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期刊实施开放式同行评议的可行性分析

2021-09-10储冀汝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可行性分析

摘要:同行评议是科技期刊遴选论文、维护和提升学术质量的有力手段。由同领域的专业学者评议论文的学术质量,提出修改意见和判定,并将其作为论文是否公开发表的依据,是同行评议的基本流程。传统的同行评议形式(单盲评审、双盲评审)存在诸多问题,开放式同行评议是一种新兴的同行评议形式,具有透明、交互、开放的特点,在国外发展迅速,而中文科技期刊的同行评议大多还停留在定义研究、可行性调研等理论层面的讨论,尚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基于前期的研究成果,对在医药类中文科技期刊实施开放式同行评议的可行性和策略进行分析,提出可以采用公开评议报告(即公开审稿意见及作者回复)这种开放式同行评议形式,并给出具体的实施路径,以期为中文医药类科技期刊开展开放式同行评议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中文科技期刊;医药类科技期刊;开放式同行评议;可行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4-0231-02

一、传统同行评议形式存在的问题

1665年,英国皇家学会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本学术期刊《哲学汇刊》,若干同领域的学者受邀对投稿论文的创新性、前沿性、科学性等方面的质量进行综合评定,并将其作为是否公开发表该论文的依据,这是同行评议的最初形式。同行评议,也称“外审”,其不属于编辑部“三审制”的一部分,但同行评议是审稿流程的重要环节。同行评议是控制期刊学术质量、规范学者学术行为的有力手段,也是科技期刊遴选论文、维护和提高学术质量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同行评议形式包括单盲评审和双盲评审,由期刊内部自行邀请同行专家,评议过程中同行评议专家匿名、被评议稿件的作者匿名、专家评议意见仅对编辑部和作者可见[1]。

传统的同行评议形式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部分评议专家拖延审稿时间并匆忙给出低质量的审稿意见;由于评议专家的主观性,评议结果存在非客观公正性;同行评议过程中能够产生很多创造性的、有学术价值的观点,相当于同行评议人与作者就其研究论点进行的学术探讨,但传统同行评议的过程是不公开的,导致公众无法对此过程进行学习,造成学术资源浪费;传统同行评议机制全过程的保密性,导致评议过程缺乏监督评价机制[1-2]。

二、实践开放式同行评议的理论基础及具体策略

(一)开放式同行评议的发展现状

提供公正、高效的评审意见是同行评议的目标。目前有多种手段都着眼于提升同行评议的透明度,包括审稿过程中审稿人与作者、审稿人之间可直接沟通,审稿人署名、审稿意见公开,录用前或录用后开放评议等。经实践证明,这些举措均可不同程度地增强同行评议的公正性,提高审稿效率,有利于期刊学术质量的提升[3]。

随着学术出版在开放科学领域的创新(如OA出版、开放数据等),学术期刊同行评议正朝着流程透明化、形式多元化、技术智能化的方向发展[3]。在此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外学术期刊逐步实践开放式同行评议(open peer review),如心理学报、世界胃肠病学杂志、公共科学图书馆系列期刊等[1,4]。相对于国外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对开放式同行评议的研究与实践尚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是围绕定义研究、可行性调研等进行的理论层面的讨论。

(二)医药类科技期刊实施开放式同行评议的理论基础

笔者针对国内药学领域审稿专家和作者群体对于同行评议形式的看法进行了调研,基于《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的家库和作者库选择受访对象,其专业方向包括肿瘤、心血管、神经、麻醉、内分泌等各学科的新药研发、药物治疗学、临床药理学、基础药理学等领域,部分审稿专家同时担任国外期刊的同行评议人,调研结果可以代表国内外药学领域研究者对于同行评议的看法和期望[5]。调研结果显示,约1/5的受访对象表示可以接受开放式同行评议(其中审稿专家15.58%,作者17.56%)[5],这为同领域科技期刊进行开放式同行评议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医药类科技期刊实施开放式同行评议的实践路线

开放式同行评议,是一种更为公开、透明的评议形式,过程如下:科研论文被先行发表到网络上进行公开透明的公众评审,与此同时将评审过程中的学术讨论和互动公之于众,提供一个分享知识的平臺。开放式同行评议一经提出,就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很多期刊对此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6]。理论及实践中出现过的开放式同行评议形式包括:公开审稿人身份、公开评议报告(署名或匿名)、公开评议全过程、出版前(预印本)公开评议、出版后公开评议等。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药学领域审稿专家和作者均认可的开放式同行评议形式为公开评议报告和出版后公开评议,然而对于公开身份审稿,却有相当一部分审稿专家因利益冲突、影响审稿意愿、人情因素等原因不愿接受[5]。目前很少有期刊平台支持出版后公开评议这种形式,而目前的国内外医药期刊如生物医学中心(BMC)系列医学杂志、心理学报等多采取的是公开评审结果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公开审稿人身份和审稿意见、作者的修改稿和修改答复等发表前的审稿过程记录[7]。

