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看《赎罪》中布里奥妮的成长轨迹

2021-09-10张巧娣

今古文创 2021年13期
关键词:赎罪马斯洛

【摘要】 英国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善于以细腻的文笔描写人物内心的不安与惊恐,其许多作品反映了人性的本能。本文主要基于其小说《赎罪》,借助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面分析主人公布里奥妮的行为与动机,旨在探寻小说女主人公的内心需求。

【关键词】 需要;马斯洛;《赎罪》;布里奥妮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3-0020-03

伊恩·麦克尤恩是英国极具天赋和盛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赎罪》以其出色的作品风格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深受国内学者的喜爱。

张和龙曾盛赞:“ 《赎罪》倒更像是一部宏大而优美的心灵史诗!”[1] 20-22 然而国内学者主要从其成长主题,叙事策略,创伤视角等研究《赎罪》,宋文,杨莉莉的《基于成长小说视域的〈赎罪〉解读》着重分析了女主人公布里奥妮不同年龄段的人生经历和个性特征变化,以及成长后的女主人公的自我反省, 揭示了一位少女的成长历程[2] 73-76。王怡君一文谈道:“《赎罪》经由过程嵌套式叙事结构重新编排了历史场景,再现了女主人公在不同阶段的叙事努力,揭示了叙事选择应当承担的道德责任” [3] 68-74 。杨澜从创伤理论的角度探讨了原生家庭对一位少女所遭受的身心创伤的影响,以及创伤后反应的治愈[4] 97-102。目前还没有学者从心理学上的需求视角来探讨故事中人物为什么会做出那一系列举动,那一系列举动反映出人物内心的何种需要。

20世纪 50年代,需要层次理论在《动机与人格》中一书被提及。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5个由低级到高级的阶梯形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5]。

以上述问题为切入点,本文通过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及其相关概念和观点,基于布里奥妮、姐姐塞西莉娅和罗比三者之间的行为举动,探讨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层面上的需要,揭示了人类行为动机和塑造健康人格和积极理想的人生观的重要性。

一、生理和安全

呼吸、水、食物、性等行为都是人类生存基本的需要[6]。如果人类满足不了这些需要,那么人类便会无法正常生活下去。因此生理需要是最低层的需要。经济状况的优势可以解决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与罗比不同,布里奥妮出生在一个属于上流社会的大家庭里,她衣食无忧,她不需要像罗比一样接受富人的资助才能上学,也不需要为与生活有关的资金而犯愁,对于她来说生理需求早已得到相当的满足,因此她追求的是其他层次的满足。

安全感是一直人类自身精神上的渴求。由于对未知的不确定性,人类经常依赖,害怕,不安,恐惧,因而会跟随自己的自我保护机制去渴求,去追随一种能让内心安稳的安定感。布里奥妮生活在富裕却沉闷的大家庭里,衣食住行无忧。因此在满足基本生存条件后,她会寻求各类保障的需要。

在她青春期里,她的感情是复杂的。她相信成人的情感世界有助于她的创作。她在自己极其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拆开了罗比写给塞西莉娅的信件,然后看了信。虽然她明知道偷看别人的信件的行为不对,内心感受到了愧疚,但她自己完全控制不了她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心。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姐姐的责问,她在见到她哥哥时夸大了自己高兴的情感。而后她只是假意顺从母亲,躲进了自己的房间。这种行为就是她自身寻求安全需要的一种体现。

而后布里奥妮看过罗比的信后,她陷入了自己的思维里,她根本没有意识到罗比和姐姐是两情相悦,反而觉得罗比就是色情狂。一方面姐姐和罗比的亲密接触让她感觉到罗比偷走了姐姐对她的亲密,另一方面布里奥妮认为她需要维持这种正常的生活秩序,保护姐姐免受伤害。除此之外,布里奥妮一度对罗比还怀有一种深深的不成熟的爱慕之情。因此当她在书房里看到姐姐和罗比的亲密互动时,她的内心有着些许嫉妒,但更多的是恐惧,不安与无措。

