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

2021-09-10李林献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新课改小学数学

【摘要】本文探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阐述以问题引导合作、以情境优化合作及以开放丰富合作等教学建议,以提高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9-0050-02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课改背景下所倡导的新型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中学生被动学习、单打独斗的局面,促使小组内的每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更好地适应课堂学习,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策略。

一、以问题引导合作

精心设计的数学问题,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眼界。因此,教师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以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进而吸引组员积极参与、集思广益、通力合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圆》一课时,笔者将学生分为4人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发了几个大小不一的圆形纸片,然后提问:“如何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大家可以任选工具。”“你认为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纷纷动脑思考,共同设计解决方案。有的学生选择了直尺,有的学生找出细绳,还有的学生建议使用三角板,同时在组内迅速做了分工,有人负责测量,有人负责配合操作,有人负责观察并记录数据。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与讨论,各小组依次汇报合作结果。

对于第一个问题,A小组:“我们在圆的边缘画了一个记号,然后将这个圆在直尺上滚了一圈,记录它滚动的长度,我们认为这就是圆的周长!接着我们再在直尺的一端做好标记,在圆上平行移动,最大值就是圆的直径!”

B小组:“我们找了一根细绳,围着圆绕了一圈,然后测量绳子的长度,这才是准确的圆周长!直径的测量我们的方法与A组一样。”

C小组:“圆的周长测量方式我们和A组是一样的,但测量直径时我们采用直尺和两个三角板配合的方式,将三角板垂直放在直尺上,然后把圆从两个三角板之间推进去,直尺上出现的最大值就是圆的直径!”

在小组互评环节,有学生表示:“采用滚动的方式可能会出现‘手滑’的情况,不够准确,用绳子作为辅助比较可靠。”也有学生认为:“直尺平移测量直径也不可靠,因为直尺不一定始终保持水平移动。”最终,学生得出最佳方案:“用细绳辅助测量圆的周长,用直尺和三角板配合测量圆的直径。”

對于第二个问题,各小组一致认为应该存在倍数关系,但计算后发现,用数值较大的周长除以直径无法整除时,各组陷入了困惑。笔者肯定了学生的猜测,并顺势提问:“大家想不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齐声回答:“想!”于是笔者顺势带领学生进入课堂教学内容,讲解π的概念及周长计算公式等知识点,学生带着问题聚精会神地听讲,课堂效果非常理想。

由此可见,以问题引导合作学习的方式给了学生明确的目标,并共同经历设计、操作、分析、总结的过程,用现有知识探究结果,并学习选择研究方法和分享手段,不仅获得新知识,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以情境优化合作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存在一定的难度,即使采用合作互助的形式也不易于理解,因此教师应灵活设计合作情境,选择更加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明确合作目标,深刻理解知识。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位置》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坐标和方位的概念,笔者设计了一个课堂游戏,将学生的座位以数对形式标注在小卡片上,如“第一列第七行为(1,7)” “第五列第三行为(5,3)”等,小组成员依次抽取一张卡片,然后迅速找到卡片上的位置坐下,笔者负责为每个小组计时,一组完成后回收所有卡片,交由另一组重新抽取,完成时间最短的小组获胜。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游戏,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迅速读取并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为尚不熟悉的组员指点迷津。

经过一轮比赛后,获胜的小组兴高采烈,其他小组则很不服气,要求再比一次。于是笔者将比赛规则略做修改,由笔者抽取卡片并报出座位号,两组各出一人,听到后迅速抢座,坐对座位者获胜,坐错或没抢到座位者淘汰,最终以抢占正确座位人数最多的小组获胜。经过第一轮比赛的练习后,学生已经逐渐熟悉了数对的形式,因此本轮赛况更加激烈,学生“玩”得非常尽兴,课堂气氛紧张热烈,但始终紧扣知识点,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可见,游戏情境不但紧密结合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而且也将趣味性与竞争性引入课堂,学生必须通过自身对位置的理解和小组成员间的通力合作才能顺利完成任务。以实践形式不断巩固了本课学习内容,使学生体会到了团队合作对成功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

此外,设计熟悉的生活情境也有助于改善枯燥的数学学习,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一课时,笔者将课堂“改造”成了“肯德基快餐店”,请学生自己设计各种餐食并定价,再将学生分成6~10人的小组,分别以小组为单位开设点餐“窗口”,由学生轮流担任店员,其他组员扮演“顾客”,根据列出的菜单点餐,要求“顾客”和“店员”分别计算金额,两者金额一致才能“成交”。学生对肯德基点餐的场景都非常熟悉,因此积极设计了餐食种类,并迅速进入角色,每个小组都“生意兴隆”,学生纷纷点了“可乐+薯条”“汉堡+鸡米花”“烤翅+土豆泥”等各种食物,认真计算“12+10”“19+6”“8+15”“27+9”等各个算式。简单的算式学生通过口算便能够解决,较为复杂的则采取摆小棒说理、互相展示计算方法等方式共同交流,在点餐队伍里不时传来争论声,笔者在各“窗口”之间巡视,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通过一段时间的“营业”,学生逐渐理解、掌握了进位加法“满十进一”的算理,巩固了本课内容。通过对生活情境的模拟,以及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互助,学生不但完成了计算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且也切身体验了计算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实践证明,各种情境的设定为数学学习增加了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也使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有的放矢,组员对自己在组内所扮演的角色更加明确,对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也更加清晰,因此能夠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探究解决问题之道,在合作中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

三、以开放丰富合作

新课改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内在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因此在设计小组合作内容时尽可能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笔者认为,虽然无法满足每一名学生的个体需求,但设计开放性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能够为每位组员参与学习留下充足的空间,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个人能力、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在合作任务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完成哪一部分小任务。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三)》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考课后“你知道吗”中所提供的艺术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制作一组自己的“几何艺术”,艺术形式不限,仅以便于展示、图案鲜明、构思巧妙为设计要求。面对这一任务,小组成员纷纷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有的小组学生家里藏书较多,于是提议翻阅书籍来寻找灵感、设计图案;有的小组成员中有人擅长计算机操作,负责使用图形软件呈现作品;有的小组则选择指派擅长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成员根据议定的创意制作实物。当学生完成作品后,在展示环节有的小组严谨地利用多媒体,将艺术图案的原型和设计过程展示出来。学生通过动画演示,看到单一图形逐渐旋转、平移、叠加、复制,最终构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造型,在赞叹创意的同时跟随作品再一次复习了课堂内容,获得了双重收获;有的小组成员普遍外向活泼,他们利用硬纸板和包装材料制作了立体的纸艺,并且以歌舞的形式更加生动有趣地表达创意,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艺术展览和文艺表演;有的小组则相对“低调”,他们在纸上精心绘制出了自己设计的艺术图案,像画展一样在班级展示并由小组推选出的讲解员和主要画手共同为同学们讲解自己的设计理念,他们详细的解说和认真的绘制获得了全班同学的一致认可。通过这样的任务安排,学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参与机会,并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途径,因此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并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以自己的方式满足内在需求,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点。同时,在开放性合作学习中,学生感受到了自己对集体的独特贡献,获得了更大的自信,有利于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应当科学设计引导问题,灵活构建学习情境,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更加开放性的任务形式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并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作者简介】李林献(1978— ),女,广西上思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新课改小学数学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