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创新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1-09-10闫丽华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闫丽华

摘要: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根据新时代的政治理念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革传统的德育教育理念,创新德育教育方式,运用更具针对性、更具时代性的教学资源,引领学生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相关实践,进而落实德育教育目标。通过加强“课程思政”专职教师的培训、明确“课程思政”相关建设的重点、构建“课程思政”基础育人体系、建设“课程思政”特色育人内容等,更好实现德育教育创新的目标。结合以上策略进行建设研究与实践,能够更好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

关键词:德育创新;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方式;育人内容

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课程思政”这个概念,要求高校应当重视课程思政教育,发挥各学科、各专业的特殊优势,将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程融合,实现协同效应。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新时期全面推动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强调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需要结合学科专业的具体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全程中,更加重视提高专职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建设科学的评价方式。高职院校应当结合办学特点,更加重视产学融合与产教结合,在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操作方面、工学结合中加强课程思政的建设,从而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发展学生正确的政治素养,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培育新时代的高素质技能型创新人才。

一、加强“课程思政”专职教师的培训

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一支专业能力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完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条件。德育创新视域下,对于高职院校中的“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水平,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具有参与课程思政教学的基本能力,具有较高的德育育人水平。因此,要想在高职院校中建设好“课程思政”,需要加强对专职教师的培训[1]。

首先是加强对专职教师的思政理论培训。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教学而言,主要是教授学生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近现代史纲要、时事与政策等内容,因此对于专职教师的培训也应当从这些方面予以落实。特别注意的是,需要加强培训专职教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教师认识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认识到其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的行动指南等。

其次是加强对专职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的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会在不知不觉与潜移默化中表现出来,传递给学生,作为参与德育教育的主要老师,要想更好地教育学生,需要对专职教师进行师德师风等的建设。一般分為理论知识教育、日常工作考核、学生综合评价等方面,通过设立奖惩机制,更好建设一支作风优良的新时代“课程思政”教师队伍,为更好培育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

最后是做好对专职教师的实践研修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专职教师的培训不要局限在理论知识和相关考核方面,还应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与内容丰富的实践研修活动,带领专职教师在实践研修活动中更好学习,获得更加直接的感受。比如学校可以组织专职教师去本地以及周边的红色教育基地实践研修,或者去延安、井冈山、沂蒙山区等实践研修,缅怀革命先烈,近距离体会英雄事迹,学习保家卫国的高尚精神,更加接受革命传统与党性教育。

二、明确“课程思政”相关建设的重点

对于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而言,还需要明确建设的重点,这样才能更好引入丰富多样的资源,创设更具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方式,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更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重点是: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信念,推动学生形成良好政治素养、道德品格与行为习惯;结合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加强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法治观念、道德修养与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教育;更加重视劳动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环境保护教育等,形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比如,在我校的“课程思政”建设中,建设的重点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法治中国的教育、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精神教育、加强职业道德与职业理想教育等。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通过引入古代中国的杰出成就、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现代中国的重新崛起等资料,培育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认识到国家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提高了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三、构建“课程思政”基础育人的体系

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多样,所学的知识内容繁多,要想更好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结构完善的“课程思政”基础育人体系,需要从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学科课程、实践探究课程等方面进行渗透[3]。在具体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和不断改进,通过引入丰富的“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创设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例如,对于公共基础课程,一般分为思想政治、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外语等课程,教师需要根据这些课程的基本特点,融入与德育教育相关的内容,加强政治思想、道德品格与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以此拓宽课程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诚实守信观念与保护环境的理念等,更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对于专业学科课程,在融入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结合专业课程的育人目标,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拓展专业课程的深度与广度,引入国内外新闻、专业发展前景、现代时常需要等资源,培养学生远大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道德观等。对于实践探究课程,教师在融入德育教育内容的过程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勇于创新的精神,结合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为学生走向社会与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四、建设“课程思政”特色育人内容

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认识到专业课程是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载体,需要深入挖掘专业课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思维方法、价值体系,融合主要课程的思政元素,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德育教育[4]。高职院校中,技术技能型的专业较多,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应当结合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注重发展与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更好提升学生的道德品格与思想涵养。

例如,对于工匠精神而言,教师应当明确工匠精神的内涵,认识到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方面的几种展现,是对于职业的高度热爱,是对于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是追求完美的精神态度等。在具体的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入我国半导体行业被美国“卡脖子”等的新闻背景资料,让学生认识到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半导体行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之后讲解我国中高端机床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我国缺乏制造高性能机床的能力,特别是无法量产14nm以下芯片的问题;接着结合华为的“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企业精神,让学生结合本专业说一说如何做好自己、如何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等;最后,教师可以将工匠精神与当前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相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努力,需要大国工匠精神,需要精益求精的态度,需要团队的协调配合,需要树立长远发展的职业理念,以此实现自我价值。对于其他的特色课程,教师同样可以引入丰富多彩的资源内容,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等,从而更好进行德育教育,更好加强“课程思政”的建设。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德育创新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应当认识到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根据教育部印发的相关指导文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根据高职学生的基本情况与高职教育的目标,引入丰富多樣的德育教育资源,加强对专职教师的培训,从多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在循序渐进中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更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与道德品格。

参考文献:

[1]毛晓燕.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J]. 西部学刊, 2020, 000(002):78-80.

[2]赵玉婷.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教师育德能力的提升路径[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9, 000(017):120.

[3]张奕奕,李晓培.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审计实务课程为例[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 No.230(09):139-143.

[4]徐向飞.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建构协同育人平台的逻辑理路[J]. 教育与职业, 2018, 000(022):84-89.

基金项目:2020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指导计划课题阶段性成果, 立项号:20B880017 题目:基于德育创新视角下的“课程思政”价值内涵研究

焦作大学 454000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