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学习型工厂的校本教材开发探讨

2021-09-10卢毅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期
关键词:校本教材

卢毅

摘要:本文分析了技工院校校本教材的现状,为了有效的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编写具有技工教育特色的校本教材,以学习型工厂的设备为载体,根据企业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来进行知识过滤,对机电专业知识进行重构融合来编写适合新时代技工院校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目标的校本教材。

关键词:校本教材;学习型工厂;知识过滤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做强实体经济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技工院校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我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不仅要统筹考虑教育还要兼顾毕业生就业。技工院校应深入研究职业教育培训体制机制问题,根据市场需求改进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办好一批市场急需学科专业。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人才,高技能人才会越来越多。

东莞技师学院是具有国际办学理念的技工院校,“为未来培养人才,为人才创造未来”的办学宗旨,深度进行校企融合、引企入校,大力建设不同专业的学习型工厂。以企业的设备作为教学的载体,并且不断的进行教材改革,针对学习型工厂的设备开发不同专业的校本教材。深度校企融合对我们发展职业教育依然有借鉴意义。

一、学习型工厂的教学模式

据了解,德国国家认可的职业培训工种有三百四十种,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同时是合同企业学徒,学习和实践结合的很紧密。德国技工收入普遍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不少行业高级技工可以拿到高于高校教授的工资。东莞市技师学院为实现国际化战略目标,不断的建设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每个专业都建立有相对应的学习型工厂。

学习型工厂的教学过程是把在校内还原一个真实的企业。与企业合作,在学校内建立一个生产工厂,把企业的产品搬运到学习型工厂中,由学生作为员工,由教师和企业的工程师来进行指导生产。在学习型工厂中按照企业的生产管理要求来进行管理。学生在学习型工厂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糅合应用,而且还可以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在学习型工厂中提前感受到以后的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以及企业的管理制度。对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的融入工作岗位有着巨大的作用。

二、教师编写校本教材自身的要求

校本教材的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专业筛选的自主权,使教材能更能适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能够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教师又是校本教材的编制者、实施者,搞好校本教材的研究与开发,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如果教师对社会专业岗位的专业能力需求不清晰的话,编写出的校本教材往往以偏概全。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的观念、素质、能力必须与之相适应。

首先,编写校本教材的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校本教材是对现有的专业教材进行知识过滤,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对一些难度深、用不上的知识点进行删减,对一些工作岗位常用的知识而教材中没有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补充,所以必须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能够做到深入浅出、去繁求实。

其次,要有企业一线的工作经验。只有长期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才清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素质,以及应届毕业生所缺少的技能知识,这些在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都可以有侧重点的体现出来。

三、模拟企业生产设置教学情境

根据学习型工厂的设备,依照设备的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来进行拆分,整理成不同的载体,设计不同的教学情景。把在工作岗位上经常用的专业技能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点专门设置为多个教学场景。每个教学情境都是专业知识点在工作场景中的应用案例,明确通过这个情景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能力、专业技能、素质能力。既有围绕这个情景的专业知识拓展,又有案例实际操作与动手锻炼。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仿佛置身其中,从问题的出现到用专业知识分析,再到如何动手解决问题。既有专业的理论知识的教学,学生就是在不断的教学场景中学习,每一次场景学习都是一次经验积累,逐渐学生就由一个只局限在书本知识的学徒变成一个经验丰富的师傅。

四、根据工作岗位需求进行知识过滤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那么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的就不是专业知识的深度,而是学生能不能学会,学会后在工作岗位上能不能应用得上。技工院校的职业教育应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动手能力,但是目前专业教材基本没有区分高职教育以及技工院校教育,在教材中太多公式的推导,而缺少实际生产应用的案例。教师在讲公式推导的时候学生似懂非懂、昏昏欲睡,大部分学生都没法听懂。但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只需要公式会应用就可以了,至于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在实际的工作中根本不会去考虑。这样不仅浪费了教学时间,也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所以我们在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就要进行有效的过滤,以学得会、用的上、能拓展为准则,以工作岗位的需求为导向。把那些不必要的公式推导进行删减,对公式的应用全部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来设置案例。深入淺出,让学生都能听懂,并且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能够应用得到。

五、校本教材应考虑知识的重构

每个专业都会涉及到不同的领域,不同的领域及有各自的专业内容又有一定的知识关联。现有的专业教材都是以不同的领域为核心,缺少不同领域之间的关联,所以学生在学习不同学科的时候感觉学的还不错,但是到工作岗位的时候发现利用书本所学的知识却又无从下手,这就是因为各个学科专业知识的衔接不够。

在编写校本教材的时候,以一个项目或者一个场景为教学任务。这个教学任务设计到多个学科的知识点,要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把多个学科进行糅合应用。多个学科综合应用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会出现很多的匹配调试问题,这样就在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慢慢的由浅入深,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研究创新能力自然而然就培养出来了。

六、总结

职业教育应不唯学历唯能力,崇尚一技之长,让更多的人能在社会的发展中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把为社会发展融入职业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学生的培养整个过程。让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好的快速的融入社会,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加强职业教育综合能力的培养,建立健全的校本教材开发的质量检验标准与体系。

东莞市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校本教材
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质量的评估体系研究
基于企业需求的职业学校加工中心校本教材开发的探讨
对流动儿童竖笛校本教材内容选择的思考
开发咏春拳校本课程,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课程链ASP.NET校本教材开发的实践研究
中职会计技能课校本教材开发的研究
试论学校校本科技教材的研发与使用
五年一贯制大专阶段二外日语校本教材的研究开发
民族地区高中数学校本教材的开发及应用实践性研究
专业课校本教材对中职校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