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软实力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研究
2021-09-10唐毅泓王晓艳
唐毅泓 王晓艳
摘 要: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的基层教学组织基本职能弱化,行政化日趋严重,高校教师发展及软实力提升与普通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基本职能作用密切相关。一国经济发展质量与其教育发展的水准高度相关,教师软实力助推一个国家竞争力,而高校教师的软实力对提升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水平至关重要。研究基层教学组织职能有助于促进教师发展及软实力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强化并恢复其职能,对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水平有着积极重要意义。
关键词:基层教学组织 软实力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F016.3;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04-206-03
一、引言
(一)背景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量与质的矛盾,如何在量的迅速增长情况下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当今教育的核心问题,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成为解决这个核心问题的关键。从保证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角度来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应该是高校教师软实力的提升。近年来很多高校建立了教师发展中心,不否认教师发展中心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实践来看,并没有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软实力。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发展中心的设置远离教师教学科研等活动的组织环节。很多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是学校人事部门下设机构,这就决定了这样的发展中心多数情况下,对教师所进行的培训针对性不足而行政性有余,貌似以提高教师能力,促进其发展为宗旨,实则过分依赖行政权力,弱化了其服务定位,未能真正从服务一线教师的视角强化其职能。与教师自身教学活动的亲缘关系渐行渐远。因此,多数表现为流于形式的年度培训,不能有针对性地服务教育教学,反而彰显其管理而非服务的职能。高校的教学科研等活动是以其基层教学组织为单位的,提升教師的软实力当然不能忽略基层教学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已经开始重视高校教师发展,密歇根大学设立了学习与教学研究中心,70年代后期进入快速发展期,很多高校陆续建立了教师发展中心。
我国对高校教师发展的关注起步于本世纪初。2006年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举行以“高校教师发展”为主题的第四届高等教育质量国际学术研讨会,带动了国内对大学教师发展,形成日后多维度、多视角的研究。
(二)高校教师软实力的内涵
对于高校教师软实力的界定,目前没有很明确的统一。基于我们对高校教育教学的多年实践以及对国内外学界研究的梳理,我们认为高校教师软实力主要由专业素养、职业素养以及人文素养三方面构成。专业素养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而这三方面又奠定了学科素养与科研能力。高校教师在具备专业素养的基础上,还应具有将专业理论、专业知识等传授给学生的教学能力,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还应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教育教学方面的心理学等的职业素养。作为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文化底蕴、文化素养,才能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传道授业解惑、言传身教于学生。
二、基层教学组织与教师发展的关系
(一)基层教学组织的职能
目前,我国高校基础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院、系(或教研室),以及一些其他形式如教学科研团队等。高校教学科研活动基本上是以教研室、系、学院、教务处为系统实施相应的教学活动。这个系统中作为基层教学组织的院、系(或教研室),其基本职能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教材编选、课程建设、教师传帮带等教学环节的组织工作。因此,高校教学活动离不开基层教学组织。基层教学组织除具有的组织教学环节职能,开展教学研究也是其职能之一,围绕教学和教学研究的职能,作为基层教学组织自然派生出培养合格教师、促进教师发展的第三个职能作用。
(二)基层教学组织与教师亲缘关系
高校教师在基础教学组织中作为主要成员,担负着相应的教学、科研活动落实与实施。基层教学组织是高校教学也是教师组成的最小组织单元。在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之一,其教学质量水平直接反馈到基层教学组织中。因此,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与发展也离不开教学基层组织,他们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亲缘关系。这也就催生出基层教学组织在组织教学活动的同时,不得不担负起提升教师素养、培养合格教师的职能。
