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和服药依从性的改善分析

2021-09-10张千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护理价值负面情绪心理护理干预

张千

【摘要】目的: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和服药依从性的改善分析。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20.01~2021.02,以此间在我院门诊治疗的艾滋病患者100例为研究主体,其中50例患者纳入参照组对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剩余50例患者纳入实验组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下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情况以及服药依从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的临床数据,实验组患者的负性情绪相比于参照组得到了更好的改善,统计值P<0.05;实验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参照组,统计值P<0.05。结论:基于心理护理干预在艾滋病患者当中的实施,可调整患者治疗心态,带动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促使患者病情得以更好的稳定,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负面情绪;依从性;护理价值

相关研究显示,基于心理护理干预在艾滋病患者当中的应用,可对患者存在的负面情绪及时调整,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带动患者的依从性,进而保证实施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在本研究当中,为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在艾滋病患者当中的作用,以我院2020.01~2021.01期间的100例艾滋病患者展开分析比较,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门诊治疗的艾滋病患者100例,研究时间段为2020.01~2021.01,其中50例患者纳入参照组对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剩余50例患者纳入实验组应用心理护理干预。

参照组:男女性患者的比例=45:5,年龄最大值、最小值依次为、57岁、18岁,均数:(37.39±5.28)岁。实验组:男女性患者的比例=47:3,年龄最大值、最小值依次为62岁、20岁,均数:(36.39±5.28)岁。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参照组:标准护理;实验组:心理护理干預,具体如下。①在护理干预工作开展期间,首先在患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要及时展开基线评估,全面掌握患者各项基线资料,病史以及用药禁忌,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整合家属建议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②在护理干预期间与患者及时取得沟通交流,正确对患者存在的负面心理进行评估,分析患者产生负面情绪的主要原因,从根本着手,引导患者发泄内心苦闷。换位思考,感受患者心理特点,以此来为患者制定相应的心理疏导方法,解决患者遇到的问题。③定期展开健康知识讲座,将艾滋病发病原因、感染途径、发展特点以及治疗方法进行明确,提升患者以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以此在后期抗病毒治疗工作开展期间,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及随访工作,带动患者的依从性。在健康教育工作完成后,还要对患者各项人际关系展开评估,根据存在的不足之处来对健康宣教方法进行改进。

1.3观察指标

比较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下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情况以及服药依从性。

负性情绪:以HAMA评分、HAMD评分为标准,对患者焦虑以及抑郁进行分析。其中,HAMA评分表示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分数越高,焦虑越严重。HAMD评分表示抑郁量表评分,分数越高,抑郁越严重。

依从性:从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以及不依从来对比,总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8.0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计量结果使用“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达,行t值检验;计数结果使用“百分比”的形式表达,行卡方值检验;P<0.05时,表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负性情绪评分

对比两组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情况,结果显示,护理后,实验组相比于参照组得到了显著的好转,组间数据相对比,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2.2依从性

如表2所示,经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P<0.05。

3.讨论

对于艾滋病,是危害人体生命健康以及社会安全的重大传染性疾病,目前针对该疾病尚无根治方法,只能借助药物的方式来对患者病情进行控制。但是基于该疾病的特殊性,社会普遍对艾滋病患者存在歧视的现象,进而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产生的负面情绪较为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的同时,还会使其对实施的治疗方案产生一定的排斥性,不利于治疗工作更好的开展。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比两组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情况,结果显示,护理后,实验组相比于参照组得到了显著的好转,组间数据相对比,P<0.05;实验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P<0.05。

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期间,结合艾滋病患者疾病发展的特点,全面注重了患者的心理疏导。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充分理解和感受患者存在的心理压力,加强对患者的鼓励和支持。积极倾听患者诉求,予以患者发泄的机会,以此来减轻其内心压力。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提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时解决患者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以此保证临床治疗方案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

综上所述,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期间,基于心理护理干预的措施,可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干预服务,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升患者依从性,促使患者病情得以更好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卡力曼·阿不都热合曼,马秀霞.研究心理护理对HIV感染合并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005(020):16,34.

[2]黄锐敏,杨艳艳.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监管场所艾滋病患者中的实施意义[J].吉林医学,2020,41(11):228-229.

[3]乔敬华.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5):221.

[4]杨玲妹.共情护理联合参与型护理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配合度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9,006(011):177.

[5]张亚萍.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辽宁医学杂志,2020,34(02):74-76.

猜你喜欢

护理价值负面情绪心理护理干预
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细节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及负面情绪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对改善惠州市精神病患者家属负面情绪的效果观察
小儿肺炎患儿实施气管内吸痰护理的有效性分析
“负面情绪”并非一无是处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法律案件中的法理和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