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与高校统战工作融合发展的学理建构

2021-09-10黄斐斐邓瑾儿张涵

关键词:媒体融合创新

黄斐斐 邓瑾儿 张涵

摘  要:高校统战工作历来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对于推动高校党的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在新媒体背景下,从理念融合、创新融合和机制融合三个维度出发,通过加强队伍建设、整合创新资源、畅通传导机制等手段,强化统战教育引领作用,打造高校特色统战文化,推进新媒体与高校统战融合发展的学理实现,做好融合大文章,构建统战新格局。

关键词:媒体融合;高校统战;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加强对统一战线成员的教育引领,关键是不断夯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思想政治基础。高校历来是统战工作的重要阵地,影响着党统一战线的全局部署,做好高校统战工作,是实现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为切实将十九大精神转化为做好统战工作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必须增强改革创新本领,特别是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新媒体是一种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介,在“大统战”的格局下,将其纳入高校统战工作的视野,对提升统战工作质量、创新统战工作方法,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

近年来,广东省各高校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在新媒体发展与深入的大背景下,从统战学、传媒学等“学科交叉”的视角构建高校统战新媒体研究范式,并以“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支撑,依托网站、微博、公众号及APP等新媒体平台,建设、拓展互联网工作阵地。新媒体与高校统战融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积累已经达到一定的“阈值”,运用新媒体开展高校统战工作也成为了适应新形势和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为充分利用和发挥新媒体平台的矩阵优势,丰富高校统战工作的内在意蕴和表达力量,各高校应推动新媒体与统战工作融合发展,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等举措,实现各种媒介资源与统战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媒体传播创新与统战工作实践的协同联动,打造一条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统一战线。

一、学理嵌入:新媒体在高校统战格局中的目标定位

新时期的“大统战”格局下,党中央对加强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统战工作的地位也逐渐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高校不仅是党员干部的坚强阵地,而且党外知识分子相对集中,汇集着党外各方面代表人物,是统一战线培养、选拔代表人士的源头和重要基地。同时,高校作为统战对象集聚和各种社会思潮萌发与交锋的重要场所,在新媒体环境的冲击下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统战工作要紧跟时代发展,无法绕开“新媒体”与“高校统战”的研究。如果说融合初期的发展尚可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那么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新媒体与高校统战融合发展迫切需要前瞻性的理论指导,要实现新媒体与高校统战的融合发展,首先要明确新媒体在统战格局中的目标定位。

新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从形式融合、内容融合升级至体制机制融合,媒介技术和媒体形态经历了一个“裂变式”的迭代,导致高校统战学研究明显滞后于媒体融合发展的现实,业界“领跑”、学界“追赶”成为融合发展研究中的突出问题。当前,关于新媒体在高校统战工作中的作用可以按照理论模式、实践值域两方面进行划分(见表1)。

从目前情况来看,现有的理论构建显然不能适应新媒体与高校统战融合发展的实践需要,不仅影响其发展定位与方向,更制约了二者融合发展的深度。新媒体和高校统战融合发展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深度互动,以更深刻的认识把握新导向,找准新定位。将“新媒体权力论”应用于“新媒体语境下的高校统战工作研究”,将“新媒体工具论”应用于“高校如何运用新媒体开展统战工作”,建构高校统战新媒体化的一般理论与特殊媒介。

(一)新媒体权力论:守好思想阵地,形成统战合力

新媒体的出现推动了社交网络互动过程的发展和整体结构的改变,互联网中的个体在进行自我表露、互动交流时,其选择的方式和最终的结果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于社交网络本身就建立在虚拟性、发散性的平台上,这就决定了个体在选择自己角色的行为方式时大多采取具有符号性、表意性的手段,使得社交网站成为个体自我呈现的广阔平台。互联网作为一块正在加速发展的思想阵地,当网络空间充斥着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变体的强烈冲击,某种程度上物质技术理性就应该逐步上位,实现对“个体人”的控制,使得主体理性掩旗退场,这就是所谓的“新媒体权力论”。