因此医药类科技期刊可以采用公开评议报告(即公开审稿意见及作者回复)这种开放式同行评议形式。在每期杂志文章定稿后,可以根据定稿文章的审稿意见质量和作者回复质量进行遴选,每期选出2~3篇文章,将其审稿意见及作者回复整理成单独的PDF文档,然后在期刊网络版的相应文章后增加“审稿意见”或“评审附件”的下载接口[8-9],点击进入就可以下载并查看审稿意见及作者的修稿说明。

与此同时,要在期刊官方网站发布公告声明,表明期刊将选择性地公开审稿意见,并给出遴选标准,即审稿意见必须翔实、客观公正、对文章能起到切实的改进作用、能提高文章的质量等,同时要根据审稿人对此项活动的参与度和审稿质量制定奖励措施,包括颁发证书、减免审稿费和版面费等。

三、实践开放式同行评议的可行性分析

(一)实施非实名公开审稿意见及作者回复的可行性分析

本文建议采用的开放式同行评议形式为非实名公开审稿意见及作者回复,且有选择性地公开。这种同行评议形式既保持了传统的同行评议制度,同时又是一种有选择性的、试验性的开放式同行评议模式。采取匿名公开审稿意见,保证了同行评议全过程的保密性,审得好与不好,都无法彰显或辱没审稿人的名声,故不会影响审稿人的审稿积极性;而审稿意见公开能够使同行评议过程更加公开透明,并受到监督,可以将审稿意见中展现出的精彩的学术讨论及同行研究者之间的精彩互动公开给公众学习等。并且,对于通过遴选并在网络版期刊公开审稿意见的审稿人设置一定的激励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审稿人的审稿积极性,提升审稿质量,增强审稿人的责任感,加快审稿速度,使稿件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最终改善同行评议整体流程。

(二)实施开放式同行评议的重点及难点

如何有效地激励审稿人提升审稿质量,加快审稿速度,撰写翔实的审稿意见,切实帮助作者改善和提升文章质量;采用何种标准遴选可以被公开的审稿意见及回复,这当中是否需要获得审稿人和作者的许可;要制订一套怎样的标准以使遴选过程科学、合理、高效、不涉及利益冲突等,都是实施开放式同行评议需要考虑的重点和难点,对于这些要点的探索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四、结语

文献调研结果表明,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外医药类科技期刊在进行各种形式的开放式同行评议实践,例如世界胃肠病学杂志,医学和外科年鉴杂志,BMC传染病杂志等。然而,中文医药类科技期刊目前尚未对开放式同行评议的尝试和实践。对于开放式同行评议的实践及成效进行分析将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综上所述,实施并完善开放式同行评议的具体流程将有效提高同行评议质量,优化期刊的知识服務功能,提升期刊的社会效益,有利于开放科学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孟美任,张晓林.中国科技期刊引入开放同行评议机制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2):149-155.

[2] 毛文明,翁特夏.提高科技期刊同行评议的公开公正性[J].编辑之友,2019,39(4):51-56.

[3] 张彤,周云霞,蔡斐,等.学术期刊同行评议的历史演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6):588-595.

[4] 李金珍,庄景春,邱炳武.《心理学报》开放性同行评审方式探索及初步成效[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2):139-142.

[5] 储冀汝,李娟,钟正灵.科技期刊同行评议现状调查与分析——基于国内药学领域审稿专家群和作者群[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6):678-684.

[6] 张学颖, 罗萍. Web3.0时代学术期刊开放同行评议的实质和审稿模型构建[J].编辑学报,2016,28(3):220-223.

[7] 彭琳,杜杏叶.科技期刊实施开放式同行评议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11):1114-1121.

[8] 梁菲菲.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阅读中的眼跳定位缺陷:基于新词学习的实验证据[EB/OL].心理学报,http://journal.psych.ac.cn/xlxb/CN/10.3724/SP.J. 1041.2019.00805,2019-06-30.

[9] 马肖和.肝细胞癌双特异性磁共振成像分子探针的研制及体外研究[EB/OL].世界胃肠病学杂志,https://www.wjgnet.com/1007-9327/index.htm,2019-07-01.

作者简介:储冀汝(1985—),女,安徽芜湖人,硕士,编辑,研究方向:科技期刊同行评议。

猜你喜欢

可行性分析
种养废弃物预处理技术可行性分析与实践
大学生创业的可行性分析及实践
微信运用高中语文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人行天桥改造可行性分析
医院档案管理规范化可行性分析
数学建模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拓展训练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的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