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语教学中副词“必须”偏误分析
2021-09-10吴小丽
吴小丽
摘 要:“必须”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副词,也是国际汉语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本文发现留学生在使用“必须”时的偏误类型主要集中在遗漏、误代、误加、错序四方面。由于母语负迁移、同语素同音词之间的影響,以及教材和工具书的影响而产生偏误,因此本文从教师、学习者和教材编写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能为国际汉语教学中关于副词“必须”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副词“必须”;HSK语料库;偏误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4-0098-03
基金项目:2019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理工类地方高校留学生通用学术汉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193106);2018年重庆邮电大学国际化教育研究项目“汉语国际教育中近义词辨析方法及教学对策研究”(GJJY18-2-09)
副词一直是国际汉语教学的重难点,也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产生偏误的概率极高。“必须”属于较基础的词汇,是学习者要学习并掌握的词。留学生使用“必须”的频率较高,但出现偏误的情况也较多。国内关于副词“必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本体研究及词语辨析上,针对学习者习得研究与教学研究较少。本文对留学生使用“必须”时产生的偏误进行分类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克服偏误的方法,为国际汉语教学中副词“必须”的教学提供参考。
一、关于“必须”的偏误分析
(一)“必须”的意义与用法
“必须”的意思是“不这样不行,一定要这样,只能这样,没有别的选择”。它经常用在两种场合下?:一是在主观方面,主要是要求别人,说话时语气强烈,多为命令语气。例如:明天你必须要来参加我的晚会。二是客观陈述,在某种情况下只能这样做,或事实上不这样做不行。例如:他不能跟我们一起玩,因为他必须要帮妈妈做家务。
(二)基于HSK语料库中“必须”的偏误类型
本文主要采用语料统计法和偏误分析法,以参加HSK等级考试汉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语料来源主要为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在语料库中,检索到“必须”的用例共845例,其中偏误用例239例。通过对语料的统计与分析,发现偏误类型主要有遗漏、赘余、误代、错序四种。其中遗漏偏误22例、赘余偏误31例、误代偏误171例、错序偏误15例。
第一,遗漏偏误。“必须”的遗漏偏误共有22例,所占比例为9.21%。
例(1):世界上的人及中国人都希望农作物的产量高,但也(必须)是对健康有益的食品[1]。
例(2):总之,在我们的现代社会,不要让这种现象产生的话,每个人(必须)以身作则,发挥起码的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例(1)(2)两个句子都遗漏了副词“必须”。例(1)中,句子成分不完整,缺状语,影响句意的理解。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必须”在此处起一定、必定的意思,表明“健康有益”的重要性,所以句子中要加上副词“必须”做状语。例(2)中的意思是“如果不让这种现象产生,需要每个人以身作则”,这里表示客观上的要求,需要添加副词“必须”来补充语义。
“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是一定要的意思,还可以加强命令语气。留学生对副词“必须”的词义与具体用法理解不够充分,对句子成分也掌握得不够全面,因此会产生遗漏偏误。
第二,赘余偏误。“必须”的赘余偏误共有31例,占所有偏误类型的13%。
例(3):无论什么事必须一定要自己做,不要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
例(4):最后,希望大家必须孝顺我们的父母,他们很爱我们。
例(3)(4)两个句子是留学生在使用时本不该用副词“必须”但是在句中用了而产生赘余偏误。例(3)中,已经有“一定”表示一定要的意思了,再加上“必须”就重复了,所以应该删掉“必须”。例(4)中只是表示希望大家孝顺父母,语气并不强烈,不是命令大家一定要孝顺父母。故“必须”在句中属于多余成分,需要删掉。
赘余偏误是因为留学生不完全理解“必须”的语义和搭配而产生得偏误。
第三,误代偏误。误代偏误是四种偏误类型中出现最多的一种,共有171例,占所有偏误类型的71.55%。学习者在使用时非常容易混用与副词“必须”语义相近的词,如“一定”等近义词;也容易误代同音词“必需”和“必要”“务必”等同素词。在误代词中“必需”偏误数量最多,有112例,占所有偏误65.50%;“必要”有30例偏误,占所有偏误17.54%;“务必”有9例偏误,占所有偏误5.26%;“一定”有7例偏误,占所有偏误4.10%;“必然”有4例偏误,占所有偏误2.33%;其他类型偏误共计9例,占所有偏误的5.26%。
例(5):所以两者之间肯定必须有代沟问题。
例(6):我背着背袋,里面放的东西不多,只有几件用来保暖保温用的衣服和爱穿的牛仔裤和必须用品,还有一本笔记本。
例(5)表示对两者间的代沟问题持有把握的态度,而必须表示强调命令的语气,放在此处并不合适。例(6)则是“必需”与“必须”的混淆,“用品”前应该使用形容词“必需”。
留学生在使用“必须”时,产生的误代偏误最多,大多是受相关同素、同音、同义或近义词的影响。没有区分各类之间的语义、句法和组合方式,所以才会误用。
