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9-10戚建珍

教学博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戚建珍

【摘要】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厘清语文知识脉络,从整体上建立语文学习的思维模式,需要教师予以关注。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应用思维导图进行研究,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思维导图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 思维导图;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汉语基础知识,促使学生灵活掌握和使用汉语,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品质、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陶冶学生情操。而阅读能力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任务,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加深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和把握,还能够帮助学生适应其他知识的学习与认知,因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对语文阅读教学保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将全部思维过程直观地呈现出来,而这种图像化学习方式是非常有助于学生发展和成长的,将思维导图引入语文阅读教学有助于实现学生们阅读学习能力及学习意识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阅读,目的是培养学生从课本中搜集信息的一种能力。因此阅读受到了教育界及教師,学生及家长的关注。但是当今现状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没有树立主动阅读的意识,且由于年龄问题,无法认识到通过课本中学习的意义,不会去主动地通过阅读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兴趣非常重要,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2)教师不够重视课外阅读,由于现在的升学竞争非常激烈,学校只是语文成绩以及平均分的高低,因此教师为了能够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个非常好的成绩,不会给学生太多的时间去看课外书。(3)课堂阅读训练不足,学生的课堂大多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提高学生的成绩,这样就会造成阅读训练不充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速度都不会有很大的提升,阅读的方法也没有改进。(4)缺乏阅读条件,家长有鼓励阅读的意识,但不知道方法,同时也不会给孩子选择能够帮助孩子阅读的阅读书。因此不会过多购买课外书,这样下去孩子的思维、想象力受到限制,情绪也会低落,长时间就失去了阅读的能力。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思维导图,理清阅读中的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的学习,是语言学习中最基本的一部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将阅读文章作为平台,引导学生审美,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汉字。教师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寻找阅读文章中属于他们的个性化基础知识,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表达出来。思维导图,是高效的学习工具,也是很有条理的表达工具。

如,在学习《厨师小山羊》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利用字典去查汉字的读音,通过拼音认读。还需要学习汉字的笔画与笔顺知识,正确书写。这些内容可以在字典中获得,学生完全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初次尝试时,教师先给学生介绍思维导图这一工具,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在学生的自由发挥中,有的学生以“生字、生词”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接下来,以段落为划分标准,分出第一段、第二段等,在思维导图的下一层次,写下每一个段落内的生字生词。还有的学生根据难易程度,将生字、词划分为易、中、难三个级别,分列在思维导图中。小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思路,是其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重要前提。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用思维导图去学习基础知识,方便学生记忆。同时,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学生能够形成较深的记忆。

(二)利用思维导图,理清阅读文章基本结构

阅读教学中,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通过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段落关系的分析,让学生明确文章的基本结构,以此了解文章的大意,进而分析阅读中的精美语言。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尝试填补信息,检验学生的信息汲取能力。抑或是引导学生建立与文章内容、结构相关的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表达自己在阅读学习中的收获。在不同的年级,教师要用不同的方式利用思维导图,把握好学生的自主学习比例。

例如,在讲解《北京的色彩》这一课时,鼓励学生自主建立以文章内容与段落关系相关的思维导图。有的学生从作者所描述的北京事物入手,分出了树叶、长城、香山三个分枝。有的学生会从文章段落入手,将1-3段、4段等分成不同的小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每一位小学生的思维导图应用选择,让学生在应用思维导图时伴有快乐情感,能够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利用思维导图,对比不同文学作品

对比阅读,是一种阅读学习方式。在对比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阅读思维更容易形成。对比相同类型的阅读文章,能够强化学生对文体特点的记忆。对比不同类型的文章,能够让学生在横向对比中发现不同的文学作品表达方式。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要通过对比阅读文章的匹配与思维导图应用指导,让小学生找到思维导图使用的正确方法与对比阅读的有效切入点。

比如在讲解《古诗两首》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芙蓉楼送辛渐》和《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古诗。从古诗的内容来看,两首古诗都是送别诗,体裁也相同。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发现两首古诗的异同。对比阅读为思维导图核心,《芙蓉楼送辛渐》和《送元二使安西》作为二级分枝,接下来的细节内容应当涉及到作者、主题、表达情感的字、句等。用思维导图有效对比,能够减少混淆,使小学生更清晰地记忆每一首古诗的用字、用词与描述内容。

三、结语

思维导图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起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将思维导图渗透到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敏,陶倩.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34(02):82-87.

[2]蒋舟.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智慧,2021(10):59-60.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瓯北第七小学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