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后感到底要写什么

2021-09-10黄敏

教学博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猴王冲动读后感

黄敏

读后感是极容易写成八股文的,而且是不高明的八股文。大多数的读后感都面目可憎,“假大空”全占了,这其实也是对好作品、好书的侮辱。

有人将读后感的写法总结成解题步骤:开头说读了谁谁谁的作品,受益匪浅;接下来是内容简介;第三是表达自己的观点;接下来是联系生活阐述观点;最后再总结。

不难看出,开头和结尾是套话——相当于“解”、“答”。内容简介——缩写。观点部分——读后感中的“感”。大多数读后感就是用这样的步骤写出来的,框框都差不多,更要命的是“感”,也是大同小异。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深深地明白了……

这本书,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因为他是……所以,我也要向他学习……

我想起了我学习……的时候,我怎么就这么轻易放弃了呢……读了这本书后,我……

这些套路是不是非常熟悉?或者自己也写过?大家都这样写,你的读后感怎么出彩呢?那读后感还有没有其他写法?

所谓读后感,一是读到了什么,二是感想是什么。我们分开讨论,先说“读到了什么”——即一般人认为的“故事简介”。

首先我们聊故事简介要不要写,一篇读后感里,是不是必须包括故事简介?我的建议是——不写。尤其是一些过于知名的作品,难道读者不知道里面的人物和情节吗,还需要我们再介绍吗?

如果要介绍整本书,又怎么介绍呢?寥寥几句介绍,不但难以出彩,还会暴露写作者的缺点。如果你介绍情节的字数太多了,又会把“感”的分量变少,读者一看——这明明是在缩写故事嘛,哪里有多少感想在里面!

所以我们不妨干脆一点,把最常见的故事简介给去掉。同时,也在告诉大家:我写的读后感,是跟所有读过这本书的朋友分享我的想法。我并不考虑没有读过此书的朋友。

但没有了故事简介,一上来就直接写“感”吗?不是的。不写故事简介,不代表不提这个故事。我们要转换一下观念:我们在写读后感的时候,到底因为什么而“感”呢?这个触发我们有“感”的東西我们要拿出来跟读者分享的。

以《西游记》为例,我选择一个片段:

正在欢饮之间,猴王忽停杯问曰:“我这弼马温是个甚么官衔?”众曰:“官名就是此了。”又问:“此官是个几品?”众道:“没有品从。”猴王道:“没品,想是大之极也。”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猴王道:“怎么叫做未入流?”众道:“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些尪羸,还要见责;再十分伤损,还要罚赎问罪。”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直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

上面这个片段就可以成为读后感的素材。

我有很多种选择:我选择孙悟空这个角色,以“冲动、眼里不揉沙子、尊严”等关键词作为分析对象,来谈一谈自己的感想;我也可以选择天庭欺骗、糊弄孙悟空此事作为分析对象,谈自己的感想;我甚至可以选择孙悟空认为“养马是下贱的工作”这个观点,来进行分析。

同理,我们可以将上面这个片段放大,变成一个章节,甚至整本书(我建议不要分析整本书尤其是长篇小说,因为读后感字数有限,难以包含太多内容)。

所以,写读后感之前,我们首先要选择写作素材。我到底想谈什么?或者我擅长谈什么?一定要找出一个自己喜欢的、擅长的点,这个点,就是“读后感”中的“读”。

接下来,轮到“读后感”中的“感”了。还是以上文中的片段为例。

比如以“尊严”为例,我要借孙悟空“尊严受伤”这一事,谈自己对“尊严”的看法,注意,一定要紧抓孙悟空这个角色,除了上文这个片段外,《西游记》里一定还有跟“尊严”有关的内容,相似的比如大闹天宫,相反的如被红孩儿欺负(此时怎么不要尊严了向别人求助),被念紧箍咒的时候要哀求唐僧,或者猪八戒不看重尊严,白龙马更没有尊严可言……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我想表达尊严是第一位的,我们就可以赞美孙悟空为了尊严大闹天宫的行为。我想表达生命是第一位的,我们可以赞许孙悟空打不过别人去搬救兵的行为。总之,只要你的观点和你选择的素材能互相对应就可以了。

还是这个片段,但我想表达孙悟空的“冲动”,也可以选择自己的观点:孙悟空是个冲动不考虑后果的角色,我不能像他一样;孙悟空是个冲动勇敢敢承担一切后果的角色,我要学习他的品质;孙悟空是既冲动又勇敢的角色,我要向他学习勇敢,但不能像他过于冲动……

上面两例,都是对人物进行了分析。成功的角色通常有多个特点,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个特点或多个特点来写。那如果我不打算写人物呢?写一件事呢?

方法是类似的。讨论“尊严”,只不过我不能再死盯着孙悟空不放了,而是从孙悟空的愤怒行为出发,写“如果我们没了尊严,我们该怎么赢回来”,甚至可以上升到“一个国家和民族没了尊严该怎么办”;可以反方向写“过度自尊其实是玻璃心”;也可以写“尊严既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也是我们无形的负担”……

到了这里,很多人突然发觉了:什么读后感嘛,其实不就是表达自己的观点嘛,只不过借助书里的某个片段或某个角色嘛!是的啊,读后感就是初级版的议论文。要有观点!要有事例!分析事例,表达观点!

那文章的最后,是不是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呢?这个因人而异,我的建议是——如果能把现实生活中写详细的,那就联系生活。寥寥数语的,不如不写。有人借孙悟空写“勇敢”,可以写自己第一次学骑行车的片段,但写着写着,他忘记了自己在写读后感,把它变成了“一件难忘的事——记第一次骑自行车”,那怎么办?一定要把骑车的前因后果都删减掉,只选择里面最重要的瞬间,当自己面对紧张时刻时,是怎样唤醒自己内心的勇敢呢?孙悟空又是如何展现自己的勇敢呢?在此时,我们自己就跟孙悟空有了联系。

总之,写读后感,首先要明确要写什么,就好像你问“晚上吃什么菜”,首先要有食材。那些检讨书和保证书之类的,还是扔了吧。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第二小学  浙江温州  325604

猜你喜欢

猴王冲动读后感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如何写读后感
艺术行走
翘着尾巴的是猴王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大闹天宫》读后感
冲动
猴王之争
冲动购物源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