏》《视点》等栏目分类。文章排列样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左边四栏文字上、下各一文章,右边两栏文字一篇文章;另一种是上面五栏文字一篇文章,下面左边一篇文章,右边一篇文章,分别是两栏文字。AO3时事评论版会配一张新闻漫画。《新京报》周末一般就只有一个评论版A02社论·来信版,通常登载4篇文章,没有图片。

2.“新京报评论”公众号

对公众号来说,报纸上安排不同文章、不同位置的版面编辑工作,到公众号上其实转化成了文章的推送时间和推送次数。“新京报评论”公众号推送文章的时间每天并不固定,但平均早、中、晚分别都有文章推送,每天平均推送5次,单篇推送的比例较大,但也有两三篇文章一起推送的情况,而第二次、第三次文章推送内容以广告居多。

四、结语

笔者对《新京报》纸质版和“新京报评论”公众号上新闻评论的探析,不只是对其现象规律的简单归纳总结,更多的是想通过研究进一步引起内容生产者和内容消费者在媒介转型时期对不同媒介载体的思考。新媒体时代到来,主流媒介载体改变已成为大趋势,作为新闻产业中不可或缺的新闻评论,既要适应新的媒介载体特点,也要保持有深度、有温度的质量要求。《新京报》基于媒介转型的背景,在其新旧媒体平台上,在新闻评论选题和編辑方针方面的有益探索,值得业界借鉴。

[参考文献]

[1]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杨娟,赵振宇.新世纪中国新闻评论发展与变化研究——以36份报纸评论版发刊词为例[J].新闻大学,2015(04):60-68.

[3]曹林.时评写作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4]顾海杰.“美国之音”网站美军报道的消息来源分析[J].今传媒,2011(12):108-109.

猜你喜欢

新闻评论公众号
融媒体时代县级台公众号的运作发展
微信公众号崛起背后
《济源晨报》微信公众号赢得近20万粉丝的“宝典”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评论教学改革探索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新闻评论”中的教学模式探索
社会化媒体的传播模式分析
微信平台促进旅顺口旅游发展的实践研究
新闻评论中的“神话”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