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研究

2021-09-10周潇洁曹影赵蒙

教学博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周潇洁 曹影 赵蒙

摘要:在新媒体语境下,因语境出现变迁,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亟待变革。教育工作者应正确看待新媒体带来的多重影响,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对高校思想教育话语的实施方式、实施语境、实施内容、实施主体进行创新,科学地转换思政教育话语,以强化思政教学实效性。本文将分析新媒体语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何种影响,研究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状,重点探寻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话语的转换策略。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语境;话语转换;高校学生

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拥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且与意识形态具有紧密联系。在新形势下,为紧紧跟随顶层设计,各地高校教育工作者也应全面革新思政教育话语,变革教学模式;教师既要重视思想层面的变革,也应充分意识到思政教育工作的特殊属性,为学生提供全新的视野,努力强化思政教学效果。基于此,围绕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转换进行深入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1.新媒体语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1对于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主导权造成影响

现阶段,手机、互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日常生产、工作与生活都受到新媒体的巨大影响。在此背景下,人们对同一事物出现了愈发不同的认知和看法,人们的见解也逐渐呈现出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高校学生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其日常行动、学习习惯以及思维方向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在传统语境下,国内各大高校所开展的思政教学活动主要将大学生作为明确的话语实施对象,由教师负责引导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体系并向高校学生讲述思政理论知识。这也使得思政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高校学生处于从属地位,未能掌握教育话语的主导权。在新媒体日益发达的形势下,国内高校学生在接受高校的话语教学时,呈现出愈发明显的个性化发展趋势并带有个人强烈的色彩,其最为明显的表现在于,国内高校学生逐渐开始觉醒主体意识。在新媒体背景下,国内高校学生可以依托微博、微信、抖音等媒介,自由阐述观点与看法,向外界输出思想意识,这也使得思想政治教学在高校层面的话语主导权出现了显著变化,而国内各地区的教学工作者也应充分重视上述现象。

1.2对于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内容造成影响

在传统语境下,思想政治教学话语较为清晰,高校教师只需依靠简单的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即可满足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通常情况下,教师只要结合PPT课件与教材,将教育内容讲述给学生,甚至直接读出PPT课件内容即可。在此背景下,教师讲什么,则学生就可接受什么,这意味着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不易受到外部思想或负面因素的影响。不同于传统话语语境,新媒体语境使得学生可以轻松地凭借移动智能终端接触到互联网并浏览新媒体观点,学生也可结合自身兴趣爱好,自主学习各类知识点,强化自身的理论基础与自主学习能力。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其从不同维度讲解教学的内容,以强化思政教学效果。在教学进程中,若教师不能深刻地阐述理论知识,未能有机融合日常生活与理论知识,则难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甚至会丧失思政教育话语的主导权。

1.3对于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方式造成影响

在传统语境下,教师在开展思政教学课程下,将主要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理论知识讲解方面,更多地是结合教材大纲与教学内容讲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重点,进而强化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以及政治理论水平。近些年,新媒体正处于迅猛的发展态势并对传统语境产生了较为强烈的冲击,若教师依旧将教学主体定义为课堂教学,则很难充分满足学生需求,无法充分彰显思政教育的个性化特点。高校学生在新形势下可借助手机客户端、微信、抖音、B站等多种渠道接触新闻案例与理论知识,这也使其具有更多元的意识、更开放的思维,越来越多学生开始运用新媒体学习理论知识,甚至将手机带到课堂上。在此背景下,教师也应将传统教学与新媒体相融合,拉近学生与理论知识间的距离,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创新思政教学模式,进而增强思政教学效果与效率。

2.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状

2.1话语内容过于单一

现阶段,国内各地高校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话语实施表现出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多数教师仅凭借单一的教育话语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未能调动高校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教育话语时,教师不能单纯地照搬照抄或简单迁移教材内容,还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教学计划,创造性地转换理论内容。简单而言,教师需要将原本深邃、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鲜活、易懂、通俗的教学内容。国内大多数高校思政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地讲解教材内容,教师既不能运用生动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也无法灵活运用鲜活语言调动学生兴趣,这就使得学生很难真正掌握并了解思政教育话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与内涵,进而对高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兴趣产生负面影响,使得学生陷入过于还严肃的教学氛围中。上述问题也从侧面展现出部分思政教学工作者不具有较强的教学水准与理论认知,这意味着高校应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持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2.2话语地位不平等

在高校阶段的思政教育实施进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如何把握好话语主体地位并在市场间构建平等的交流互动关系,这均会直接影响后续各项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教育话语平等性具体是指在思政教育话语的实施进程中,高校师生应具有平等地位,教师不能过分重视某一方的需求或地位,也不能过于忽视另一方的需求或地位。但是,在国内各高校的思政教学进程中,多数教师未能构建平等的话语地位,这个问题也日益突出。当前,在教学活动进程中,国内高校的大多数思政教育人员单纯将自身摆在主导地位,这也使其在后续的课堂教学进程中,过于注重向学生灌輸理论知识,更偏向于教授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未能运用生动的语言开展教学活动。上述教学模式与学生固有的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具有极大的差异性,难以充分满足学生需求,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其充分投入到思政教学活动中。同时,上述传统教学模式也会引发高校学生的抵触心理,使得学生逐渐闭塞,不愿积极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沟通,甚至导致学生出现消极听课的问题,逐渐不愿在课堂上抬头听讲。简而言之,在思政教学进程中,若师生间不具有平等的话语地位,则极易导致教师陷入到教学瓶颈中,只是在课堂上演独角戏,无法将教学活动深入人心,难以切实增强思政教学效果。