在新媒体逐步占据传播渠道主流地位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统战势必无法回避这把“双刃剑”所带来的的各种矛盾、冲突,以“新媒体权力论”为基础理论进行高校统战工作研究,是对新媒体时代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的困境、瓶颈做出的回应。高校统战工作者需要在“大统战”背景下,将高校统战新媒体化内置于新媒体信息化的进程当中,理性回应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统战的现实困境,顺势而为,充分利用互联网交互、快捷、成本低廉等特点,形成“网内+网外”的统战合力,寻找“新媒体”与“高校统战”内在契合点,以“新媒体”的普遍性、高覆盖为契机,开展实现高校统战工作由静态向动态提升、由单边向互动转化、由单一向多元演变,实现在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統战文化”由“亚”转“优”的积极探索。

(二)新媒体工具论:汇集智慧力量,提升统战水平

新媒体手段的介入无疑对高校自上而下的传统群众工作方式带来了挑战,在此语境下,如何让统战工作与“网”共舞,让新媒体成为加强和改进统战工作的重要途径的重要手段,是事关统战工作正确开展、统一战线巩固发展的重要课题。“新媒体工具论”正是将新媒体作为统战工作中的一种手段、一种载体、一种平台和一种传播工具,在互联网这一“新场域”,迅速通过信息传播与舆论发酵、价值导向与符号控制、个体表达与群体参与,最大化发挥新媒体工具价值性能。另外,在理念构建上应当注意破除“唯工具论”的认识误区,避免片面拔高新媒体的作用,亦或将其视为统战工作的附庸,要客观定位新媒体的功能,规避新媒体技术的边缘负效用,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技术的工具价值只有在正确的人文理性、目标价值引导下,才能发挥最佳功效。通过将“新媒体工具论”作为研究基点,高校应整合利用已有的软、硬条件,并对现有资源采取调优措施,对高校统战工作阵地的新媒体化建设进行认真规划。从研究路径上来看,要求高校统战工作者积极利用新媒体阵地,特别是要强调新媒体服务于高校统战工作平台功能的开发,构建安全稳定的管理体系。同时,充分运用“两微”平台,切实提高统战智慧,守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阵地,尽量降低舆情风险的发生概率,针对网络的舆情发酵应配套系列现实的解决措施,使其成为高校宣传统一战线的窗口、增强高校统一战线向心力。

二、问题透视: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新媒体开放性带来统战工作思想阵地失范的风险

高校统战工作涉及的对象众多、涵盖面广、内容繁杂,对信息的开发和管理利用有着很高的要求,新媒体具有开放性能高的优势,与高校统战工作的信息化需求相契合。在高校统战工作中引入新媒体概念,能够为高校统战工作的开展提供契机和丰富的资源,通过便捷的信息渠道紧跟时政热点、把握总体动向,提高高校统战工作的效率和时效性。然而,目前我国对新媒体的控制力和对信息的筛选能力还比较弱,这种开放性可谓是一种“无屏障”的自由状态,无论是接收时间、传播空间还是信息本身,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我国的社会思想意识领域发展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网络信息传播和影响也呈现扩散趋势,不仅深刻影响了社会舆论生态,而且对统战工作的思想阵地也产生了较大冲击。

大学生的知识层次相对较高,媒介意识和能力强,在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上呈现出与互联网共生共融的新态势。在信息化时代的推波助澜下,社会思想空前活跃,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逐渐向新媒体转移,少数别有用心的错误思潮趁机抢占网络信息阵地,并利用技术优势加紧单向渗透,给高校统战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由于大学生对统战工作接触少、经验不足,尚未形成稳定理性的价值判断和认识框架,频繁接触新媒体上纷繁芜杂的信息资讯,容易产生怀疑、迷茫、困惑等消极情绪,甚至出现“信仰缺失、价值迷茫”的现象,进而动摇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的政治信念和价值观念。这种负面影响的存在,使得高校思政教育的引导功能遭到削弱,加大了统战工作思想阵地失范的风险。

