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中国大学新生金钱观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2021-09-10韩亚平马腾
韩亚平 马腾
摘 要:文章立足当代中国大学的消费习惯进行探究,结合大学新生金钱观进行分析,简要描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新生 金钱观 消费理念 思想价值
中图分类号:F126.1;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04-016-02
一、大学新生金钱观的价值导向
顾名思义,金钱观是对金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和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连,是物质世界的一种具体表达。随着人居消费水平的上升,国民消费理念加速转化,逐步从温饱型转到了享乐型。多种文化思潮的融入和新媒体的崛起,对大学新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于大学新生来说,他们刚刚走过高中的紧张学习时期,因此对于大学生生活充满了期盼和向往。家长也出于对孩子的关爱,会在生活花销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从根本上说,大学生新生要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必须要深刻掌握其中的价值含义。同时,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后备军,大学生新生的金钱观和消费行为,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未来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金钱并非万能。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在《茶花女》书中有这样一句名言:“金钱是好仆人、坏主人。”对于大学新生来说,金钱观的树立决定着自己要做金钱的主人,还是做金钱的奴隶。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深刻地揭示了金钱的本质和作用,指出金钱是人类创造,并为人类而服务,因此人类应当是金钱的主人。人们依靠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获取财产十分光荣,而以不劳而获、剥削欺诈得到的金钱则是可耻的。金钱并非是万能的,人世间还有更多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
2.金钱可以放弃。诚然,金钱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加优越的物质环境,但是人们的生活并不是只靠金钱来构建,人们更需要精神上的愉悦。例如,居里夫人放弃“镭专利”的巨额奖金,将该项科学技术公开,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献给了战争中的法国。数学家华罗庚拒绝美国伊利诺大学的终身教授的重金聘请,凭借一腔爱国者之情投身于祖国的建设,虽然自己的生活水平降低了,但是他们却感到更加幸福。相比之下,金钱和崇高的理想、真挚的情感、伟大的信仰、坚定的初心相比,是能够被放弃和割舍的。
3.金钱的正确认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人们的生活愈发便捷,衣食住行都再跟金钱挂钩。然而,透过金钱的迷雾,我们可以看到金钱只不过是一种用于交换的货币财富。如果对于钱的运用不正确,那么就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既不可以忽视钱的作用,也不能过于重视金钱为之疯狂,而是要对金钱始终抱有正确的认知,透过金钱现象看到本质。
二、当代中国大学新生金钱观面临的困境
在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视域下,大学新生极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消费理念不够科学,因此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問题:
1.重物质轻精神。当前,人居消费能力的提升使家庭购买力逐步上升。新生在入学的初期,就能够享受到便捷的消费环境。例如,大学校园里常见的一卡通,或是日常生活中的手机智能移动支付,都能够使金钱的消费流程变短,更加迅速和快捷。无论是吃、穿、住、行,大学新生都能够感受到经济条件带来的舒适性。但是,在物质生活提升的同时,一些大学生忽视了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例如,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尝试与他人进行沟通,而是借助吃喝玩乐派遣心中的郁结,不重视学习、阅读和思考,导致物质水平充裕但是精神世界匮乏。
2.追求奢侈品牌。在品牌化的市场环境下,一些大学生将原本的学习目标转化为享受丰富的生活。他们能够随意支配自己的金钱,逐步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在外界的影响下,产生了购买名牌商品、喜好奢侈品、体现消费个性的欲望。部分学生甚至不惜通过借贷、网贷等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借助于奢侈品,在化妆品、服装等方向体现自己的价值,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出现,对大学生的角色定位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难以得到深刻塑造。
3.攀比跟风消费。大学新生由于刚进入一个新的集体,他们很容易产生攀比、跟风的消费习惯。第一,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和先沟通群体保持一致,因此在消费行为上,试图让同一群体认同自己。第二,不良金钱观念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存在较强的虚荣心,对于家境贫寒的学生抱有排斥心理,而对于家庭富裕的学生,则会更加亲近。这种盲目的消费理念会导致学生金钱观出现问题,不利于学生思想价值和道德理念的塑造,非实际需求的盲目消费肆意滋生。
三、当代中国大学新生金钱观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
从整体上说,大学新生金钱观念的树立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多方面影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在媒介的传播影响。在大学新生中,受大众传媒监管力度缺乏的影响,监管部门未对校园借贷平台进行严格监控。借贷平台的存在缺少相关部门的监管,学生很容易陷入到校园贷的旋涡中。而在大学生个人征信环节上,一些广告、信息都在放大消费的重要性,而忽略了还款的困难性,借贷平台不考虑学生的偿还能力,导致学生容易面临欺诈等经济危机。
