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教育扶贫的“四五三”工作法
2021-09-10姜意安
姜意安
英山县紧扣“义务教育有保障”总目标,以“扶智+扶志”“助学+助教”为重点,聚焦“四个整合”,实施“五大行动”,实现“五个确保”,助力“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聚焦“四个整合”,全员入学有保障
整合资助资金,实现全覆盖式资助。连续5年,英山县学生资助资金逐年增长,2020年,全县精准资助学前到高中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8177人次,发放(免除)资助资金3114.57万元,其中资助建档立卡学生30147人次,发放(免除)资助资金2153.4万元。向2926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贷款2340.74万元。落实国家营养餐计划资金1796.78万元,向46052名农村中小学学生提供免费营养餐。将非普惠性幼儿园、无学籍或学籍不对应等贫困学生资助资金纳入县级整合专户支出,全额统筹义务教育走读生生活费补助缺口,实现国家资助政策覆盖不到的地方,县级统筹兜底。
整合项目资金,实现全触角式建设。将“改薄”項目、教师周转房项目等资金整合用于薄弱学校改造、提档升级。统筹整合资金,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依托现有小学富余的校舍新建、改扩建附属幼儿园。2016年以来,英山县累计投入4083万元,对全县78个精准扶贫村所在地的47所学校进行改造升级,重点解决教学用房、辅助用房、运动场地、安全设施等,实现校园全封闭,“三防”设施全达标。争取200套教师周转房项目,重点解决贫困村学校教师住房问题。
整合社会捐赠,提供全方位式帮扶。县教育局积极为薄弱学校争取社会捐资助学。“滋蕙计划”、葵花助学、顺丰公益基金“莲花助学”、海伦堡基金“海伦助学”、北京华宇基会爱心助学、“中国南山爱心助学”、英商联盟爱心助学、白莲河库区群众教育扶助、迎驾教育基石奖等项目纷纷落户英山。2020年已为2635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落实社会捐助资金298.6万元,已对98名优秀教师进行奖励。
整合优质资源,促进全频道式育人。一是整合县内城乡教育资源,实施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实施向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支教送教活动,即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乡镇中心小学到村小或教学点送教。二是整合省内对口帮扶英山县的重点高中、中高职院校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师资培训,通过置换、跟岗、交流等累计培训教师1000多人次。
实施“五大行动”,贫困阻断有力度
多措并举,实施贫困学生关爱行动。严格遵循中央和省市标准,落实“政策找人”和“人找政策”双向行动,确保惠民助学政策到户到人“全覆盖”无遗漏。将《全国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在籍学生数据、各学校在校生数据与《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的学龄人口信息(2-22周岁)、民政、残联等最新信息库进行无缝对接,筛选比对确定可享受资助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做到“不漏一人、不落一项、不错一个”。
整县推进,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行动。一是全面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确保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二是对照78个贫困村所在地学校的“全面改薄”规划,实施验收销号制度,按期完成学校校舍、教育装备、运动场地、生活设施等新建、改造升级工程。三是综合考虑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科学规划学前教育布局,扩大学前教育覆盖面,确保适龄儿童幼有所育。四是积极谋划重点项目,推进城区布局调整,切实解决城区大班额问题。五是采取学校主导,县教育局奖补的方式,大力推进完善美丽校园“五化”工程。全县中小学基本实现校园“硬化、绿化、亮化、文化、美化”目标。
注重实效,实施信息化提速行动。一是加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扶贫”工作模式,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偏远乡镇学校,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人人通”。二是主动协调运营商,利惠贫困学子。在线上教学的日子里,县教育局积极协调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降费提速送流量,对特困学生免费送智能手机联网上课。三是进一步扩大“在线课堂”开设规模。创建教育云平台试点学校,采取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光盘授课等多种形式,促进农村小学(教学点)全面开科、开课。
训用结合,实施乡村教师提升行动。一是按照“缺额全补”的原则大力补充教师。2015年以来,全县补充教师661人。二是全面培训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师。“国培”“省培”“市培”项目重点向贫困村所在地学校倾斜,实现贫困村所在地教师全员培训。三是加大对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支教力度。开展名师定期送教下乡活动,将特岗计划和山区人才计划向贫困村所在地学校倾斜。四是提高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师待遇。落实乡镇镇区学校、农村完小、教学点教师每人每月300元、400元、600元生活补助政策。执行乡村教师周转房优先制度。
创新方法,实施家庭“明白人”培养行动。一是加强贫困家庭学生职业技术教育。引导初中毕业没有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进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二是加强贫困家庭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整合教育、人社、农业等全县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资源,以县职教中心为主阵地,对贫困家庭“明白人”开展实用、实效的职业技能培训。三是开展产教融合,服务县域经济发展。采用“外引、内培、聘请”三种方式,提高县职教中心“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四是适应社会需求,开办特色专业,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落实“三大举措”,群众认可有形象
结对帮扶,落实“五包五保”责任。一是按照军事化管理的要求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包保责任。二是建立四级包保机制,县教育局班子成员带领股室及县直学校包乡镇,乡镇中心学校负责人带领管理人员包学校,学校负责人带领中层干部包村,班主任带领科任老师包户包生。开展“五包五保”,即包信息核查,保档案资料准确率;包防流控辍,保入学巩固率;包政策宣传,保教育政策知晓率;包助学政策落实,保学生资助覆盖率;包“明白家长”培训,保群众评估满意率。三是对留守儿童、学困生给予关爱教育,在保证“无学生因贫失学”的基础上,确保所有特困学生都有帮扶资助人员结对帮扶,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灵陪伴,落实扶贫扶志扶智要求,争取精准落实社会资助。
统筹协调,形成教育扶贫合力。建立教育扶贫专班各成员单位定期会商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联系爱心企业、社会团体、爱心人士对特困家庭子女实施“一对一”帮扶。依托“教育关爱基金”,广纳社会爱心,帮扶贫困学子,关爱留守儿童、残疾少年儿童、随迁子女就学与生活,在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中做到“三全三走进”。
常抓不懈,常态化开展励志教育。积极开展励志成才教育,让贫困家庭子女家贫志不贫,塑造贫困家庭子女健康的人格心理。通过班、团、队开展丰富多彩的励志、感恩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培育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爱国奉献”的品德,培养受助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实现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目的。
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英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县教育人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全力推进、决战决胜县域脱贫攻坚战,英山县基本实现“五个确保”,即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因贫辍学、适龄儿童幼有所育、乡村教师待遇有保障、办学条件有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有提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黄冈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英山县教育局被评为先进单位。在黄冈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扶贫办组织开展的“黄冈市事业单位脱贫攻坚记功表彰活动”中,英山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吴永友被推荐为记功个人。
责任编辑/王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