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本科院校科研团队建设研究

2021-09-10郭楚童

客联 2021年5期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

郭楚童

摘 要:一直以来,民办本科院校的科研基础薄弱,起步晚,起点低,综合实力有限,竞争力弱,强化科研团队建设是做好科研工作管理的重大举措。本文拟通过分析民办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的活动特点,剖析其科研团队建设的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改善民办本科院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科研团队;团队融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院校教师队伍。促进跨学科、跨单位合作,形成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明确了高校建设高水平的重要性,也为科研团队建设指明了方向。对于民办本科院校而言,它的科研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科研基础薄弱,综合实力有限,想要做好科研工作,必须重视并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如何提升团队科研水平成为了民办本科院校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民办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的活动特征

民办本科院校的科研发展一直受限于其薄弱的基础,科研团队建设尚处于起始阶段,科研团队的管理活动也呈现出不同于公办院校的特征,具有其自身固有的特色。

1.应用性。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本科院校多以“应用性”研究为主,缺乏理论研究竞争优势。

2.地域性。民办本科院校的科研活动大多立足地方,充分利用地方性的社会文化资源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积极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

3.不稳定性。由于民办院校教师队伍自身的发展特点,其流动性远远高于公办院校,因而使得科研团队在进行科学研究期间常常会因为成员离职等原因变更团队成员,不利于科研团队长期的管理的发展。此外,民办院校科研团队的组建通常是为了某个科研项目的研究,而并非以长远的科研追求、交融互助为基础而组建,项目结项后往往团队也随之解散,科研团队也会随着某些项目的结项和立项不断地变化。

4.单一性。目前,很多民办院校科研团队的组建大多是跟随项目的需要,往往由项目负责人从自己所在的院、系寻找团队成员,而院、系设置一般按照专业来划分,这就使得科研团队中的成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大幅度相似,学科背景单一,缺少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缺乏多元化的基础理论作为支撑,同时,也缺乏与政府、其他院校及企业间的合作,很容易形成保守的学术思想,闭门造车,不利于科研团队的创新和发展。

二、民办本科院校科研团队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民办高校的资源整合,提升科研产出

民办本科院校科研最大的短板就是资源有限,创建科研团队,首先能整合人才资源,将不同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及职业履历的人才整合到一起,充分发挥各自领域的长处及集体智慧的力量,实现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整合,提升重大项目申报成功的可能性,也有利于拓宽学术视野,更好地完成科研任务,提升科研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其次,能整合有限的经费资源,民办高校科研经费及其有限,科研团队的建设,有利于凝聚科研力量,集中资源,对重点领域及重点课题给予更多的经费政策倾斜。第三,有利于打造特色团队。民办本科院校根据团队的实际需要和社会贡献,打造出有自己特色的团队,给予团队各种政策支持,帮助团队争取更多的资源,促进科研团队与政府、企业间的合作,政府及企业为科研团队提供更好的科研平台,科研团队也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学研的可持续发展及科研成果的转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有效促进民办高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提高教学水平

民办本科院校多以“应用性”研究为主,立足于地方及区域经济发展,以求得自身发展空间。民办高校通过创建高效的科研创新团队,充分利用团队成员的不同专业、不同的知识结构及他们对待科研的态度,在学术交流、研究和探讨的过程中碰撞出不同的思想火花,突破固定的思维格局,能有效促进民办高校学科建设的长远发展,使教科研体系更趋完善,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升教学水平,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三)有利于开发民办高校创新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民办高校科研团队建设,有利于推动其积极交流、勇于探索、追求創新的学术氛围的形成,学生在这样富有探索创新精神的氛围中学习,能够很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开发求知欲,拓宽知识面,发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产生新思维,发现新事物,由填鸭式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探索新知识新领域,成为新生代的创新创业人才。也为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有效地提升了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三、民办本科院校科研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资源投入有限,团队建设难以持续进行

民办本科院校相对于公办本科院校,在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经费投入等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劣势和局限性,综合竞争力不高,很难申请到省部级以上的重大、重点项目,从而缺乏财政的有力支持,而民办院校本身科研财力有限,从而制约了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的发展,科研团队建设缺乏资金来源,制约了团队建设的持续发展。

(二)缺乏浓厚的学术环境

首先,由于缺乏政府财政的经济支持,院校自身的科研投入与产出失衡,虽然民办本科院校逐步形成了教学和科研齐头并进的势头,但是很多民办本科院校对于科研都感到力不从心,举步维艰。其次,由于由于民办本科院校办学时间短,起点低、平台资源有限,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到校外学习交流的机会也相对较少,也很少举办或广泛参与学科研究前沿的学术报告会,同时,由于各学科专业的独立性,不同学科专业之间、交叉学科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协同机制,使得各学科科研团队学术合作、学术自由的分为不够浓厚。第三,缺乏优秀的科研带头人,由于民办本科院校大多是刚毕业的研究生、少部分的中级职称的老师和公办学校退休的教授,这就形成了民办本科院校特殊的教师队伍结构。由于民办本科院校大多数教授缺乏科研的能动性与带头性,可以担任团队带头人的少之又少; 而年轻的老师科研能力不足、经验缺乏,迫于评职称的压力,虽愿意积极参与科研,但难以担当大任。

