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思考
2021-09-10陈园
摘 要:为了响应国家的军民融合战略思想,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建设需要循序渐进,在这个过程中采用试点示范的方式,最终一步一步全面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文章以四川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为核心,在分析四川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条件优势的基础上,分析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最后以绵阳为重点对象提出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四川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条件优势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04-155-02
在十九大报告“既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部分报告中,明确提出将军民融合战略列为七大战略之一,作为“大国方略”,军民融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阶段。习近平同志指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一部分,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将军民融合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的水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必须在强军保国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经济的稳步发展,达到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两不误的目的。为了保证该战略思想能有效地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必须以试点示范进行带动。挑选战略地位突出、军事需求多样、军种覆盖全面等具有典型特征的地区建立示范区,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探索一条其他地区可借鉴和可复制的模式。
一、四川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条件优势
(一)四川具备的良好条件
从历史角度而言,从远古到现代,很多军方器械都有民间参与制造的经历。四川作为我国国防军工布局重点省份之一,在经济发展建设过程中积累了非常雄厚的国防科技力量。且四川省是唯一一个被国家赋予圍绕加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省份,展现出了四川在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良好条件优势。另外,四川也已具备了良好的军民融合研究基础,比如军民融合问题的专家团队,具有解决此类问题的良好研究实力,在该方面的研究展现出较高水平。
(二)四川具备的资源优势
四川一直都是我国国防战略的大后方,具有较多的国家级研究机构以及军工行业,涉及航天航空、电子军工、核工业、兵器等领域,早在2015年四川就被列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四川在积极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包括设立相应发展基金、成立相应产业联盟以及积极与国防科工局和所有央属军工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具有非常扎实的产业基础和突出的优势。通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与央属军工集团等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立相应的高技术产业基地,加强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在提升其区域竞争力的同时全面挖掘出发展军民融合带来的经济价值。
由于四川突出的战略地位,加之国家对其在军民融合的发展寄予较高的期望,四川为推动全面创新改革,在实际融合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建立了核动力、航空整机等产业基地、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军用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中心、搭建了军民融合创客空间、加速器等转化平台,推动了多项科技成果的转化。
二、四川开展深度军民融合的工作
四川省在近几年都积极贯彻并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成立西部军民融合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战略库、思想库和人才库。另外四川省的部分机构和高校还建立了各类研究中心,各研究中心通过发布课题和项目建设等形式积极开展军民融合相关研究,通过对实践现状和理论发展从不同方面探索如何更好地深度融合。虽然目前开展了不少融合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要想深度融合,完成国家布置的战略任务,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四川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建议
从四川省的省情来看,四川是一个集人口、经济、农业、科技、军工和兵源优势于一体的大省,区别于青岛古镇口的单一性,具有较高的综合性与复杂性,加之四川省是全国军民融合的高地,而绵阳市(人才和科研力量集聚)又是四川省军民融合的最高地,因此四川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以绵阳为重点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从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建设来看,绵阳城市综合性高、经济实力和多数城市相差不大,通过对四川创建国家军民融合示范区以绵阳为重点可以对其他地区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发展经验,现就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一)注重军民融合的机制创新
绵阳要实现军民产业深度融合,结合国家战略层面进行准确的定位,找准结合点、瞄准突破口。在找准自己的战略定位基础上,进行机制创新,主要是“民参军”机制以及“军转民”机制。针对“民参军”,即民营企业在从事民品生产的同时进入军工生产领域,从事军品生产或为军品生产提供各种配套服务的模式,需要完善制度与法规,推进混合所有制、审批管理等体制的改革,促进民口企业、民用技术和民间资本参与国防科研生产活动。针对“军转民”,推进绵阳市国有军工单位的改革试点,并积极运用各种军工高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包括直接转移和二次开发后的转移,有效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
(二)建立军地部门会商制度
