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美学视域下当代新乡村建筑风貌的思考

2021-09-10唐佳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5期
关键词:设计美学

唐佳

摘要:设计美学与乡村的融合既是乡村振兴战略所在,也是艺术在新时代发展的内在需求。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乡村建筑与设计美学的概念,借以贵州安顺云山屯为例分析我国乡村建筑其发展现状,提出新乡村建筑风貌的思考。在设计美学理念下借助艺术形态来唤醒与培育民众的文化艺术意识,挖掘乡村的美学价值,提高村民的艺术涵养。

关键词:设计美学;乡村建筑;建筑风貌设计;艺术文化

一、乡村建筑与设计美学概念

(一)乡村建筑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将目光投射于乡村,近些年乡村建筑风貌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整治与更新,从当前的乡建领域初步探索到当前乡村建筑艺术的多元性和复兴,我们对于乡村建筑的了解和认识也正逐渐变得更加紧密。所谓的乡村住宅建筑,即在农村地区建设的各种乡民住宅以及一些为了完善农村居民生活而修建的相关配套住宅,例如乡村活动服务中心、教育型建筑、相关的农业服务工厂房或者是养殖型建筑。

在我国城市化持续推进的过程中,大量的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入城,这就造成“空心村”和“留守村”的大面积涌现。原乡民自住私宅以及部分公共建筑(如村民活动中心、幼儿园、小学)一并组成了当下我国乡村建筑发展的领头羊和主导性组织板块。

(二)设计美学

如若用美学去定义乡村建筑,在十多年前我们看到的乡村风貌也许就是“千村一面”,而当今设计美学渐渐融入乡村,促使近年来越来越多现代材料结合乡土材料所建造的乡村建筑孕育而生,赋予了乡村建筑新的生命力与记忆点。这里谈到的设计美学针对于建筑景观领域,主要是通过形体、线条、空间、色彩、虚实关系以及比例关系的均衡凸显其个性特色和美学性,有效改变使用者的视觉印象、体验感受。而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建筑风貌设计也会直接受到一些例如民族文化、地区气候、政治、环境、哲学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所以乡村建筑风貌设计应因地制宜,务必以人为本,任何一个时代的建筑都要以当时人们的生活和审美观念作为设计的前提来设计建造,以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

二、文化需求与美学教育

乡村建筑本身就是乡村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载体,被认为是乡村的形象,乡村建筑和当地的自然景象和田园风光共同组合构成了美丽的乡村风貌。保护传统聚落的真实性和文化景观属性是满足人们深层文化情感需求的一种人文关怀,是人们生活的审美需求。

(一)建筑的文化需求

乡村人受到自我满足思维和定向思维的约束,已经不知道在新的自然人文环境下应当追逐什么样的建筑美学了,在他们的美学认知里很难有新的突破和超越。

在科技、材料、工艺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筑的物质需求明显大于建筑的文化需求,毫无疑问建筑的功能更被人们所关注,而建筑风格形式似乎处于从属地位。当然建筑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当我们讨论“形式追随功能还是功能追随形式”时,就是在探讨设计考虑的根本是形式还是功能,对此不同领域的建筑设计师都有各自的侧重点,但究其根本都离不开文化的依托。在乡村里,村民的生活习俗很大程度关系到居住建筑的功能,但如果建筑只是追求功能而忽略建筑本身的观赏性、可识别性以及地域性,最终将会导致“千村一面”,便失去了乡村的艺术文化价值。

(二)美学教育在乡村的缺失

当下农民家庭经济和收入较低是我国农村的一种普遍现象,这直接地影响着农民家庭和社会主体群众他们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所受教育程度越低其对于美学的认识和要求也就越低、见识范围也就越狭窄、对于空间的理解也就越浅,直接造成了农村地区的人们对于可见的建筑形状失去了判断能力,接下来会发生的一件事就是模仿。

其次,用于建设本身所产生的可支配经费非常少。最低的房屋建筑预算可能只有十几万盖两百平米的住宅直接可以入住,这对于当下的房屋物价水平和大量的人力资源水平而言基本就很难再对房屋建筑的美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最核心的问题是满足其遮风避雨,建筑是否漂亮也就不再受到关注。

