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流泪的女孩
2021-09-10刘芝杏
刘芝杏
很意外,今天收到了一封信,信封上的字虽然有些稚嫩,却工整清楚。当看到寄信处写的是“北流市××镇××小学”时,我便知道写信的人是谁了,肯定是那个流泪的女孩。
上个月我送课下乡,那天风有些大,但是阳光明媚。在对接老师的指引下,我来到上课的班级,学生们静静地候着。我的出现引发了一阵小小的骚动,一双双天真无邪的眼睛看着我。我从容地做着各项课前准备工作,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我抬腕看看表,离上课还有五分钟,为了缓和有些紧张的气氛,我决定分享一首好听的音乐——《天之大》。这是一首赞美母爱的歌曲,我想用这首歌为接下来要上的内容《慈母情深》预热。动听的音乐在教室里回荡,我扫了一眼台下的学生,不经意间发现有个女生正在偷偷抹眼泪。我突然想起来,这个班级的老师曾提起过,学生当中有很多留守儿童,可能我放的音乐勾起了她思念妈妈的情愫。我立刻将音乐声音调小,将学生们的思绪带回课堂。
上课的音乐声响起,我正式开始上课了。课堂教学按照我的预设顺利地进行着,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正当我满心欢喜准备结束整堂课的时候,状况出现了。我随机请坐在中间的一个女生起来:“请你来读一读这句描写母亲的句子,好吗?”女生迟疑着,有些不太情愿地慢慢站起来。我定睛一看,这不就是刚才那个偷偷抹眼泪的女孩吗?
“老师,她是近视眼,看不清楚,读不好的!”坐在她前面的一个男生大声告诉我。紧接着,其他学生也跟着附和:“对啊,她读不好的。”喧闹声中,女孩的身体微微颤抖,眼睛几乎贴在了课本上,她神情更紧张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此刻,只要我示意她坐下,我的课堂自然可以按照原计划进入下一个环节,但我并没有这么做。我向这个女孩走了过去,搂着她的肩,轻声说:“没关系,我们慢慢读,你可以的!”我又转过身对着全班学生说:“老师相信,她也和大家一样能读好,让我们用掌声鼓励鼓励她好吗?”
很快,大家用掌声代替了喧闹声。我微笑着望着女孩,但她还是低着头,两行清泪挂在脸上。我心跳加速,脸上也开始火辣辣的,心里有个声音在告诉我:“绝不能放弃!”我站在她旁边,握着她的手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我和你一起读,好吗?”
女孩慢慢抬起头,我能感觉到手心那只小手正慢慢变得温暖,不再颤抖了。我带着她一句一句地读,她的声音虽然很小,但是读得很清晰,我为她竖起了大拇指,同学们也自发地为她鼓起掌。
“老师,你说,我妈妈能听见我读书的声音吗?”读完后她小声问我。
我和她四目相对,那是一双多么渴望关爱的眼睛啊!我鼻子一酸,肯定地说:“能,一定能!你多练习几次,等读得更好了,再读给妈妈听!”
“那……老师我可以再读一遍吗?这次我自己来。”女孩试探着问。
“当然可以!”我微笑着应允。
教室里響起了女孩响亮的读书声,只见她双手捧着书,微微昂着头,自信地读着。读书声刚落,教室里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那是同学们对她的赞美与鼓励。
我回到讲台对着全班学生说:“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当中很多人的妈妈外出工作,你们在家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有出息的人,这是你们妈妈的期盼。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感受一下伟大的母爱!”我相信,经过这件事,学生们对母爱会有更深的感悟……
拉回思绪,我轻轻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自制的贺卡,简单而精致。贺卡上写着短短几句话:“刘老师,谢谢您!妈妈说我读书读得特别好。”我读着女孩的信,眼前仿佛又出现了她勇敢读书的样子,心中很是欣慰。
(责编 蒋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