当罗拉遭到侵犯时,她错认罗比为侵犯姐姐的对象其实很大程度上源于她的不安全感,因为感受到了威胁,这个内心孤独的小女孩才会出于保护自己安全的需要错认了罗比为强奸犯。

小说第十三章曾描写布里奥妮小声询问罗拉侵犯她的人是谁,却还未等罗拉回答,她就大声喊道:“我看见他了,我看见他了”[7]183。布里奥妮认为罗比就是威胁其安全的隐患,所以即使她不确定她看到的人是不是罗比,即使她又紧张又心虚,她也信誓旦旦地指认罗比就是凶手。这就是因此这场指认,她懊悔遗憾了一生。

二、爱和归属

爱和归属是生命的长河里无法或缺的主题。在熙熙攘攘的世界里,每个人都会有着爱和归属的需要,并永远在追求爱和歸属的路上。脆弱、嫉妒、彷徨、羞耻都根植于人性之中,爱与归属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渴望。渴求父母的陪伴,恋人的关心等都是体现着人类爱和归属的需要。在沉闷的大家庭里,布里奥妮逐渐成长为一位文静、认真却也沉默内向的小女孩。她看到姐姐塞西莉亚在喷泉旁,不顾罗比在旁,直接脱下衣裙,布里奥妮根本无法理解姐姐在罗比面前的举动。书中写道:“布里奥妮不得不承认自己完全无法理解眼前的这桩事情,她只有旁观的份儿”[7]34。又或是她看到姐姐塞西莉亚与罗比交缠于藏书室,她根本无法理解这些成人世界里的举动。然而她却不会询问,她没有人可以询问,可以解惑。她表现得一本正经,仿佛自己就是个成人。她的父亲为内务部准备神秘的咨询文件而忙得终日不见踪影,她母亲一直都是病恹恹的,而她的兄长也长期不在身边,所以布里奥妮总是要由她姐姐来照顾。因此,当她遇到一些困惑的时候她根本无法诉说,她只能默默地自己在内心揣度。

缺少关爱和陪伴的布里奥妮内心有着疼痛的伤口,她渴求着一块“爱”的纱布来加速伤口的愈合。唯一可以打开布里奥妮内心就是那紧紧握住的笔。因为缺少父亲和兄长的关爱,青春期里的她还对罗比产生了懵懂的爱。罗比对于她,像一道温暖的光。为了想得到罗比的关注,她甚至故意跳进水里,想让罗比救她。

书中曾有这样一段布里奥妮和罗比的对话:“你知道为什么我要你救我吗”她哪里是在生闷气,她分明对他摆起了架势。“不知道”“不是很明显吗”“不,看不出来”“因为我爱你”。她抬起下巴,勇敢地说道。布里奥妮不顾危险,疯狂地跳河,之后再在罗比救她上来以后还勇敢地对罗比表白,这种种的行为都是因为由于青春期里的她缺失关爱。布里奥妮这个小姑娘没有朋友,缺失友情与亲情,因此当她懵懂的遇到愿意倾听她的罗比时,她直接把这种感受当成了爱情。布里奥妮孤独寂寞的内心里十分渴望爱,期盼温暖与归属。

三、尊重和自我实现

尊重是一种精神的平等,人人都有自尊,且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的需要是一种被认可的,被欣赏,被平等对待的需要。如何能够尊重自己信念,尊重对方信念都是人类内心世界所需要的注视。布里奥妮是个充满想象力且极具天赋的女孩。她经常把她完成的作品拿给她父亲和母亲看,并且得到了鼓励。在她面对家人朗读故事时,她表现得非常勇敢,这个平时文静的小女孩甚至要求她的家人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听她朗读。

布里奥妮通过写作能够拥有凝视他人的权力欲,她可以按她内心的想法去塑造任意角色。写作是令她自己觉得骄傲的事情,她的作品中透露出她的自尊。布里奥妮才华横溢,她的作品也获得了读者的认可和尊重。成年后的布里奥妮意识到自己因为愚昧和不成熟而犯下的大错后,在医院一边做护士救治伤员,一边通过写作写下了自己的罪行进行心灵救赎且给予读者思考,从而找寻自己活着的价值,这是她内心的需要获得尊重感的某一体现。可以说,写作和做护士救治伤员都是布里奥妮保持自尊,获得尊重需要的一种重要方式。