(二)新媒体创新性与统战工作方式手段滞后的矛盾

技术创新是传播形态创新的逻辑起点,新媒体的壮大促使原有的内容生产和信息传播方式大大改变,这种信息网络知识领域的变革不断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挤压了高校统战工作空间。目前,许多高校虽然已经划定了新媒体统战工作阵地,或是在创新规划上不够系统科学,或是在创新实践上缺乏技术支撑,难以适应统一战线发展的新特点、新阵容、新态势。创新是媒体的鲜明主题和强大动力,在这个不断创新和发展的领域中,高校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对信息进行自主地接收、选择,对于信息的需求也日趋多元化、个性化。新媒体使统战信息工作从封闭、半封闭迈向全方位开放,但许多高校仍然沿用传统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方式,受众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引导教育,统战宣传内容也大多千篇一律,缺乏特色和亮点,陷入了模式化、套路化的瓶颈。

另一方面,当前高校统战工作开展有效的载体不多,系统性、专项性不足,不利于实现新媒体和高校统战的资源整合和有效推动。高校统战部的牵头协调作用发挥不够,依旧较多采用理论教学、知识讲座、纸媒报刊等载体,随着高校党员和党外知识分子队伍的不断发展变化,这些载体无法对青年学生产生新的吸引力,大大影响和制约了统战平台的效用价值。许多高校虽然将新媒体技术引用到统战工作中,但主要集中在诸如统战网站或公众号等线上的推广,结合线下的孵化能力弱,只是利用了新媒体的基础操作,重形式而轻实效,并未切实提高统战智慧。新媒体应用领域过于狭窄、工作平台有待扩展、工作机构基础薄弱,使得高校统战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盲目性、机械性、滞后性,亟待实现创新展现新作为。

(三)新媒体互动性与统战工作者媒体素养缺失的冲突

新媒体利用社会沟通功能能够实现信息的及时接收与反馈,加强了媒体与大众之间的互动,大众开始参与到媒介文化的主动创作和传播中,促进了“参与式文化”的发展。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接触者、使用者、被影响者,统战工作者作为媒介“把关人”应起到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作用。新媒体交互平台下非线性、多向性、混沌性的传播模式加剧了二者之间的摩擦和碰撞,其互动性特征改变了一直以来统战工作者和受众之间的关系,由以统战工作者为中心的模式向以青年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转变。在这种形势下,统战工作者的工作思路需要从原来的“单向管控型”向“良性互动型”转变,这种转变无疑对统战工作者的媒介素养和技术匹配提出了新要求。

高校统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与媒体素养关乎高校统战工作的质量。一方面,统战工作者专业水平不过关,在新媒体平台上与学生互动频率低,“媒体”层次上管理学生的能力不足,只是一味地传授基础统战知识,无法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统战问题答疑解惑,也无法结合现实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正确引导,忽视了青年学生在统战方面的多样化需求,造成统战工作信任力、凝聚力的下降。另一方面,多数高校仍采用科层制管理模式開展统战工作,缺少明确的限制约束和奖惩制度,部分统战工作者缺乏主动意识,媒体素养普遍不高。统战工作者对统战信息化平台的掌握和运用不够熟练,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项信息的能力弱,技术水平差、实践经验少、观念更新慢,往往处于信息劣势的境地,导致统战工作在新媒体背景下走向“机关化”。

三、实施寻径:新媒体与高校统战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

(一)新媒体与高校统战学理融合发展模式的构建

1.理念更新:从宏观层面构建新媒体与高校统战融合发展的学理基础

要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新媒体与高校统战融合发展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回应“谁主导,为了谁”这一核心问题,防止新媒体的经济逻辑、技术逻辑冲淡高校统战工作中应有的政治逻辑。