(三)信息技术对基础教学组织及教师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学习模式呈现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直接推动了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与传统“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相比,新的信息技术环境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还要运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教学手段,拓展教学形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学习效果,变主体为学生的教学模式。但从目前来看,为数不少的高校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同多流于形式,其结果就是学生缺乏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根本原因是教学组织没有以教学培养目标为导向建立教学组织管理系统。因此,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要推动高校管理者转变观念,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在具体教学科研活动中职能,引导、关注、支持高校教师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升自身软实力促进教学科研水平。
(四)基层教学组织的优势
1.教学科研等环节的组织者。无论何种形式的基层教学组织形式,其主体是教师,其教学、科研及课改等工作是在基层教学组织中完成,他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亲缘关系,其工作完成情况基层教学组织是源头信息掌握者。如果能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职能,那么基层教学组织是可以根据教学科研实施的具体情况结合培养方案,对教学科研实施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对于教师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样能够尽早发现,制定相应的措施,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2.基层教学组织的同质性。2012年教育部在30所大学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其后很多大学纷纷效仿成立。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提升教师软实力、促进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教师发展中心的设立多为校级层面,对教师培训的内容只能关注不同专业的共性问题。但对于高校教师来说由于存在专业的不同,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虽有共性但差异性情况更多。而基层教学组织同质性是他们组建的基础,在教学、科研等活动中,对所出现的专业问题、专业需求有共同的价值判断,便于形成团队源动力和凝聚力,对提升教师软实力方面的要求及措施更加具体和可操作性。
3.基层教学组织的延展性。基层教学组织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载体、教研活动的基本单元,在高校发展乃至变革中没有其为依托是无法实现的。基层教学组织可以根据学校发展战略的目标发挥并延展其职能作用。在提升教师软实力方面,因为基层教学组织与教师的关系不仅存在亲缘关系更是一种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是建立在教学科研的物质条件、组织文化氛围及制度保障空间基础之上,是维系基层教学组织正常运转的基础条件。强化、延展基层教学组织的职能,在培养合格教师、促进教师发展方面可以提供更多、更直接的物质、精神的支持,基层教学组织具有独有的优势。
三、环境建设对基层教学组织的影响
(一)制度建设
我们这里提到的环境建设是指制度、文化与物质建设。基层教学组织的存在使高校教学与科研得以正常运转,因此,保障并完善基层教学组织的制度建设是必须的。但高校教学科研与产品生产的实体不一样,高校正常运作环节与最终成果的产生,一方面需要刚性制度,这可以保证教学环节的完成。但另一方面,高校教育不是生产读书机器,高校更重要的职能是需要培养具有思辨性、批判性、创造性的人才。教育是要引领社会前进的,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认识是艰难的,因此更需要柔性与宽松的氛围,给失败以更多一些宽容。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人才培养和教师软实力的提升。
(二)文化建设
这里所说的文化是指基层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其所特有的、为多数成员认同、遵守的目标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它更多地体现于精神层面。基层教学组织精神风貌体现其文化建设,它们是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中积累的共同心理、行为体现出来的理念和精神价值。文化建设是与基层教学组织的目标相联系的,基层教学组织需要将成员的目标与组织目标有效凝聚形成组织共识并认同,以避免高校教师中各自为政、各谋发展的个体现象。文化建设需要过程积淀,是基层教学组织团队建设不可或缺的精神因素。它可以使成员在组织内产生自主学习、自主提升的要求,使基层教学组织成员更具有归属感与凝聚力。
(三)物质建设
对于基层教学组织而言,物质建设即硬件设施是其正能够开展正常教研的基础,教学、科研所必须的场所,先进的符合教学科研的软、硬件设备等是基层教学组织的必要条件和资源。但从我们的调研来看,为数不少的高校在基层教学组织的场所,软件、硬件更新方面的建设存在不足。对保证基层教学组织正常开展教研是一个桎梏,如果能对维系高校正常运转的最小细胞提供其所需的物质条件,保障其活力,那么对于提升教师软实力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制约高校教师软实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一)绩效考核导向
虽然教师发展在政府层面已经倍加关注,为此教育部进行了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建设。然而多数院校轻视高校应尽的人才培养天职,将科研作为考核的核心内容,高校教师软实力提升及发展发生扭曲。这主要源于高校管理者对学术内涵的认知有偏差,对教师的价值认定以“科研经费、金额”“发表论文级别、篇数”为标准,过分关注科研与教学的差异,忽视其二者的融通性。学术就是科研、科研就是学术,学术所具有的完整内涵在现实层面被轻视。职称晋升和年终绩效考核以科研成果为主。
(二)內生动力缺乏
由于绩效考核等因素导向以及社会价值观等环境因素影响,高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科研价值、服务社会价值大于教学价值。这必然导致作为高等教育实施者的教师,在履行高校应尽的人才培养天职时大打折扣。由于制度环境设计与人才培养目标在某种程度上出现较大背离,不适宜的外在压力及导向,使教师没有主动促进自身教学发展的意愿,也就无法较好地实现高校教育的基本职能。
(三)培训程式化
