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2017-01-19周元彬
周元彬
摘 要: 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学习物理总是觉得非常困难,原因是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了一个很高的台阶,学生一下子上不去,这就要求高一教师从教学上想办法降低台阶高度。通过对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让学生很自然地过渡到高中知识学习中。教学上加强直观性物理实验教学,让抽象的模型变得更形象。同时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最终使学生轻松学好高一物理。
关键词: 台阶 同化 顺应 直观性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台阶高度;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在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阐述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一些做法。
一、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不发生根本变化。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知识,把高中教材中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中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利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
许多事例表明学生能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
二、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研究复杂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通过实物演示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
三、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开始于疑问与惊奇,问题启动于思维。”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设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讲解习题时,可以采用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运用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用简单的方法把刚才还觉得十分复杂的问题解决了,心里肯定有喜悦和惊奇的感觉,对这种解题方法、思维过程的印象也会十分深刻。
四、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性思维方式,但是要有效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用“整体法”解答比用“隔离法”简便。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常常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高中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理及物理这一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数学的解题能力都比初中有更高要求,学生能否在尽量短的时间适应高中学习,顺利跨过这个学习台阶,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搞好高初中物理教学衔接,降低高初中物理学习台阶高度,是一项需要多方合作、统筹安排的系统工程。要从高中物理教学方面想办法,从初中物理教学方面想办法;从教材、学生方面想办法;从教法、教师方面想办法。初高中教师都应重视这个问题,加强理论学习,共同努力,为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