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造型·表现”领域教学中的应用

2021-09-10高亚

新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直观性美术评价

高亚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提出:美术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造型和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信息技术与美术造型课堂相融合,有利于学生感受更生动、更丰富、更有趣的艺术展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及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创设情境,创新内容,体验学习“美”与“趣”

具有低龄化特征的小学生普遍存在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向往,这种心理变化是非常短暂但又强烈的,如果能很好的抓住这一契机,会不失时机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信息技术的动态画面、多彩的颜色以及逼真的声音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美术课堂运用各种造型活动、游戏、比赛等来创设情境。在执教《花格子小牛》一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动画《花格子城堡王国礼服设计大赛》的视频:国王向全体学生发出号召,王国将举行花格子礼服设计大赛,邀请全体学生作为设计师参加比赛,如图1所示。课伊始,趣已生。丰富有趣的动画及内容让学生从视觉、听觉和感受上迅速进入情境,对设计大赛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学生带着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体验美术学习的美感与乐趣。

二、拓宽资源,探索新知,创新课堂“教”与“学”

(一) 利用多媒体直观性提升“教”法

學生造型能力的培养是学习美术的基础,造型能力的形成是利用丰富的美术语言塑造物体特有的形象。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教师自行开发的教学课件结合美术语言的表达,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演示,有助于抽象、复杂的教学概念变得更加直观且形象。如在《花格子小牛》格子的设计方法教学中,首先通过动画介绍格子设计的基本方法,然后利用多媒体图片互补性展示,设置学习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线条的方向、线条的变化、线条的排列组合来设计创意格子,如图2所示。通过生动的动画展示及直观的图片演示,把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启发学生主动探究,突破教学重点。在格子涂色训练形成花格子的学习过程中,同样通过直观性的媒体展示。选取屏幕上颜色盒子中的不同色彩系列,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颜色搭配所产生的画面效果,如单色、双色、混色、邻近色、对比色等等,体会色彩的多样性及搭配方法,如图3所示。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和简便操作来辅助教学,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使教师教的更轻松,学生学得更愉快。

(二) 操作型微课示范,挖掘新“学法”

短小精悍的微课,定位明确、针对性强、操作灵活,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的再梳理,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在美术造型教学中巧用微课,可以让教学过程更加新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掌握情况,遇到困难时可以再次观看视频,强化薄弱知识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进行查漏补缺,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欣赏评价,强化表达,促进课后“评”与“思”

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中的评价与展示环节同样可以发挥作用,美术作业评价是巩固和强化新知识的重要过程,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点评、鼓励、表扬,教师则对典型问题进行分析、更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的一大优势是能够及时展示和反馈学生的作品,如授课助手、希沃、小影等软件,及时将学生的作品拍成图片进行编辑,甚至配乐做成视频上传至黑板,既方便快速又能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欣赏点评。如在《花格子小牛》评价环节,将学生完成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教师通过视频软件拍摄并编辑配乐,投影到黑板,能清晰地展现所有作品,供大家欣赏评价,引导学生畅所欲言,用简单的语言评价同学的作品,再通过投票评选出最佳设计,颁发奖牌。学生不仅能够让自己的作品在课堂上展示认可,还能吸收其他人的意见进行反思和改进,在这个过程中充满期待,获得了满足感。

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造型课堂的整合和有效运用,是人与技术、技术与内容在课堂中的整合,从而达成师生、内容、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的相互作用,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美术造型”表现教学呈现出不一样的风采。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梧桐湖学校)

猜你喜欢

直观性美术评价
美术篇
简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论文物照片档案的管理
巧用教材插图,打造高效课堂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低年级英语单词教学探究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