2.金钱教育的缺失。尽管我国各大高校对大学新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培训,但是在高校实际教学中,主要将学生作为学习文化知识的主体人群,将办学和就业作为主要目的,而忽略了学生的金钱消费认知,导致学生的消费观念出现偏离。再加上对大学新生缺乏和金钱消费相关的课程,只有经济学、管理等个别专业学生才能够接触,大学生对金钱观的认知更加单一。
3.家庭金钱教育较为匮乏。当前,一些家人认为关爱孩子就是要给他(她)最丰厚的生活,这种教育方式会对学生的“三观”产生不利影响,在生活中过度依赖父母,不能合理地支配自己的生活,导致孩子出现骄纵、任性、偏执等现象。导致学生的金钱观念不正确,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家庭矛盾和教育问题。
四、培育大学新生正确金钱观的实施对策
为了帮助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的金钱观,教师要结合大学新生的思想特点,从多个方面入手,为新入学的大学生筑牢思想根基,全面优化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过程,实施有方向、有规划的消费教学。
1.建立完善的大学生消费教育机制。首先,高校教育管理者要转变教育培训理念,重视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把健全大学消费观教育机制,对学生进行金钱消费定位,了解学生消费观的基本趋势和心理状态,对大学生的心理成熟度和自我控制能力进行全面和综合的测评。尤其是对于刚刚踏进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教师应该通过循序渐进的消费培训,引导新生尽快熟悉大学环境,帮助他们为自己的生活做一个合理的财务规划。其次,学校应当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制定合理的措施,将合理消费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在一起,大力倡导勤俭节约、低碳消费,将健康科学的消费观念引入课堂。通过健康的金钱理念,开展多样的价值宣传,使他们能够处于有效的思想导向之中。使大学生能够在积极课堂学习之中,建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
2.构建“节约型”校园文化环境。大学校园相当于一个小社会,在学校之中教师不仅仅要学会教书育人,更要让大学生学会社会生存,能够通过合理的消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高校教育管理者要加强校园文化宣传,营造一个重要的消费平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除了关注大学生的职业技能教学,更要将“大学生科学消费”纳入到节约校园之中,营造健康的金钱观念,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消费认知。同时,学校管理者要以大学校园为中心,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娱乐场所审查和清理。对于存在不利消费行为的消费环境进行监管,加大整改和查处力度,优化大学生的周边环境,使他们能够处于简洁明快的消费氛围之中。
3.以“勤工俭学”增强大学生理财能力。为了让大学新生对金钱的运用更加合理,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具备健康的消费观念。鼓励新生处理好“勤工俭学”和学习之间的平衡,帮助贫困大学新生改善生活和学习条件,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除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理财能力,还要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性消费”的发展理念,不盲目攀比、不肆意透支,在消费行为上保持着“量入为出、量人为出”的消费原则,确保大学生能够克服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自觉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避免不良的消费习惯。
4.实施“教学联合”的教育助力。 对于大学新生来说,金钱观的建立除了要学校介入,更要通过家庭教育的融入,建立良好的教育模式,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的价值影响,以正确的思想,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使大学生能够具备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避免大学生出现消费异化的现象。因此,教师应通过家校联动,引导学生发挥先进教育理念,发扬理性消费的发展理念,倡导理性消费。家长也应培育学生的自立意识,改变“再苦不能苦孩子”的传统理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劳动的不易,为他们做好人生规划,增进学生对于金钱的良好把控。
五、总结
综上所述,大学生消费理念的建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高校教师要转变发展认知,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认知。尤其是结合“低碳环保”“务实质朴”的发展理念,在大学生群体中树立健康的金钱观念。使在校大学生能够对金钱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把控能力,确保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更加健康,帮助他們成为一个高水平、高技能、高素质的综合性优秀人才。
[基金项目:2020年陕西高校学生工作研究课题:大学生新生适应期金钱观教育机制研究(2020FKT33)]
参考文献:
[1] 张旸.困境与超越:消费主义的滥觞与大学生的消费样态[J].理工高教研究,2010(12):20.
[2] 鲍中义.微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工作效能的消解与重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5):50-56.
[3] 余汶桦,朱松节,余世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2(3):111-114.
[4] 李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借贷的风险及防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9):50-52.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陕西榆林 719000)
[第一作者简介:韩亚平(1987—),男,汉族,陕西省榆林市人,硕士,榆林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