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班主任心理辅导模式的探讨
2021-09-10刘锐娟
刘锐娟
一、班主任心理辅导模式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全社会对人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当今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生活也不例外。学生走出了原来狭隘的天地,开拓了视野,扩大了信息量,提高了能力,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许多积极因素。但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不少学生出现了较多的不适应,内心世界较多地产生了困惑、焦虑、抑郁、迷茫等不良心理状态。
班主任是学生思想工作的先导者,直接与学生的思想问题交锋,也是最能发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第一位“医生”。但面对当今社会的巨变,学生的思想、心理的变化,以及现代教育的要求,我们仍能发现不少班主任教育工作中感到困惑。有些班主任在工作中经常出现“误诊”现象。在处理日常工作和突发性事件中,由于对学生心态缺乏了解,在判断过程中出现错误,做出错误的结论和对策,容易引起师生情绪对抗,矛盾加深。同时,由于大众传播媒介,不良的舆论导向,以及学生自身的不健康因素而引起的厌学、偷窃、打架、情感脆弱等问题,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鉴于上述情况,如何改革新时代班主任工作方法,提高班主任工作质量和效益,以适应新形势、新情况?这不仅是班主任工作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学校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整体改革中一项重要工作。因此,笔者试图结合班主任工作中开展心理辅导的实践与研究,探索新时代班主任工作中心理辅导的模式。(以下简称“模式”)
近年来,心理辅导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重视,譬如,很多学校建立起由领导、指导教师、班主任分级管理的三级管理体制。但由于领导对心理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指导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有良好的心理学理论素养,有出色的人际交往技巧,方能开展工作,但在目前的许多教师队伍符合条件的人是凤毛麟角,因此,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管理结构上,班主任这一环必不可少的。学校心理辅导宣传和导向只有融进班主任的具体工作,才能形成坚实的工作基础和运行机制。班主任熟悉和了解自己的学生,便于根据他们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便于及时发现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心理辅导模式,以及开展相关的实践与研究,正是学校心理的普及与深化。
二、班主任心理辅导模式简介
班主任心理辅导模式,就是指在日常班级工作中,班主任能有意识、有目的的地运用心理辅导方法、内容,对全班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地解决学生中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模式”的核心思想是要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以注重心理诱导为原则,使每个受教育者认清自己特殊的潜在力量,把力量化为进行活动的能力。
“模式”提出让学生了解自我、发现自我价值。“模式”强调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形成个性心理特征。“模式"重视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使其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模式”提出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价值。“模式”强调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形成个性心理特征。“模式"重视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使其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模式”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系统结构,也是由一定的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1、主体要素。模式的主体要素是少年儿童。模式的关键在于通过心理辅导活动激发主体实现自我教育、自我醒悟和心理上自我“护理”。
2、客体要素。模式的课题要素是指主体进行自我教育过程中必须借助,依靠和使用的各种手段和条件。它主要包括:
(1)班主任,是少年儿童认识自我的指导和诱导者。
(2)环境因素,主要是家庭因素和班集体的氛围。
(3)人际关系。
3、目标体系。任何模式都是指向一定的目标,并围绕一定的目标而运转的,因而目标体系是模式主要要素中的核心要素,起着向导的作用,其他要素均要围绕她而运转,受它的制约和影响。
4、活动中介。在模式的构建中,“活动”作为联接主客体的纽带和桥梁,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一目标体系为导向,以活动为中介,使主客体要素得以最佳结合,构成活动发展的新格局。
上述四大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具有一定结构形态的班主任工作模式。
三、班主任心理輔导模式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模式的目标是以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他们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和改造能力,发挥个性特长和潜在能力。与此同时,提高班主任的素质和工作效益,使班主任工作方法更具科学性、实效性。
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1)学习心理教育
(2)情感教育
(3)意志品质的教育
(4)性心理教育
(5)个性心理教育
模式的基本特征有六个方面:
(1)教育对象——面向全班学生
(2)教育目标——培养和发展健康心理
(3)教育关系——民主合作互助
(4)教育过程——主动生活活泼
(5)教育方法——启发内在转化
(6)教育环境——和谐愉快共振
模式的方法有四个方面:
一是心理分解法。主要通过学生个性心理、分析学生心理变化中倾向性问题或带有共性问题。
二是心理换位法。班主任要设身处地从学生所出的地位、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能正确的了解学生心理情况,更有利于开展针对性教育和心理训练,提高教育的有效度。
三是心理诱导法。根据少年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利用外部条件对主体施加影响,启发其自觉地进行思考和判断,达到因势利导,提高心理诱导的效果。
四是谈话七步法。以学为主,师生双方完全处在互相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赖的情景下进行的,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倾听学生心声。具体步骤为:沟通——倾听——分析——诊断——目标——指导——效果。
四、班主任心理辅导模式的多维心理辅导渠道
目前最流行的心理辅导法是电话咨询,座谈咨询,这两种辅导法比较适合于社会化的心理健康指导。而学校的学生受環境、年龄、学识的限制,对心理指导的意义、途径认识是不够的,所以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开展,不能只拘泥于一两种形式,而是应该建立多维渠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工作。
多维心理辅导渠道主要有五个方面。
(1)课堂讲座:让学生了解心理卫生知识的基本内容,并逐步驾驶自己的心理。
(2)测试工作:用调查题及心理量表对学生进行调查及心理测试,进行分析归纳,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3)心理咨询:采用个别和集体咨询两种形式,主要帮助咨询者克服在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使其个人能力得到最佳发挥。
(4)专题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为内容,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教育专题为主的系列活动。例如,针对女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可开展女性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一系列专题活动,针对性强,做到有的放矢。
(5)心理健康:可分为个别训练和集体训练。班主任对于一些忧郁、敏感、焦虑型的学生,应该予以特别的关注,可以通过主动式训练。例如培训班、小组游戏等方式来开展,让学生在较轻松的氛围中认识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尝试新的生活、体味成功的快乐。
当然,除了上述五个主要方面的渠道外,也可以进行专栏宣传。在专门的心理健康宣传栏里,向学生、家长普及一些心理健康常识。同时可以在专栏挂咨询信箱,预约咨询,解答问题。
五、班主任心理辅导模式的效应
班主任心理辅导模式的效应集中体现在班主任工作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的班主任工作方法,增强了班主任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进而提高了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结合班主任工作开展心理辅导,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班主任工作方法。
班主任工作中建立心理辅导模式,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克服了为应试教育服务的传统班主任工作方法的种种弊端,有效地的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质量、层次和水平。
(二)结合班主任工作开展心理辅导,从总体上增强了班主任的科研意识,促使班主任工作的方法,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使心理辅导工作上升到科研课题高度。
(三)结合班主任工作开展心理辅导,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人的发展,人格的完善,做好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人、学校、社会都有重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