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有效培养

2021-09-10陈欢

教学博览 2021年4期
关键词:主体意识高中语文培养

陈欢

摘要:高中教育是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改革和发展被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关注,但语文教学就是高中教学期间的主要内容,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对于提升学生自身的汉语水平、培育其整体素质有着很大的意义。本篇文章就高中语文教学作为中心,就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为切入点,探索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培育学生自身主体意识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主体意识;培养

因为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并未意识到学生所占据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自身主体意识的培育,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以往忽视学生自身主体意识教学具有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结合多样化的因素,高中语文教学期间学生自身主体意识的培育更加重要。唯有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培育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获得综合的发展,才可以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一、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激起学生所具有的主体意识

“教学做合一”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其表明老师在教学期间需要指引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主动参加的意识,借助具体动手操作来探究知识、学习知识,所以,应该合理的布置教学过程:首先,做好课前准备。学生作为学习期间的主体,在正式教学之前,老师能够先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与思考内容,指引学生完成资料的收集,展开相应的调查与实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体会到语文知识具有的乐趣,让学生变成学习中的先行者。另外,课前准备也能够有效的提升课上的学习效果,提升课课上教学效率,唤醒学生具有的主体意识。其次,课上安排。老师在做语文教学时,应该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认识到老师讲课的关键所在,引发学生去主动思考,借助多种方式和学生展开进一步的交流,像是老师与学生间的眼神交流、老师肢体语言的表述这些都是非常积极的沟通方式,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老师的注重与关注,本身的参加意识被进一步的调动。比如在进行《鸿门宴》这篇课文的教学时,老师能够组织学生分别扮演着文章中的项羽和范增,在班里实施演出,这样使得学生对于学习更加感兴趣。最后,课后反馈。课后反馈是语文教学期间较为空缺的一部分,很多语文老师对课后的反馈存在不足,以至于忽略了这个教学流程。而想要提升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课后反馈这个过程是非常有必要的,老师应对学生的课后学习展开进一步的了解,知道学生在学习中所面对的困惑与难题,并且应对自身在学习期间的缺点作相应的调整,这样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在教学期间是增加情感沟通

高中时期是学生自身心理与生理成长的重要阶段,在学习期间对情感的沟通与强化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假如学生在学习期间的情感交流非常顺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会产生一定的愉悦感,这对学生自身主体意识的提升是非常有利的。因此,老师在实践教学期间能够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例如,在讲授《再别康桥》这首诗时,就能要求学生做分组讨论,在讨论期间尽可能不要为学生设计问题,需要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自主的处理问题,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所有学生对文章的兴趣是不同的,部分学生会更为重视诗歌这类语言艺术,体会诗歌在朗诵期间展示出的美,这时学生就可以进行集体讨论,诗歌之所以很优美的因素有哪些?学生通过思考和查询资料,意识到《再别康桥》是一首新格律诗,而新格律诗有着这些特征:音乐美、绘画美以及建筑美。所谓音乐美就是在韵律上体现的美;绘画美就是在描写内容上体現的美;建筑美就是在外观上体现的美。但徐志摩是非常赞同这一观点的。其诗歌也有着这样的美,《再别康桥》这首诗,比较象征性的展现出徐志摩写作的风格,如此在这样的情感沟通中学生所学的知识获得一定的深化。

三、做好任务分配,提升学生自身主体意识

如果想使学生意识到自身是学习中的主体,就应给予学生参加的机会并取得成功,如此才可以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信,在学习期间要持续的指引学生参与课上活动,能够进行情景表演,要求学生就文章的内容做重新的编排和表演,像是《荆轲刺秦王》这部分就可以做情景再现,要求几位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这时学生为了更好的演绎就会去了解文章,对于人物的特征展开分析。这样激起了学生对于课文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主动的去揣摩人物特征,如荆轲的英勇无畏,不畏生死,刚正不阿;太子丹鼠目寸光,生性多疑,假公济私;樊于期勇敢果断,大义凛然,重情重义;秦武阳胆小怯懦,难以应变。学生通过了解人物,在表演期间就可以更好的进行演示,观看的学生也能留有深刻的印象。在表演期间别的学生也会展开思考,这时老师能够设计几个合理的问题,使学生这个过程里持续的探索。借助任务型的教学激起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也提升了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其也是老师进行课上教学的主要场地。在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起民主课堂,培育学生本身的主体意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逐步缩短老师与学生所存在的距离,打消学生在课上的紧张感,进而主动的参加到课堂活动当中。比如,在讲述《雨巷》这篇课文时,借助对诗句的品读, 要学生去感知诗句中所存在的意境,品味当中的语言,感知诗句当中的形象与主旨,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老师需要落实好课堂的导入环节,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加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此外,老师还可以为学生呈现部分雨巷的图片或是视频,待学生观看或,要学生讲述自己对雨巷的印象。接着再引出新课程:“大家观看之后,觉得作者所描写的雨巷是怎样的?”指引学生去阅读文本,感知诗句中的意境,深化对全诗的理解。

结束语:总之,高中语文的教学对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提升有着很大的作用,当下高中语文的教学在这方面还是有缺陷,关注教学方式的创新,把学生当作主体,调动起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借助课上的教学时间,解决好存在的问题,激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培育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推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确保课堂效率获得有效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庞彩芳.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J].中华少年,2020(04):195+198.

[2]吴敏.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高中生的主体作用[J].情感读本,2018(14):60.

[3]姜霞.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分析[J].高考,2018(06):188.

广西桂林市中山中学 541001

猜你喜欢

主体意识高中语文培养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主体意识自觉性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