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方法
2021-09-10张蓉
张蓉
摘 要:當前,我国高校都开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对学生的哲学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对于大学生来讲,我们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呢?本文通过学习培根、笛卡尔的认识论,探究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切入点,转变思维方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培根;笛卡尔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其理论与实践翻天覆地的改变了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在中国面临的广泛而深刻的国内外形势和严峻的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社会思潮,用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主动地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中。
一、关于哲学
(一)什么是哲学
谈到哲学,总是免不了提起“神秘”、“深奥”这些字眼。这是对哲学的一种错误印象。哲学究竟是什么?一番令人深省的话,会令我们感到充满了智慧,富有深刻道理。由此可见,哲学是一种智慧,是对智慧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就是对智慧本身的强烈的、无私的热爱,即“爱智”。“爱智”的哲学所探求的问题,是研究和反思人们视之为平常、视之为理所当然、经常面对的问题。也就是对不言自明问题的分析。
电视剧《武林外传》中吕秀才有这样一段台词:“你是谁?姬无命吗?不,这只是个名字,一个代号。你可以叫姬无命,我也可以叫姬无命,他们都可以。把代号拿掉之后呢,你又是谁?……当我用我这个代号来进行对话的同时,你的代号也是我,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是否意味着你就是我,而我也就是你……我和宇宙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宇宙是否有尽头?时间是否有长短?过去的时间在哪里消失?未来的时间又在何处停止?我在这一刻提出的问题还是你刚才提到的问题吗?” i如果从非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些问题荒诞、可笑、无聊至极。然而在这些追问中,却蕴含着许多的哲学问题。黑格尔说:“哲学思维无论与一般思维如何相同,无论本质上与一般思维同是一个思维,但总是与活动于人类一切行为里的思维,与使人类的一切活动具有人性的思维有了区别。” ii也就是说,哲学思维就是对思想的思想,对认识的认识。
(二)哲学思维方式
哲学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恩格斯说:“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以及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像及概念,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 iii我们在观察和分析事物时,要学会从事物自身的一般联系和动态发展中去思考,抵制孤立的、静态的、片面的观点;要学会突破事物的内在框架,从熟悉的思维中跳出去,从生成论的思维方式出发。
二、弗朗西斯·培根的认识论
培根的认识论主要是为科学提供哲学的方法论基础,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他认为科学知识是对自然的原因和规律的了解,了解这个原因之后,就可以支配和命令它,使自然规律为人类的利益服务。
(一)归纳法
培根认为发展新科学的关键是要有科学的归纳法。培根的归纳法与亚里士多德的先验的三段论的不同首先在于出发点的不同,他是建立在对感官事物的广泛的收集上的。培根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法既没有充分证据,又没有考虑思想与具体环境的符合性,因此演绎的步骤越多,结论越脱离实际,越没有实用价值。
培根认为感性经验是手段也是源泉。他极度推崇归纳法在科学发现和证明中的实际应用,认为一切科学理论都源于经验和实践,同时也要接受经验和实践的检验。从感觉经验到科学知识,不用预先定义任何天赋的观念,用经验就可以证明一般原理的真实性,并且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广泛的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按照正确的规定和方法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在许多共同的事物中找出它们的共同规律,最后循序渐进的稳步上升到普遍原理。培根还引入了排除法,以改善枚举归纳中缺少示例的缺点,使我们通过偶然关联和本质关联现象之间不可避免的联系,了解事物的客观规律。
为了克服感性缺陷,理性也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培根注重实践的应用,并且注重实验方法的作用。实验的重要作用在于其探索事物比用工具更准确、更真实。与偶然不同的是,实验通常是在人类创造的特殊环境中进行的,在相同或不同的条件下,能使同一现象反复出现。因此,实验的方法比一般的观察方法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实验不仅是发展科学知识的途径,也是证明真理的重要途径。他不关注感官的直接感知,只是让感官在实验中负责判断,并使实验做好判断事实的工作。所有对自然的真实解释都来自于精确而严谨的实验和恰当的例子。只有通过实验的方法,才能验证和分析被感官所证实的东西,才能真正触及事物的本质及规律。
(二)“四假相”说
培根重新定义归纳法的必不可少过程的是要将头脑中的一切偏见驱逐出去。培根认为,传统哲学和经院哲学只能够谈论、争辩,只在思辨领域中展开,注重逻辑,却没有实效。人们的思想固步自封,只为迎合世俗需求和判断。
他用“四假相”说批判阻碍人类认识发展的思想障碍,提出无偏见的、科学的、客观的认识世界的新方法。(1)“种族假相”指人性的缺陷,科学需要客观,不能把人的感性和理性作为衡量外部世界的标准;(2)“洞穴假相”指个体差异造成的缺陷,因个体地位、视角观点和思维方式所造成的主观局限,构成了每个人的“洞穴”;(3)“市场假相”指语言交际中的偏差,某些语言因定义不准确和误用而产生语义迷失;(4)“剧场假相”指繁杂的哲学思想理论造成的错误,历史上的哲学思想就像舞台上的一场场戏剧,你方唱罢我登场。
三、勒内·笛卡尔的认识论
(一)普遍怀疑
笛卡尔认为怀疑是普遍的。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不可质疑的确定性,都是他怀疑的对象。《第一哲学沉思集》中阐述了他的怀疑三部曲。