一个人的自我实现意味着能够接受自己,接受他人,能够超越对立性达成统整状态,与自我,与生活和解。布里奥妮长大后逐渐意识到她年少时愚昧地错认罗比为强奸犯给罗比和姐姐带来的巨大伤痛。罗比原本可以成为一名前途不可限量的医生,并与姐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是她的指认却毁灭了这一切,因而她选择了为她所犯下的错误赎罪。

布里奥妮放弃了自己可以去英国读书的大好机会,反而选择留在姐姐曾经工作过的野战医院里做一名护士,救治那些面对过战争残酷的战士和受难者。在战地医院里,布里奥妮上过浆的衣领磨得她的脖子生疼。她每天在冰冷的水中用碳酸氢钠洗手十几次,这导致她的手被冻伤。她穿着的制服抹杀了她的个性,而那些日复一日地要求已成了必须小心对待决不能出錯的程序。

在医院里,护士们屈从于病房护士长的绝对权威。原本可以生活安稳的她,却选择了这种被人压迫的生活。她小心翼翼,不敢疏忽,整日不停地忙碌,她却也不想离开,不时地自我折磨,仿佛身体上的不适和这种苦行僧般的生活可以减轻她心中的内疚。

布里奥妮还决定亲自到法院去撤回诉状,证明罗比的无罪,从而还罗比清白之身。这种自我折磨和寻求良心上的安慰而做出的举动其实就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赎罪》最后一章谈到,虽然布里奥妮在写作中给罗比和姐姐创造了一个团圆结局,让这对有情人终能相守,但是事实上罗比和塞西莉娅均不幸丧生于疾病和爆炸中。这种举动不是逃避,而是她自我赎罪的一种表现,现实里,她已经无法弥补自己对罗比和姐姐的伤害,她唯一能做的只是在她的小说里创造一个美好的结局给罗比和姐姐,从而弥补他们二人的缺憾。布里奥妮通过做一名护士救死扶伤和通过写作进行心灵剖析和灵魂救赎,从而来修复自己内心的创伤,也更清楚地认识了自我,更好地实现了自我。

四、结论

需求决定一切。以上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布里奥妮的行为举动可以发现,出生于富裕家庭的布里奥妮没有衣食住行的烦恼,但她却因为自己内心的安全、爱和归属的需要而毫无根据地错误指证罗比为强奸犯,从而犯下大错,断送了罗比美好的前途,也葬送了姐姐和罗比之间的美好爱情。

长大后的她意识到自己主观臆断所造成的巨大罪过,力图通过写作和做护士救死扶伤来赎罪,从而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通过对布里奥妮进行需求层次理论的解读,我们可以直观审视布里奥妮的内心世界,了解她的孤独,她的自尊,她的偿还和她的自我实现。同时这也启示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当人们面对困顿失意,残酷灰暗,欲望需求时,要坚守人性,固守本心,不耽溺于执念和脆弱中。只有坚定目标,实现自己的追求,才能获得心灵的平静,在勇气和意志面前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和龙.宏大而优美的心灵史诗——评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J].外国文学动态,2008,(02):20-22.

[2]宋文,杨莉莉.基于成长小说视域的《赎罪》解读[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01):73-76.

[3]王怡君.麦克尤恩《赎罪》的心灵历史叙事解读[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6,27(05):68-74.

[4]杨澜.伊恩·麦克尤恩《赎罪》中的创伤心理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0(04):97-102.

[5]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6]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成明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8.

[7]伊恩·麦克尤恩.赎罪[M].郭国良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张巧娣,女,江苏淮安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

猜你喜欢

赎罪马斯洛
马斯洛需要理论指引下双维分级护理模式对老年晚期肿瘤患者的影响分析
以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理论分析《赎罪》
马斯洛:人丑就要多读书
敲石工人的话
敲石工人的话
《赎罪》电影语言浅析
用精神分析法解读《赎罪》中布里奥妮的心理变化过程
从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说”看《论语》中的养生学
关于影片《赎罪》的艺术批评
论《赎罪》的误读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