多数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设立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远离教学组织系统特别是基层教学组织,其所进行的培训多停留在教学技能的培训,不能根据教学科研实践中的具体需要实施有针对性的、务实的培训。做不到从学术的角度提升教学与科研,更做不到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提升到充满探究性、创造性和反思性的学术活动。
(四))基层教学组织职能弱化
从高校教学科研实践所反映的现状来看,目前的基础教学组织的职能不但没有充分发挥反而在削弱。多数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在教学研究和教师发展培养的职能方面,由于前文所述影响因素,其职能作用几乎流于形式。基于教学科研流程规律,基层教学组织与教师发展有着割不断的天然关系,即便其组织结构合理,但在其应发挥作用时却由于导向等外在压力等影响因素而落寞无为。
五、优化基层教学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放权基层教学组织避免繁琐量化考评
基层教学组织近年来疲于应对日常行政业务,行政化日趋严重。对教学科研仅限于程序化的管理,教研水平的提升更多依赖教师个体自身要求。在日常教学与科研中,对教师及专业的绩效考核应区分不同专业特点,放权基层教学组织,避免“一刀切”的考核标准。同时,为保证教学与科研的正常进行应避免频繁量化考评。树立学校的一切工作应服务于教学科研的理念,保证教学科研的正常进行,回归并强化基层教学组织的职能。
(二)强化基层教学组织经费保障提供充分财力支持
教学与科研的进行是需要相应的财力与物力支持,但现实中很多学校在基层教学与科研方面财力、物力的保障程度不高。如教学设施方面的计算机软硬件等设施更新速度、更新质量,科研所需的材料、设备、数据库信息资源甚至日常办公所需均不同程度存在问题。对教学科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极大地影响了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制约了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由于基层教学组织处于教学科研的前沿,能够及时发现上述问题。为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强化其基本职能,学校应对基层教学组织进行顶层设计,建立财力、物力的保障体系,保障基层教学组织经费、提供充分的财物支持。同时建设信息反馈机制,使出现的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或反馈,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学科研的秩序及实施,同时也保证了高校正常运行中最重要的基层教学组织能够长足发展。
(三)营造学术氛围支持学术沙龙
高校中的基层教学组织是以专业进行划分的,他们与专业学科有着天然的联系。如果我们在教学组织与管理中,以服务教学科研为理念,将教学组织环节进行程序化、科学化及专职人员管理,减轻基层教学组织及教师们应对行政指令的工作和行政压力,转而发挥其专业优势,在组织内部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改变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单干户”现象,支持教师们学术沙龙活动,并提供学术沙龙所需财力与物力支持。外部环境与条件的变化,必然对教师的自我追求、自我要求、自我价值的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进而对教师整体软实力的提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专业引领
基层教学组织是教师教学与科研的载体,在组织教学与科研的工作中,每个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发展方向等问题基层教学组织都有所掌握。作为基层教学组织在提升教师软实力方面可以进行专业化的引导与指引,如对青年教师实施“导师制”,以专业课或课程群组建教师教学共同体。倡导合作与共享,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教学科研的创新,促进教师在专业素养、职业素养以及人文素养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同时,作为基层教学组织应协调学校相关部门给予合理的最大限度的支持,使置身于其中的教师对其有归属感、荣誉感及信任感。另外,学校要给予基层教学组织更多的职能权限,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以推动教师软实力的提升。
六、结论
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经济发展与这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密切相关。提高高校的教育水准,高校教师的软实力起着决定性因素,而高校教师软实力的提升是不能脱离基层教学组织。高校管理层应尊重并重视基层教学组织的基本职能,减轻其行政工作。在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中,位于教学科研一线的基层教學组织也应不断调整其职能以及教学、科研等组织形式,做好基层教学组织与学校层面信息反馈,通过对教师发展的外部动力的导向、推动的作用,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营造和谐宽松学术氛围,提升教师工作科研愉悦感,最终实现高校教育的根本,为社会输送有用人才。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天津商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课题(TJCUJG202020)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潘懋元.大学教育发展论纲[J].高等教育研究,2017(01):62-63.
[2] 陆国栋、孙健、孟琛、吴华.高校最基本的教师教学共同体:基层教学组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1):58-65.
[3] 熊华军、刘兴华.美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机制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5(01):60-65.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会计学院 天津 300134)
[作者简介:唐毅泓(1963—),女,浙江省宁波市人,汉族,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审计;王晓艳(1963—),女,山东人,汉族,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导、研究方向:会计理论。]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