(三)激励机制单一

民办本科院校的科研考评激励,大多数以个人申报的项目或专利、个人发表的论文为主,针对项目或专利的负责人或论文主要作者给予一定的金钱奖励,优先提供职称的晋升;对于科研团队成员参与分工与合作的机会、参与学习进修的机会、自我实现的机会等无形激励非常匮乏,科研工作量化考评,忽略了精神激励的作用。民办本科院校科研考评在评估方法、评估标准及评估制度体系方面经验不足,考评激励机制单一,对团队成员科研生涯的发展和科研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

(四)科研交流渠道不畅

民办本科院校单一的科研组织在诸多的资源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劣势,但是相对于企业和地方政府,它又拥有明显的知识和人力资源的优势,如何将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财力及资源优势与民办本科院校的知识及人才优势科有机地结合,民办本科院校一定要“走出去、引进来”。目前,民办本科院校在打通与企业、政府的合作渠道方面存在着非常多的困难,科研交流渠道不畅通,难以形成“产—政—学—研”一体的科研模式,大大降低了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和社会服务能力。

(五)科研方向分散,科研相对封闭

民办本科院校科研团队效率低,没有发挥团队的合力作用,承担课题少,学科之间没有做到相互渗透,交叉学科难以融合,科研创新难度大,缺少有特色有竞争力的学科群。科研团队带头人缺少创新目标的牵引,对整个团队的发展难以产生合理的支撑,科研团队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成员大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热门课题选择研究方向,成员之间单打独斗现象普遍,各自为政。另一方面,民办本科院校教师普遍存在教学工作量大的情况,科研团队成员大多需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成员之间各自为政,沟通程度较弱,分享程度较差,科学研究相对封闭。

四、民办本科院校科研团队建设的改进措施

(一)借助产学研平台,助力科研团队发展

民办高校教育应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推动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努力搭建產学研平台,加强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及其他高校之间的合作。通过合作平台,让科研团队成员“走出去”,加强与科研单位及其他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到其他有成功经验的优秀单位实地考察学习,集思广益,拓宽学术思维,取长补短,不断提升团队和成员个人的专业基础和科研能力;深入社会实践一线,参与企业实践活动、到企业挂职、为企业提供专业培训等,加强与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动,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带出去,与实践单位共同商议解决,集思广益,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此同时,科研工作的开展也需要“请进来”,从企业单位邀请一些实践专家到学校进行访谈、交流与合作,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融入到科研工作中,使科研工作立足现实,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校企双方也可以项目为纽带,开展深度合作,企业项目投入适当的科研经费,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资金压力,有力的促进了科研团队建设,真正实现产研合一;另一方面,民办院校也可以邀请科研单位或其他高校的学术专家、教授学者进行讲座和培训,传授科研经验,进行科研交流,及时了解学科研究前沿和研究动态,更好地促进科研团队工作的开展,促使科研团队可持续发展。

(二)促进知识融合,实现学科交叉

民办本科院校科研团队主要是由专业教师、学校行政部门人员及少部分企事业单位人员构成,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和知识结构,如果在科研过程中定位和分工不明确,容易产生矛盾,不利于团队合作。民办本科院校应进行积极引导,建立知识融合渠道,促进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分享,对不同的学科体系造成的价值分歧和思维差异应给予包容和尊重,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深入交流科研经验、科研技巧等,减少不必要的观念冲突,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民办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的本质也是一种知识的交流、共享和积累,团队成员将个人知识转化为团队知识,逐步实现团队知识的积累,更好地促使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民办本科院校不仅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更要依托社会大环境进行团队的建设管理,鼓励交流合作,借助创新创业大平台,有效促进学科教育、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链的有效衔接和共同促进,提升课堂活力,通过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让更多的不同专业方向和研究方向的老师参与指导,在指导过程中促进学科间知识的交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增强了科研团队的凝聚力,发回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更好地促进知识融合与分享,最终实现学科交叉。

(三)健全科研激励机制,完善科研评价标准

民办本科院校的科研基础相对薄弱,科研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职称晋升需要,缺乏可持续的动力,健全的科研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教师和科研团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因此,民办本科高校应根据学科、团队等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有弹性的考评激励机制,给予团队领导人更多的自主权,将团队考核和个人考核有机结合起来,给予一定的人事奖励、成果奖励或科研经费奖励等,创造一个有活力的宽松和谐的科研环境,充分调动团队的主观能动性。除了经济奖励外,还可给团队成员提供一些获取知识、对外交流培训和自我实现的机会,将科研团队打造成一个学习型团队,不断提升成员的科研能力。民办本科院校也可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给予一定的激励,促使科研成果的应用,使科研成果更具实践性和实现价值的提升。通过一系列的科研评价和激励措施,最终使团队科研工作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民办本科院校的科研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时期,科研团队的建设刚刚起步,基础薄弱,缺乏经验,存在较多的问题,民办高校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借助产学研平台和创新创业大环境,促进团队融合,提升团队效率。

参考文献:

[1]姜春晓,刘琳.新时期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8(4) : 218-219.

[2]邹波.民办高校高水平学术团队的培育模式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16(10) : 137-140.

[3]剧静宜,史政海.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团队建设研究.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9 ( 9) : 79-81.

[4]娄自强,王建伟,娄立志.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8,21( 4) :31-36.

猜你喜欢

民办本科院校
谈新建民办本科院校内涵建设中的突出矛盾
新建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积极心理学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民办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促进双师型教师建设
民办本科院校创新教育环境下文献检索课开设探析
转型期民办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民办本科院校创建特色大学的思考
民办本科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体系构建
中华传统文化类社团在民办本科院校发展路径的研究
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