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理工科新生学风建设工作路径探析

2021-09-10游立雪凌伯雄陈琳

关键词:理工科后疫情时代学风建设

游立雪 凌伯雄 陈琳

摘  要:从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学习回归到后疫情时代的课程学习,学习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理工科新生学风建设出现了学习模式不适应、自我管理能力差、专业认同感低、学习目标模糊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教育、管理、服务出发,开展线上线下专业教育,采用网络社群与朋辈帮扶联动的朋辈教育,实施全面化覆盖和精准化指导相结合的服务方式,采取大数据精准化研判学情,强化学风建设管理,助力理工科新生的学风建设。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理工科;新生;学风建设

后疫情时代,是指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社会逐渐回归正常状态,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后的阶段。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2020年4月29日后,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教学取代了面对面授课,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的边界,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随着学生返校复学,学校教育进入了后疫情时代。后疫情时代,教育的形态发生新的变化,学习呈现出新的特征。

一、后疫情时代学习的变革

(一)学习空间的变化

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网络教学迅速发展,学习的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完全被打通[1]。之前学习发生在教室物理空间里,极少数的课程需要在线学习,现在,信息的传递瞬息万里,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组成了新的学习空间,传播学学者麦克卢汉关于“地球村”的预言已成为事实,人们的交流越来越方便,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被打破,人们的沟通从面对面的物理空间的交流转变为虚拟空间的交流和互动。疫情期间,出现了各种跨区域的教研活动、学科线上集体教研、学科教师团队协作教学等形式,各地大中小学利用腾讯会议、zoom、钉钉等网络平台开展教学、讲座和会议,通过远程交流沟通,实现了停课不停学。后疫情时代,各种讲座、线上课程如火如荼地开展。

(二)学习方式的变化

根据CNNIC第4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较2018年底增长110.2%,占网民整体的46.8%。后疫情时代,网络和手机呈现出普遍化的使用趋势,在线教育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成为可能,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设备访问网络进行学习[2],学习者可以灵活地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学习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需求开展学习活动,学习方式从过去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学习者不再是根据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的进行学习,而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查找和阅读各种专业资料,自定步调进行个性化学习,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实现自身的学习目标。

(三)学习资源的变化

后疫情时代,数字化学习资源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学习资源不仅仅是教科书,还包括各种网络资源。印刷时代,知识是通过书籍纸质媒体储存和传播的。电子媒介时代,知识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进行传播和传递。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知识和信息出现在网络上,网络上的信息和知识包罗万象,数字化资源突破了传统纸质书本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网络中不仅有教科书中的文字内容,还有视频、音频、图像、虚拟现实等内容[3],网络中各学科各专业的学习资源比教科书上的内容更多、更全面,形式也更多样。疫情期间人们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授课和学习,后疫情时代人们可利用的网络学习资源愈加丰富。

二、后疫情时代理工科新生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认同感低,学习目标模糊

外界对传统理工科专业有一定的偏见,特别是机械工程这类传统理工科专业,普遍被认为未来的就业岗位多处于工厂、车间等环境,工作待遇较低,精工实习等课程需要学生亲自实践,动手操作磨具、机床等看似粗、笨、繁重的体力活。对未来需要学习的专业,理工科新生单方面认为未来的工作环境恶劣,就业前景暗淡,不认同所学专业,学习时失去目标和方向,特别时高考第二、三志愿调剂录取的同学,由于学非所愿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此外,理工科新生学习目标模糊,学习规划不合理,缺乏学习热情。在高中,学习目标明确,努力考上好的大学是最终目标。进入大学后,没有升学的压力,学习任务相对轻松,部分理工科新生抱着及格万岁、毕业万岁的心态,缺乏自我规划,学习动机微弱,学习动力不足,进取心不强,容易产生颓废的情绪。