第四,错序偏误。错序偏误是指句中的副词“必须”放错了位置而产生的偏误。总共有15例,占所有偏误类型的6.28%。
例(7):为了互相理解,必须两代之间对话。
例(8): 要办好什么事情,必须每个人要有责任感。
例(7)和例(8)中,“两代之间”和“每个人”才是这个句子中的主语,“必须”作为状语要放在主语后面、动词前面才能保证句法正确。
错序偏误产生的原因是对句子成分相关知识掌握不充分以及对副词“必须”的用法和搭配理解不足。
(三)产生偏误的原因
通过分析发现,学习者在习得副词“必须”时产生偏误多受母语负迁移、同素或同音词、交际策略、教材或工具书等方面影响。
第一,母语负迁移。母语负迁移是留学生学习汉语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之一。学习者对于母语的依赖非常大,不自觉地会把母语中的知识迁移到汉语学习中来,从而产生偏误[2]。而汉语词汇与其他语言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如汉语副词“必须”对应的英文注释都是“must”或者“have to”,而“务必”“不得不”等意思相差不大的词的英文注释也是“must”或者“have to”,这里汉语与英语是“多对多”的关系。对于大多数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来说,学习者的母语词汇与汉语词汇的这种不完全对应关系,让初级水平留学生比较难以分辨汉语中近义词的差异,这也是近义词习得中的难点[3]。
第二,同素或同音词的影响。留学生学习汉语双音词主要问题出在同语素近义双音词的辨析上。如“必须”“必需”这组词不仅含有相同语素,读音也相同,词义上虽然有关联,但是词性和句法功能却存在差异。“必须”是副词,主要用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前边做状语,而“必需”有形容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可以做谓語,也可以做定语。这些细微的差异对于留学生来说不易掌握。如果学习者没有弄明白它们之间的异同,在使用时就容易混淆而产生偏误。
第三,教材和工具书的影响。教材和工具书是学习语言中必不可少的学习材料,它们甚至可以作为一门语言的标准,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教材或者工具书上的注释几乎全是以媒介语来释义的,释义模式过于单一。而这种以媒介语解释目的语的输入方式会让二语学习者误以为目的语和二语学习者的母语之间存在着一对一或者一对几的对等关系[3]。但实际上这种词汇之间的对等性往往不存在。还有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会使用汉语学习软件,而这些软件里的注释有些是不太准确的,会给学习者学习汉语造成阻碍。汉语词汇较其他语言更为丰富,所以会出现一个外语解释多个汉语词语的情况,包括副词。而有些看来意义相同的副词在汉语中却有着不同的用法。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帮助学习者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并设计有效的练习帮助学习者学以致用,减少教材或工具书注释的误导。
二、教学建议
(一)对教师的建议
第一,适当运用汉语与学习者母语对比的方法。不同的两种语言一般情况下都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两种语言的词汇在词义、词性、用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4]。这就要求汉语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者母语知识,同时加强对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词汇的对比研究。教师应辨证地对待留学生母语的迁移作用,有效利用学习者的母语正迁移,有利于第二语言的学习与掌握[5]。“必须”在英语中对应“must”或者“have to”,虽然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但通过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对比,可以发现“必须”“must”在句中的位置分布情况大致相同,大多位于主语的后面,谓语的前面。所以留学生在学习副词“必须”时,可以快速掌握这个词在句中的位置。
第二,加强与相关易混淆词语的辨析。副词“必须”与“务必”“必定”“一定”“必需”等词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相似性越高,学生越容易利用已有的认知展开联想,造成目的语的泛化,从而形成偏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待学生对这些词语的用法都熟悉之后,再进行词语的辨析工作,如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替换练习。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要尽量突出每个词之间的最大区别义,比如根据词性、语用、搭配使用的不同设计练习。加强易混淆词语之间的辨析,这需要教师多方面总结归纳,结合学生的特点设置合理练习。
第三,注意练习的有效化和多样化。如果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和词汇量有限,教师只是用汉语创设情境和布置任务的方法来教学和练习,学生可能把握不到教师描述知识点的核心[6]。练习方式过于单一,留学生也会对知识点的巩固感到枯燥。所以教师需要注意练习的有效化和多样化。比如,课堂上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关于副词“必须”的填空练习,起到随堂巩固的作用。也可以在复习的时候设计副词“必须”与易混淆词的改错练习,加强与易混淆词语的辨析。并且还可以设计一些交际性较强的练习,让留学生学习后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造句、会话练习等方式随堂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教学结束后,还需要进行课后观察,对留学生掌握薄弱的地方加强巩固。