三、新乡村建筑风貌设计的探索——以云山屯为例

现阶段,我国乡村建设存在着严重的风貌破坏,传统村落正面临衰落、消逝的厄运。如何保护传统村落的建筑风貌、延续乡村记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新农村”模仿城市联排别墅拔地而起现代建筑群,城市的物质形态和生活方式被生搬硬造到乡村里。

(一)以安顺市西秀区云山屯为例

安顺云山屯建筑形态丰富,依山而建,其建构材料适应喀什特地貌,以石材为主,包括片石屋面、块石墙身、条石台基、石砌铺台等。云山屯堡人迁居于江南地区,其空间形态和建筑特色受江南建筑的影响,采用木构架承重体系,结构型式为屯堡独有的穿枋抬梁混合式木质结构。砖、瓦、木、石等建筑材料有机联系使得建筑整体与细部融合。

而在云山屯三公里外的山下,一个“新乡村”孕育而生,新建建筑并未能继承传统建筑特色,建筑形态变化巨大,反而失掉了乡村的“基因”明显趋于城市化,与云山屯传统村落大相径庭。其建筑外立面用白色抹灰和局部贴面砖取代块石墙身,最大的改变是屋顶形式由单脊双坡屋顶变化为多脊双坡屋顶同时增设朝向街道的露台空间,木材也被清水混凝土所取代,唯一延续的仅仅只有片石屋面。

从建筑布局上,云山屯街巷功能布局尊卑有序,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店宅建筑以及所有的公共建筑都建造在地势平坦的主街两侧,相较之下在整个街巷功能作用中处于较弱势地位的住宅建筑多建于地势高差较大的支巷空间。支巷建筑则不受道路限制,选建于较宽敞的台地处,所以分布较为零散稀疏,呈点状分布。可见云山屯传统乡村的建筑布局在新乡村布局上得以延续,临街建筑大多成一字型布局,主要为店宅建筑,户与户之间没有间隔,在主街路段建筑较为密集,而在平坝区域多成独栋式分布,与云山屯传统建筑的布局形式有异曲同工之处。

(二)新乡村建筑风貌设计的美学思考

新乡村风貌要体现地域特色,乡村建筑设计要尊重当地的建筑形态,民居风格应与地域建筑风格和村庄传统历史建筑风格相协调,强化乡村地域文化元素符号。既要体现村落与自然环境融合,又要使新建建筑与原有建筑和谐共存,需要延续的不仅仅是建筑样貌,还有建筑功能特征以及村落的布局形式。乡村建筑的美学要素除了形体、线条、光影和色彩,也表现在其空间构图的关系中,也体现在当地村民的生活方式上。建筑形态不仅要满足村民的审美观,还应与村民的文化背景与认知结构相结合。

从美学角度上,新乡村设计应避免简单化和同质化。现如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保留着具有地域特点和乡土文化特色的景观和建筑艺术的中国传统乡村,如南方的吊脚楼、徽派民居、闽南土楼、西北高原的窑洞,这些在漫长历史中所创造出来的地域建筑已然成为了当地村民的独家记忆,这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熟悉感和归属感。乡村景观和建筑都具有精神上的美学意义,是一代代乡村人留存记忆的载体。避免让乡村建筑打造成为城市建筑的山寨版,留存乡村意象,把乡村设计得更像乡村,如果新乡村设计把差异化、多样性的空间环境变成了均质的建筑景观,那么丰富的乡村生活方式必然面临简单化和模式化。

参考文献:

[1]梁梅.无处安顿的乡愁——新农村设计的美学思考[J].创作与评论,2016(18):99-103.

[2]倪太婷.建筑美学中的“乡村维纳斯效应”——浅谈建筑的文化需求[J].美与时代(上),2012(06):70-72.

[3]文逸琪. 貴州安顺云山屯传统聚落的地域适应性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

[4]高宜程,周俊含.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庄风貌设计的八项基本原则[J].城乡建设,2021(03):65-68.

[5]杨逸舟. 基于传统园林建筑美学的乡村民居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实验[D].四川美术学院,2019.

猜你喜欢

设计美学
论无印良品的设计美学
探议湘西土特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设计美学内涵
对会展设计中美学意义的探讨
现代汝瓷茶具设计研究
包豪斯对当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浅析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设计美学原理
设计伦理与现代设计美学的构建
论设计美学在动画中的价值体现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现代设计中对荆楚文化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