(二)学习模式不适应,学习方法不当

新环境给理工科新生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带来了新挑战,从在家学习到重返校园,学习模式、学习方法存在不适应现象。与文科课程不同,理工科的课程以数理公式、数据演算为主要内容,高中时期,老师会提醒学生进行课程的预习,课后老师会督促学生进行课后的巩固练习,学习方式是灌输性的。加之疫情期间,学生经历了长时间的在家复习,学习的规律性被打乱,学习模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受疫情影响,新生开学时间晚,课程时间被压缩,课程进度快,理工科课程涉及到高等数学、制图、力学、物理、计算机等各方面专业知识[4],知识点多,知识连贯性强,覆盖范围广,理论性和抽象性非常强,新环境下大学老师教学不局限于纸质的课程资源这些传统的教学要素[5],还包括线上资源、教学平台、软件工具等,部分课程教学和互动会通过网络进行,网络教学互动有限,面授讲课速度快,理解难度大,新生上课精神难集中,消化时间少,较难适应快节奏、范围广、容量大的学习模式,跟不上教师讲课节奏,学业受阻容易失去信心,进而对该门课程产生厌倦情绪。

(三)自我管理能力弱,自律性差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再次回到学校,理工科新生的学习从居家学习变成校园学习,从分散学习变为集中学习,从紧张学习到自主安排,理工科新生的生理、心理乃至行为方面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相关研究中表明,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学习节奏的阶段一般需要 1 到 3 个月,或者需要一个学期甚至更长时间[6]。大学和高中在学习环境上存在很大的不同,理工科新生学习环境从紧张模式转变为轻松模式,高中时期在老师的严格监督下大量做题,大学阶段高数、英语等课程较为枯燥,课堂上难集中精神,容易打瞌睡和玩手机,课程结束后有大量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此外,相对于高中时期枯燥单调的题海模式,大学有各种社团和活动比赛等,导致学生的学习时间减少。面对充足的时间和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理工科新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难以平衡学习、生活、社团之间的关系,自我管理能力薄弱,獨立性和自律性较差,容易沉迷于手机、游戏,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导致学习上产生倦怠。

三、后疫情时代理工科新生学风建设的工作路径

(一)专业认同教育:线上与线下融合

网络技术的新发展打破了教学活动的时空界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学习与互动不仅可以发生于物理空间,亦可以发生于虚拟空间。针对理工科新生专业认知的不足和家长外界的偏见,通过线上线下教育结合的方式,加强理工科专业教育,引导理工科新生正确认识专业,带着兴趣进课堂,进而扭转学风。一方面,运用新技术开启“云交流”,通过线上举办交流会,邀请杰出校友、优秀毕业生云端分享个人成长经历,指导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利用榜样把职业的意义变成鲜活的形象,用榜样的成长成功去教育引导新生,增加新生对专业的认可对前景的信心。另一方面,开展专业欢迎会、本专业学术社团宣讲、新生见面会、企业参观、企业家讲座等多种线下活动,增强理工科新生的专业认同感。开学初,开展专业欢迎会,介绍专业师资力量、实验室、学科比赛获奖、优秀学长学姐等,树立学习信心。邀请本专业的学术社团进行宣讲,讲解社团性质及科研竞赛,促进经验交流,增强新生专业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邀请专业教师、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举办新生见面会,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历史、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发展方向及就业前景[7],引导新生重新认知专业。组织新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了解本专业的工作环境和用人要求,激发新生的学习兴趣。邀请企业家开展讲座,讲解专业的机遇与挑战,引导学生关注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前沿动态与热点,提升专业认知。

(二)朋辈教育:网络社群与朋辈帮扶联动

朋辈群体生活环境相似,拥有近似的思想观念,彼此更能理解对方,更容易产生共鸣[8],朋辈教育呈现出更多的是吸引力、示范性,而不是简单的说教,通过网络社群和朋辈帮扶联动的方式引导理工科新生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和掌握学习方法。针对理工科挂科率高、课程难度大的课程,开展朋辈帮扶,开设学霸讲堂,选拔专业知识扎实和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长学姐给理工科新生讲授课程,为所学课程提供指导和帮助,传授学习经验,解答学习上的困惑,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告知新生理工科课程的学习重点,分享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帮助新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适应理工科课程内容、上课进度。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学习、社交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带来了泛在式的碎片化学习。新环境下,利用钉钉、微信、QQ 等社交软件组建网络学习社群,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相互学习,营造学习氛围。比如开展“每日英语打卡”活动,同学们利用百词斩、星火英语、英语四级君等APP软件进行英语学习和学习社区的打卡。