(二)对学习者的建议
第一,重视汉语词汇量的扩展。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习得是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随着学习者汉语水平的提高,学习者会逐步接触大量的汉语词汇,也会接触许多同素或者同音词。汉语词汇非常丰富,这也加大了学习者记忆的难度。留学生在使用词汇时,常常会避免使用复杂词汇,经常使用简单常见的词汇,但是很多时候简单词汇不能准确表达出他们想表达的意思。所以留学生汉语词汇量的扩展速度会比较缓慢。比如,到了中高级阶段,学习者已经学习了“务必”等语义与“必须”相近的词语,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是会优先考虑比较简单的词汇“必须”,这样降低了复杂词汇的使用频率,也降低了学习者掌握新词的程度,词汇量得不到有效扩展。学习者应该学以致用,学习新词后就在实际运用中多使用,加强巩固,可以同学之间进行对话练习,也可以进行“必须”与“务必”等词的替换练习。
第二,树立自信心,降低畏难情绪。学习者在学习副词“必须”的相关知识时会觉得比较难,这时应该降低畏难情绪[6],树立自信心。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在教师和同学的交流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要加强交际性练习,如对话练习,加强自身对“必须”语义的理解及正确使用,这样才能熟练掌握对副词“必须”的运用。还可以在课后向教师或是汉语水平较高的学生请教,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掌握程度和熟练度[6]。
(三)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第一,合理安排词汇的复现率。国际汉语教材对教师的教学和学习者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教材的编排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并记忆词汇,提升学习效果,在编写教材时可以合理安排提高词汇的复现率。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复习课,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近义词词性、语用、搭配的不同,在练习中有针对性地设计选词填空或者改错题,加强学习者辨析易混淆词语的能力,同时也达到复习与巩固的效果。
第二,词汇释义模式的多样性。大多数教材在对生词进行释义时,后面都用媒介语如英语进行解释,这种编排的好处是方便学生预习,使学习者一看到这个词就会有个大概印象,可以快速理解這个词。但因为汉语中存在着大量近义词,就会出现几个词使用相同的英语单词释义。由于汉语和英语不是一一对应的语言,如果教材在释义时过多采取这种释义法,那么学习者从教材释义上就看不出几个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当学习者学习生词时,遇到了与之前学习过的、有相同释义的词语时,就会产生理解障碍,在使用时很可能出错。如“必须——务必——一定”的释义是“must”,这样的解释会让学习者以为这几个词是等义词,是相同的,在使用时就很容易产生偏误。很多含有相同语素的近义词在教材中的媒介语释义都是一样的,可以通过添加标注的方法来体现它们之间细微的语义差异。如必须,表示事实,情理上的必要;务必,表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主观性强;一定,表示态度、意志坚决,主观性强。还可以附加一些表格、图片等方式来展示偏误词之间的区别,以达到辅助教师教学的目的。
三、结语
本文将“必须”偏误类型进行了分类,发现主要有遗漏、赘余、误代和错序四种偏误。其中偏误频次最多的是误代偏误,其次是赘余偏误,遗漏和错序偏误的频次较小。偏误主要是由于母语负迁移、同语素同音词之间的影响、教材和工具书的影响这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教师、学习者和教材的编写都可采取一些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以此提高副词“必须”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洋.对外汉语教学中“多”“少”“多少”的习得偏误及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9.
[2]周琴.哥伦比亚学生汉语句法成分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9.
[3]刘金桃.印尼留学生汉语同素双音近义动词习得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15.
[4]周明辉.维吾尔族学生汉语词语学习中的词性偏误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2(21):59.
[5]黄亚茹.“必须”“务必”“一定”的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19.
[6]牛佳然.印尼学生学习能愿动词“能”“会”“可以”偏误分析及其教学建议[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0.
(责任编辑:张咏梅)
① 《让外国人困惑的近义词辨析》,据曼珠沙华的博客:http://blog. sina.com.cn/s/blog_6e6dccc20101cy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