首先,對感官的怀疑。我们周围的世界都是感觉到的现象,如海市蜃楼般被感觉欺骗的事情常有发生,所以感觉是不可靠的,具有不确定性。其次,我们能确定自己的身体活动,也能在梦中感觉到自己。但我们无法确切区分觉醒和梦寐的界限。梦中所见皆为幻象,都可以在外物并不存在时发生,或者说,外物是否存在本身就是值得怀疑的。最后,数学观念是永恒正确的。“因为,不管我醒着还是睡着,二和三加起来总是形成五的数目,正方形总不会有四条以上的边;像这样明显的一些真理,看起来不会让人怀疑有什么错误或者不靠谱的可能。” iv数学作为思考的结果,是一种未经论证的印象,也是可以质疑的。笛卡尔并没有怀疑理智力本身,没有怀疑那些数学真理本身,而是怀疑这些真理是否能够被应用于外物。
笛卡尔怀疑的出发点是中世纪经院哲学中的各种观点及论证方法。笛卡尔认为,“经院哲学的三段论,只能不加判断地讲些不知道的东西,顶多只能证明已知的东西。但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必须首先在人的认识中找到一个最确定、最可靠的(清楚明白的)支点,才能保证由此推出来的知识也是确定可靠的。” v
笛卡尔并不是简单的怀疑一切,他怀疑的目的是为了消除一切偏见,找到能够用来建立一切知识的基础,找到前人包括他自己之前产生错误的原因。抛弃自己以前曾经赞同的那些纷纷扰扰、相互矛盾的观念,将头脑清空,经过理智的检验,重新容纳新的、正确的思想。
(二)“我思故我在”
由怀疑出发,思想能否怀疑自身?笛卡尔认为,思想可怀疑思想的对象,但却不能怀疑“怀疑”这一活动本身。当思想在怀疑时,思想可以怀疑思想的一切对象和内容,但却不能怀疑“我在怀疑”这一活动。“我”作为怀疑的主体,进行怀疑这一活动,就可以确定“我”是存在的。
“我思”是自我意识,即反思的意识。一切思想活动的核心是反思的“自我”。笛卡尔首先是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之后,通过自我的存在进一步发现上帝和外部世界的存在。因此,最关键的一步是发现和认识自我。如果我们想了解外部世界和自我,必须要有自我意识。主体是拥有自我意识的一个东西,主体是一个能动的东西,主体认识客体的能力与主体本身是分不开的。笛卡尔的怀疑是在理性之下的怀疑,它的目的是发现真相和获得准确的知识,在怀疑之后,使人们作为理性的人而存在。根据自己的理性评价,遵循正确的方法去认识事物,建立起科学完备的知识体系。
四、启示
亚里士多德和经院哲学,几千年来一直被视为经典。培根和笛卡尔批判古人留下的知识和“权威”的思想理论,让他们跌落神坛。马克思作为无产阶级运动的伟大导师,本人就是一位具有一定反叛精神和彻底的批判精神的人。他彻底划清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原则界限,创立了唯物史观。因此,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首要原则就是要有批判的精神。
我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和创新培根的科学知识和实践方法。培根归纳法的当代价值不仅适用于探索新知识的过程,还要坚持实践出真知。并且在发现或证明某一特定的知识或理论的不断深化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只有这样,科学归纳法才能在实践中证明其理论的正确性。我们要基于对自然规律的尊重,通过不断实践、积累经验、获取自然知识理论,逐步深化提升,最终运用实践理论指导实践,促进理论的不断创新发展。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从东方到西方,哲学家们对于“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的问题的讨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培根的“四假相”说要求人们在思想中进行改革,克服人性在认识和判断事物时的主观强加的意识和思想,要从先入为主的错误思想概念中挣脱,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认识世界,既要做到符合事物的规律,又要客观地看待自身的立场和知识结构,逐步形成科学的哲学思想。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发展的态度,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有不同的理解。人们面临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和现实问题,解决这些任务和问题的方式也不尽相同。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某个地方的实际问题,得出的结论应当根据时间和地点作出改变。
“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者”等试图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误读和曲解。以笛卡尔的普遍怀疑的角度来看,我们在解读马克思主义时所持有的怀疑的态度,是要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反思意识。我们进行反思的目的,不是为了怀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而是借助这种方式,试图寻找马克思曾经在这条道路上探索的路径,以便在此基础上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永恒的真理,绝不允许把自身概括为几个简单的公式,它的本质和生命力在于它是一种永恒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的滚瓜烂熟并机械的加以重复的教条” vi。正是由于世界各国杰出思想家的创造性阐释,马克思主义才永葆生机。
注释:
i 尚敬导演、宁财神编剧,电视剧《武林外传》部分台词
ii 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8、39页
iii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0页
iv 【法】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8页
v 陈修斋等: 《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6 年
vi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5年版,第681页
参考文献:
[1]叶斌:《笛卡尔与认识论转向》,世界哲学,2018年,第六期;
[2]邵广文、崔唯航:《从现成到生成一论哲学思维方式的现代转换》,《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3]汪洪章∶《戴震学术的目的和方法———兼论其与笛卡尔哲学的相通性》,东与西
[4]池元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版
[5]李蜀人:《论弗兰西斯·培根科学主义认识论的作用和意义(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版
[6]李其瑞,冯旭 :《培根的“新工具”、法律格言与普通法的近代化》,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1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