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朗读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2021-09-10李建华郭云兵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朗读能力中小学生策略

李建华 郭云兵

摘  要:朗读是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生动的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本文就中小学朗读能力培养从其重要性、可行性、科学性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家校合作、示范引领、评价激励、活动推进、成果展示等策略实施及其意义。

关键词:中小学生;朗读能力;策略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朗读是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生动的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加深听者对文章的理解,引起共鸣,激发感情。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所以,要重视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培养中小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

(一)是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需要

新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如何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如何能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答案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感受朗读的快乐,从朗读中发现文学作品塑造的美与丑、善与恶。由此可见,朗读技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举足轻重地位和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朗读,就没有阅读教学。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对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一篇全新的课文,学生是否理解了、吃透了,朗读是检验的一个重要标准,也就是说要想朗读到位。在重音、停顿、语气、语速等方面细节的显露能够重复的表达学生多种复杂情感。同样的文本,建立在学生理解不一致的基础上读出来的效果也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大的方向不错的前提下,可以尝试让学生自行探索,读出个人味道,因为朗读本来就是小学生表达个人感情色彩和思想的重要渠道。

(二)是推广规范语言文字的需要

孙春兰在全国语言文字会议上强调,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要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发挥学校教育的基础阵地作用……弘扬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中华优秀文化,更好地服务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三)是中小学语文教与学的需要。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欲望和老师自我提升的迫切需要信息化时代,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随意选择名师课程。而最好的方式是老师的言传身教。老师良好的语言表达水平不仅对传授知识事半功倍,更使学生耳濡目染,直接或间接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培养中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可行性

(一)教育改革的契机

尽管现在的教育评价机制表面上看起来还是一考定终生,但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单元的语文素养及人文主题中,已经明确地提出了朗读这一主题,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明确提出了朗读的相关技巧要求;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官方举办的朗读、演讲活动也在初具规模;未来对学生、老师的语文素养的评价机制更新势在必行且呼之欲出。

(二)时代发展的刚需

中国人都给人以“敏于行而讷于言”的印象,人们用“沉稳、忠厚、朴实”等等褒义的词汇去赞扬他们。人的交际并不附带太多陌生人社交的成分,在那个“从前慢”的时代,人们亦可通过书信往来,以文字为媒介,谨慎而缜密地抒发和阐释自己。另外,商业化及公益性的语言表达平台如雨后春笋,且办得风生水起;青少年朗读展示平台冒出一大批水平令专业的播音主持瞠目结舌的非专业孩子。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我们不能继续画地为牢,把语言表达挂在嘴上,做好龙的叶公。

(三)学习语言是小学生的专长

婴儿自牙牙学语,其母语就逐渐融入他的骨血。年龄增长,母语的影响逐渐根深蒂固。小学时期正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期,他们学习语言的速度、能力超出我们的想象。

三、培养中小学生朗读能力要讲究科学性

我门尝试把朗读教学贯穿到课堂阅读教学中,并成立朗读兴趣小组,开展课外朗读训练,逐步建立朗读团队和自己的展示平台,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朗读教学体系。我认为,中小学生的朗读教学要讲究科学性。

(一)家校合作策略

任何教育行为都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与配合。留守儿童现象已经不是农村独有,隔代教育的弊端普遍存在,上门家访,跟家长讲道理摆事实,有了家长的配合,后期的工作就有了保障。发掘朗读爱好者:以班级为土壤,以语文课堂为阵地,开展朗读教学,为朗读教学打好基础,并鼓励各班建立班级朗读群。

(二)资源融合策略

如何选择适合孩子们朗读的作品,这是培养朗读兴趣的第一关。我们从以下方面着手选择中小学生的朗读文稿:精选语文教材的课文,结合重点段落,配合阅读教学的重点难点,以读促教;挑选古今中外经典名著及其精彩片段,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以点带面;借鉴权威平台推送的合适作品,拓宽师生的阅读面,借鸡下蛋;发动师生推荐自己喜欢的课外文学作品,以个体带全体;鼓励原创作品,加以修改,以读促写。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适合不同学龄段朗读的作品库,并不断丰富完善。

(三)示范引领策略

没有老师专业化的范读引领,朗读教学就是空谈。老师不管普通话的水平高低,大多不是科班出身。因此老师必须先要“拜师”。通过多个权威的朗读教学平台,坚持练习科学发声咬字、听名师课堂,不断提升自己的朗读理论和教学实践水平,再去传授给学生。我们获得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导师郑伟的鼎力相助,他的公益教学平台“郑老师的话”,给我们团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师资和学生。在家长的支持配合下,利用网络平台大力开展每晚“亲子夜读20分钟”的活动,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监督、陪伴孩子完成每晚的20分钟朗读训练,并养成长期坚持的习惯,由其它平台的专家范读、到我们老师范读过渡到老师指导优秀学生范读,及时给予点评,不断提升师生的朗读水平。

(本文是2021年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课题《中小学整体提升语文朗读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ND208811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陆玉龙.例说朗读教学优化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學刊);2019年08期

[2]匡澜.读出趣味——朗读教学反思[J].新课程(上);2019年07期

[3]李章华.浅谈朗读教学训练[J].教育革新;2009年12期

(作者单位:桃源县剪市镇中学,湖南   桃源   415700)

猜你喜欢

朗读能力中小学生策略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