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订单式”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9-10陈淑玲

教学博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订单式会计专业校企

高职院校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鞠平在《面向市场,“订单式”培养复合型人才》中提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应用以及理论的方式呈现出来,论述了高职院校在提高学生就业率的责任及培养方式应按照市场需求和变化进行。解决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与社会需求脱节以及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等,培养他们未来能发挥在订单式企业积累的丰富经验和获得的先进理念,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新促进发展,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的复合型、技能型、实用型的人才。所以它必定走“以就业导向”的产教融合、订单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

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对学校强化实践、应用性教学的有益尝试,探索实践经验更加理论化、系统化的研究。首先,对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找到一条适合高职院校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其次,在高职院校的“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研究过程中,更加深化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认识,同时也对“产学研”的内涵和外延也得以丰富和拓展。再次,教学资源的整合和产学研一体化的推进,又给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最大现实意义是,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学生、学校和企业的“三赢”效果。

1)对于“订单式”模式下的学校而言,赢在提高办学效益。打通校企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解决高职院校与企业间长期的战略关系,调动企业参与学校教学的积极性。学校可根据企业和市场需求准确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均以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以学生及企业“准员工”双重身份出现,企业可从员工培训角度出发,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有效建立起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机制;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能借助企业的资源优势,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2)对于“订单式”模式下的学生而言,赢在能规避就业风险。通过订单培养,实现产学结合,使学生明确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走向社会夯实基础。“订单式”培养能使大部分学生毕业既能零距离就业,规避了学而无用的风险。学生在订单企业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获得到了较为先进理念,增强了创业意识,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新促进发展,成为服务当地经济的技能型人才。

3)对于“订单式”模式下的企业而言,赢在降低培训成本。通过订单培养,企业量身订做的人才有提前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化,实现零距离上岗,降低了培训成本。同时,在专业课教学和顶岗实习期间,企业的广泛介入和参与提前完成了对员工的考察和评价,缩短了培训时间,节约了人力資源成本。通过订单培养,对于企业培育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素质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会计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在培养目标、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它引入了新的教育元素,即将企业及其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融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之中。会计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不是简单的学校为企业定制会计工作人员,它将学校会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机融合起来,企业不仅参与会计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而且还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研究目标及关键问题

1)产教融合背景下“订单式”培养方案论证与实施。在“订单式”培养模式下,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一方面满足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又为学校解决了“出口”的问题,从而实现了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共赢”。

2)健全需求为导向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从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突出能力培养,以符合企业所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订单式”视角下会计专业生产性实习实训的有效管理,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采用轮岗轮训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提升,如:通过一家真实的公司,从注册公司流程、新办企业的筹备期、公司经济业务的产生,如何审核原始凭证、填制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实务流程,让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各施其职,使学生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任务及其联系。以培养具有较高实际操作技能、面向基层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

4)加强产教融合师资班建设。师资队伍不仅要负责“订单式”学生在企业培训和实习阶段的业务指导,还要带动学生以就业促进创业的培养建设。

5)发挥企业引领作用,将创新创业融入订单式培养全过程。

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创新改革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由单一的校方培养方式转变为“校企”双方共同培养,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案。实行“订单式”校企合作,学生可以真实的操练经济业务处理,实现会计校内实训从模拟走向真实,提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档次。实践教学环节落实到位,制度措施得力,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有效的训练。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一方面企业借助校企合作对未来员工提前进行培训;另一方面高校利用企业优质资源提高学生就业率。

2)引企入校,利用福建满钇集团的业务骨干与专家进行现场教学将真实案例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去,可以让学生以会计人员等身份考虑问题,并且结合我校的师资力量与实训条件,共同开展会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师资队伍。

3)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深入实践第一线,将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有效地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有效地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效果。

4)推广示范引领作用。订单式培养模式并非只针对学生眼前就业问题,而是提高学生未来的创业能力,在众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具有推广示范优势。

参考文献

1) 刘晶晶.高职会计“新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07).

2) 汪婷婷.财务会计类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J] .人力资源开发.2015年02期.

3) 韩传模.韦琳.王成秋.财务与会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A] .

4) 王芳.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年04期

5) 侯日敬.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探索——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视角[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6)刘珊.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集团经济.2016第2期

作者简介:

陈淑玲(1986年6月),女,汉族,籍贯:漳州,学历:本科,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漳州理工职业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猜你喜欢

订单式会计专业校企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
航运类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日语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