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在青少年心理建设中的作用

2021-09-10陈红

南北桥 2021年2期
关键词: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陈红

【摘    要】当今的社会是个网络社会:网络的发达让人们信息的互通量得到了保证;所以到中高考的考试季就会出现学生无法承受学习压力带来的各种负面新闻;偶尔也会看到各种人群无法承受压力带来的负面新闻。每每此刻笔者就在反思作为一个初中体育教学者应该怎么做才能为减少这些让人心疼惋惜的现象呢?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建设便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初中体育教学也将在青少年的心理搭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健康  体育教学  社会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2.1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基本得到满足,便对精神生活的要求日趋增强。但在追求完美的精神享受过程中便会承担相应的压力,而精神压力的承受度直接体现在了心理建设方面。为了让人们的心理健康积极发展,应该注重青少年的心理建设。青少年心理是人生心理发展的转折期,抓好青少年的心理建设是成就人生必备条件。

现在义务教育阶段都有专职的心理教师的存在,由此可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重视。然而青少年的心理建设是不是全部依托于心理教师呢?当然不是,健康心理的形成是多方面、全方位的积极教育与学习养成的,初中体育便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根据社会的需求、体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构建了五个学习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每个目标体系都在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领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建设教育。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定义

1.必须做到自知、自尊和自爱,要正确认识和评论自我价值,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进取、不卑不亢、充满信心的良好状态,去面对现实。

2.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要顺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提高自己的生活适应能力,做到对社会适应自如,能改造环境以适应个体需要,同时也能改造自身以适应环境的要求。

3.保持积极乐观、愉快的心境,能自我控制情绪,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

4.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人际交往,多与社会接触,在与人交往中,消除孤独感和封闭心理,从中获得安全感和友谊感,并使自己的生活充满幸福感。

5.积极参加劳动实践要保持与现实的联系,争取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充分显示自我存在的社会价值。

二、初中体育教学对青少年健康心理的搭建作用

首先,体育教学的课程目标明确要求:体育运动除对能力的要求外,还要注重学生运动兴趣、运动习惯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建设和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的铺建。

初中体育教学与小学体育教学的过渡,主要体现在体育游戏的转变与运动量的变化。小学体育的趣味性在初中体育中逐步减弱,初中体育教学多采用竞技类游戏。竞技类游戏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设定并对课堂教学后期的运动量的提升做好铺垫作用,这样学生的运动能力得以提高,运动兴趣也得到调动。游戏类的分组活动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

其次,体育教学的领域目标要求:根据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现代三维健康观和体育学科特点将课程内容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与社会适应五个领域。

1.运动参与部分:体育活动参与可以增强学生的友情;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调节身心,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快乐感;多种活动的体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体育活动既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也是一种高尚的文化娱乐活动。

2.运动技能部分:运动技能是学生终生体育发展的基石,学生想要从体育运动中受益就必须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动作技巧达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的境界。由于体育项目的多样化,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学校体育中掌握几项能终身受用的运动技能。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的同时根据自身条件调节,心理接受度制订,这就是教学中说的因材施教,从而正面促进学生心理建设的正确认识自我、感知自我的形成。

3.身心健康部分: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经常运动,能让心脏产生工作性肥大,心肌增厚,收缩有力,心搏徐缓,血容量增大,可以大大减轻心脏的负担,心率和血压变化比一般人小,表现出心脏工作的节省化。体育运动还可以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经常运动能使呼吸肌发达,呼吸慢而深,每次吸进的氧气较多,每分钟只要呼吸8~12次就能满足机体的需要。运动还可使人体更多的肺泡参与动作,使肺泡富有弹性,可增加肺活量。体育运动还可以促进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促进骨骼生长,骨密度增厚,提高抗弯、抗压、抗折的能力,增强机体发免疫力。

4.心理健康部分:运动的参与可以改善学生的情绪状态,经常参与运动可以让学生的焦虑反应降低。运动参与可以提高学生的智力功能,经常参与运动可以让学生的注意、记忆、反应、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让学生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这些非智力成分对智力功能具有促进作用。体育活动还可以帮助学生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体育运动对自我概念中的“我是什么”“我主张什么”“我不喜欢什么”等自我评价有着正面促进引导作用,所以坚持体育运动对于改善人的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至关重要。

5.社会适应部分:体育活动能力的社会适应主要是通过体育竞技能游戏来训练,在体育游戏中不同角色的参与适应能够让学生强大心理,并在社会生活中找到相应角色的适用。比如篮球比赛:裁判员对应法官、执法者的角色,队长对应管理者的角色等。同理,体育的这种活动游戏都能为以后学生面临社会角色提供良好支持和铺垫。

最后,在水平目标中强化体育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等特点,体现教学设计的层次性。心理健康的学生其认知活动、情绪反应、性格特征等心理特点及行为表现应与其年龄阶段相符合,与其社会角色相适应,保持一定年龄阶段的共性与个性统一。

初中體育教学为青少年的心理转折作正面积极的牵引,成为学生终生受益的运动理念。

综上所述,体育活动既能满足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还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初中体育在青少年心理建设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郝成硕.儿童青少年体育运动的生理心理文献摘编[M].北京体育学院,1981.

[2]吴增强.当代青少年心理辅导:向成熟发展的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体育与健康课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试论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