(三)学业服务:全面化覆盖和精准化指导结合

后疫情时代,互联网的即时性、互动性使得学生变的更加实时化、多元化、个性化,学生分散成一个个独立的个体。针对理工科新生的情况,采取全面化覆盖策略和精准化指导的方式,做到点面结合。一方面,针对理工科新生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采取全面化覆盖策略,针对理工科新生开展课堂笔记大赛,通过优秀的课堂笔记,展示优秀学子的学习方法,培养新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新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风建设。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专门的指导,实施精准化指导,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分类培养。针对学业受阻学习困难的学生,了解其学习情况,建立学业档案,剖析成因,找准根源,及时进行相关课程辅导,提出应对性举措,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针对优秀学生,指导其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引导帮助其掌握课程学习之外的职业所需的能力。

(四)学情研判:大数据精准化研判

针对理工科特点,综合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用信息化工具强化管理,用数据精准化研判。利用大数据对理工科新生学情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以客观数据方式呈现学风情况,找准学风建设的着力点,为学风建设提供决策[9]。高校学生系统存储了大量的数据,理工科新生个体的学情数据既包括高考成绩、录取分数、高考语种、志愿填报、学期选课、迟到旷课、课堂参与、平时测试成绩、考试成绩等数据。学期初,掌握新生既往学情数据(包括数学、英语成绩),了解新生的基本情况,在管理时有的放矢。学期中,对高数、制图等理工科课程成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时跟踪每个班每位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况,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动态,评估学生的学业状态、短板弱项,反映优生、学困生等学生比例,实现学业困难学生的精准识别,对制定各类帮扶策略提供有效帮助。基于学情数据剖析,精准查找理工科新生的短板弱项,第一时刻采取有效措施;基于学情数据变化,进一步清晰帮扶的着力点;基于学情数据研判,引导任课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业动态,与任课老师合力促进学风建设。

(五)学风管理:有界管理的强化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指出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规范学生学习方式行为。理工科新生自我管理能力弱,自律性差,因此养成学习习惯和规范学习行为对学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加强校规校纪教育,强化学生纪律意识。按照规章制度来开展学风教育,讲解学校的校规校训、学生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学生考试的相关规定等,强化新生的规矩意识[10]。第二,切实抓牢课堂学习阵地,首先,紧抓学生考勤,实施学委、班长负责制,课前开展点到,上课手机入袋,严肃课堂纪律。深入班级,考察学生的日常出勤情况,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课堂纪律、自习情况、作业上交情况、平时测试成绩等,在班群对班级每周上课情况进行总结,对迟到、旷课早退情况进行班级公示,对迟到、 旷课、早退等人员进行教育引导,采取一对一谈心谈话,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良表现,纠正其态度和行为。其次,推行早读晚自习活动。通过日常的早操、晚自习等活动,帮助新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超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带来了学习的多样化,也给理工科新生学风建设和学风管理增加了难度。在后疫情时代,理工科新生学风建设要与时俱进,顺势而新,从教育、管理、服务出发,把线上的优势和线下的优势更好地融合,做好线上、线下的监督,加强理工科新生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出高质量的理工科人才。

参考文献:

[1]孔凌鹤.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學样态的展望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20(15):49-52.

[2]王竹立.后疫情时代,教育应如何转型?[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3-20.

[3]朱林.后疫情时代的学习突围[N].中国教师报,2020:4-29.

[4]谭维智.在“后疫情时代”如何进行知识教学变革?[J].现代教育技术,2020(05):6-10.

[5]周芳.高校辅导员理工科专业学风建设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2):11-13.

[6]代俊,袁晓艳大学生心理健康实录[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188.

[7]杨柳惠.基于理工科新生适应性学习的学风建设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5(6):142-144.

[8]王伦刚.推行辅导员助理制度,发挥朋辈教育作用[J].潍坊学院学报,2015(6):109-110.

[9]王瑜晗,王乙如,刘超富,秦晓博,张子康,宋莹.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学风建设的分析与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189-191.

[10]李玉明.高校初级辅导员开展新生学业指导工作路径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11):104-106.

责任编辑  朱芊

猜你喜欢

理工科后疫情时代学风建设
不理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理工科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研究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师范类院校理工科科研发展问题探析
有关理工科线性代数教学改革必要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