由于军民融合需要涉及到工业和服务业、科技与金融等领域,因此在如此复杂的融合情况下,存在着融合难的问题,其中包括军民双方、军队地方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军口和民口的技术标准不一致、体制和机制不协同等根本性的问题。面对上述情况,绵阳市政府需要从根本上为军口和民口搭建对接平台,建立军地部门会商制度,了解军事需求,充分发挥军事需求的牵引作用。通过各种形式,包括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加强军地技术标准的协同、通报重大情况、建立军队和地方、军口和民口的信息交流共享机制(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完善军地信息交流渠道,推动军民深度融合。
(三)重视基础设施体系能力提升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逐渐形成了军工经济和地方经济两个不同的概念,逐渐形成了军民分离的状态。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加强军民融合,实现军民一体化建设,需要关注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由于军队在作战状态下要求有快速驱动、隐蔽、转战的能力,这就需要有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其包括交通运输网络、机场、通讯和能源等。在军民融合的背景下,以军方为需求主体,军民双用的情况下,完善绵阳的交通运输网络、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地方经济未来的发展和国防的建设奠定基础。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目前战争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注重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发挥信息的引导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现阶段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国家虽有重视,但是出现自成体系和重复建设的问题,从根本上未能形成一套全面的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面对这种情况,绵阳可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为军民融合提供信息和技术保障。
(五)聚焦关键技术
针对现有不同的军种需求以及国际竞争情况,提炼出军民融合的关键技术,比如太空技术和海洋技术等不同领域,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联合研发,推动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通过技术追求产业链条发展。利用技术优势,以项目为牵引,通过军转民或民参军的形式,发展龙头企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并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衍生不同军品和民品,实现产业集群。
(六)推动成果转化、加强技术转移
目前绵阳市为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花了大量的精力进行了体制和机制创新,并且利用各军民融合平台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等社会资源共同孵化科学研究成果。现目前虽下了很多功夫,也孵化了一批项目,但仍然存在众多不足,距离国家的期望还比较远。因此,要想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得以顺利进行,笔者建议:一是在人才激励方面,可以通过对科研技术人员实行技术入股、合资开发等形式激励科研人员斗志,加大对科研技术的二次开发力度;二是在技术方面,从项目的发布到落地的各个环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保证其顺利转化;三是评审方面,组建专家团队定期对平台的成果进行评估审议,并为各项目提供可转化技术项目的建议;四是交易方面,探索成果创造单位如何进行市场化交易来使得该单位创收,以此来提高成果创造单位们的积极性。
四、结语
四川绵阳在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过程中,通过大量调研并从创新内容和机制体制方面,积极推进军转民、民参军、军民融合,有效推动了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绵阳在军民融合方面虽然取得了佳绩,可仍然存在人才融合等重要问题。因此,综合性强的绵阳想要创建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仍然需要积极加强相应的改革与创新。
[项目来源:本论文受四川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批四川新型智库“军民融合发展研究智库”依托机构——四川军民融合战略研究中心2019年度课题资助,课题名称:四川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JMRH-1903]
参考文献:
[1] 张嘉国,李正锋.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84-88.
[2] 鲁炜中,吴佼玲,付佳怡.高校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一体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20(1):18-22.
[3] 崔宗胜,张亚斌.关于新时期航天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8(15):28-30.
[4] 张于喆.新时期推进军工行业加强军民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17(9):56-69.
[5] 成卓.我国军民一体化创新体系概念、演进和举措研究——基于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9(6):30-34.
[6] 何海燕,曹华伟.我国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影响因素研究——基于Ordered Logit模型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10):146-151.
[7] 淡晶晶,徐隆波,莫磊,王传珂,贺少勃.大科学工程牵引下的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机制分析——以高功率巨型激光驱动装置为例[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9(1):40-48.
[8] 冯静,韩立岩,顾雪松.以青岛和四川模式为例分析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主要模式及典型问题[J].国防科技工业,2018(11):48-50.
[9] 任孟娥.对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几点建议[N].西安日报,2018-12-18(11)
(作者简介: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四川綿阳 621000)
[作者简介:陈园(1988—),女,四川德阳人,汉族,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军民融合、工商管理。]
(责编: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