2.3未能有效运用新媒体技术

当前,在国内各大高校的思政教学实践进程中,部分教师未能有效运用新媒体技术,其根本原因在于以下几点。第一、国内高校教师的年龄结构偏大,部分大龄教师未能积极接受新媒体教学技术。尽管多数年轻教师或接受能力较强且经验丰富的教师逐渐意识到新媒体技术所产生的正面影响,积极融合新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改革活动,逐步增强思政教学的科学性、实效性,但大多数教师在个人喜好、年龄、教学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下,未能全面认知新媒体教学技术,甚至会出现错误看法。例如,教师形而上地认为新媒体会对学生的注意力与精力产生分散效果,进而给予思政教学负面影响,这就会使其对新媒体教学技术形成排斥心理。此外,部分教师未能充分了解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与传播规律,这使得该部分教师在惯性思维的影响下,依然沿用传统、老套的教学方式开展思政教学活动。

第二、未能充分掌握新媒体技术,值得注意的是,国内部分高校受困于教学资源,不具备充足的专业教育工作人员,这也使得思想政治学科逐渐在高校教学体系中边缘化,高校领导也愈发不重视思政教学活动,这很难调动相关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与科研主动性。在实际的思政教学进程中,极少有教师愿意耗费时间与精力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更未能积极融合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活动。与此同时,部分高校没有针对新媒体技术开展专业性的培训活动。这使得部分思政课教师未能充分掌握新媒体技术,甚至有部分教师有心运用新媒体技术却不知如何使用。上述因素均在客观上影响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效果,对思政教学改革活动造成阻碍,难以充分满足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3.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话语的转换策略

3.1强化话语主体的创新意识与理论水准

在思政教学话语实施进程中,高校管理层首先需要明确思政标识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实施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基于此,在新媒体语境下,为创新教育话语,教师应持续增强自身的思政水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高校思政教师应持续完善理论知识结构,丰富理论知识体系,夯实理论知识根基,深入学习新时期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理论知识,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打好坚实基础。第二、对话语表达方式进行创新,在新媒体语境下,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与身心特点,遵循基本教学原则,不断提升思政教育水准与能力。在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时,教师应着力将原本复杂、艰深的理论知识转换为便于学生理解、易于学生接收且通俗易懂的鲜活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更接地气的思想教学活动,使各项教学内容能够紧贴学生的实际生活。

3.2增强话语内容的实践性与科学性

在思政教学进程中,高校教师应注重创新思政教学内容,逐步强化话语内容的实践性与科学性,具体可从以下两点着手:第一、教师应持续增强教育内容的实效性、科学性。通过深入理解并任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强化相关理论知识讲解与阐述的科学性。尤其要注意的是,教师应积极学习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方针,明确解读科学理论的外延与内涵;从多个维度深化高校学生对相关科学理论的认知、记忆和理解,进而增强高校学生的思政水准。第二、增强话语内容实践性,在思政教学话语的实施进程中,教师应注重将高校学生的未来发展、思想意识培养、个人成长、日常生活与科学理论相联系,努力将思政教育转换为学生成长发展的思想动力与思想武器。

3.3积极构建良好的话语语境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话语语境的良好和谐直接关系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施效果。为达到上述教学效果,教师应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努力营造和谐、开放、健康的宏观语境,高校管理层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从多角度着手,努力营造和谐、自由的校园环境,为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充足的服务与便利。与此同时,高校管理层也应依托校训,积极构建校园文化载体,从物质与精神等多方面激励高校学生,积极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与思想信念。第二、营造微观语境,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教师应在师生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构建顺畅的沟通渠道,充分展现思政教育话语所蕴含的亲和力与影响力,进而强化思想教学效果。

3.4从多角度建立多元化的话语平台

近些年,新媒体正处于迅猛的发展态势并对传统语境产生了较为强烈的冲击,若教师不能创新教学模式,则无法充分彰显思政教育的个性化特点。在新媒体语境下,教师应构建新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的话语平台,注重创新传统教学方式,积极引入互动教学,分层次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而持续革新思政教学途径。在此基础上,高校管理层也应积极引入新媒体教学手段,将微博、微信、微视频、翻转课堂、微课程作为新媒体教学载体,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展隐性教育,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教育逐步渗透进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当中,逐步强化其思想意识。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话语实施活动时,不能简单地弱化話语力量,而应深入挖掘思政理论内涵,强化学生对于思政理论的理解与认知。在新媒体语境下,教师应通过变革形式、内容与理念,积极融合新媒体语境与传统语境,使得思政教学活动能够迸发出更强大的力量。通过强化话语主体的创新意识与理论水准,增强话语内容的实践性与科学性,积极构建良好的话语语境,从多角度建立多元化的话语平台,有助于潜移默化地增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使其可以深入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陈阳.新媒体语境下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6):86-87.

[2]夏晓燕.新媒体语境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途径[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10):149-150.

[3]蔡晓美.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现实审视及实现路径研究[J]. 科技风,2020(11):216.

[4]邓鹏,陈树文.网络话语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论析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6(9):107.

作者简介:

姓名:周潇洁(1996年2月—),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江西金溪,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无,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曹影(1992年10月—),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江西宜黄,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赵蒙(1990年9月—),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江西东乡,学历:本科,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江西省抚州市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344000

猜你喜欢

新媒体语境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摄影传播特征
新媒体语境下里约奥运会的报道及媒介价值取向
新媒体语境下新闻摄像传播的特征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