要坚持中国特色,为形成具有中国风格的新媒体与高校统战融合发展理论搭建学术框架。丰富二者融合发展的学理基础、内涵并使其系统规范化,建立植根于中国土壤的学理发展话语体系,深刻认识二者融合发展的特殊性,以及“大统战”的时代背景,在学理构建上始终坚持中国特色。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新媒体+高校”统战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提供理论指导与思想地图。通过理论的构建充当“诤友”的角色,用批判性的眼光解决二者互动中的现存问题,以理论思辨助推实践改革,实现学理性思维和实践性思维的贯通互补。

2.路径转变:从微观层面以“新媒体权力论”和“新媒体工具论”建构高校统战新媒体化的一般理论与特殊媒介

“新媒体权力论”强调了新媒体语境下的高校统战工作研究,而“新媒体工具论”侧重于高校如何运用新媒体开展统战工作。无论是“新媒体语境下的高校统战工作研究”还是“高校如何运用新媒体开展统战工作”,都试图将新媒体与高校统战相融合,从交叉学科的研究视角构建高校统战研究的新范式。前者以“权力论”为依据,以高校统战工作在数字化新媒体建设过程中的挑战为研究对象,侧重于形成高校统战研究的一般理论;后者以“工具论”为基点,以新媒体语境下高校统战工作萌生的新问题、新载体为背景,属于自主搭建高校统战工作新阵地的特殊媒介。二者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在相互促进、配套联动中得以进一步发展。

为此,在把握新媒体发展规律与高校统战工作内在逻辑的基础上,通过理念更新、路径转变、实证分析等手段,寻找“新媒体”与“高校统战”融合发展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态度的认真为出发点、内容的创新为着眼点、工作的实效为发力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的牵引,做好新媒体与高校统战工作间的关系调适,实现新媒体与高校统战融合发展的路径优化。(见图1)

(二)新媒体与高校统战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

1.态度真:立足于“真诚、真心、真实”,强化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统一战线作为各种力量的政治联盟,离不开共同理想的感召、共同目标的激励、共同利益的维系,而其根本归结于人心的凝聚。新时期高校统战对象呈现出年轻化、多元化等特点,需要从高校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思想动态、价值取向等方面入手。牢牢把握住凝聚人心这一统战工作灵魂,尊重高校青年群体,坚持以“真实”为根本、以“真诚”来交往、以“真心”换真情,使统战工作更具吸引力、亲和力、感召力。同时,要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强化“同心”思想培育,影响和引导青年学生做出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选择,不断增进其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筑牢统一战线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2.内容新:着眼于“立新、创新、求新”,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目标上要“立新”,着力把握新时代新使命,使高校统战工作适应信息化要求,始终以“新”面向青年、吸引青年,把新知识、新技术作为提升媒体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抓手。举措上要“创新”,将创新融入工作全过程、贯穿工作全方面,利用好高校特有的人才资源优势,创新工作載体、增强创新本领、培育特色亮点,促进高校和媒体等各类创新主体协作融通,建立融合传播矩阵,做好媒体融合产品,打造统战文化品牌。通过立新目标、创新举措来“求新”发展,要以创新为动力、以协调为标尺,力争抓住实际化解难题、抓住时机锐意进取、抓住大势创新发展,开创高校统战工作新视域新维度。

3.工作实:致力于“务实、踏实、扎实”,坚持高点定位、高效务实、高端发展

做好新媒体与高校统战的融合发展,不仅要坚持高点定位、着眼于大局,以确保走在时代前列,更要从细处着手、从实处着力,做到工作“务实”、过程“扎实”、作风“踏实”。健全高校统战工作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责任落实,确保统战工作“有人管”;提升统战新媒体载体的运用水平,汲取先进经验、改进工作机制、共商共建共享,不仅要“学会管”,而且要争取“能管好”,做好重难点突破,实现常态长效和高质量发展。统一战线的吸引力、向心力状况取决于统战宣传教育水平、统战工作实际效果,在高校中全面铺开统一战线,要充分了解青年学生的需求、评估其自身资质,为学生排忧解难,通过高效务实的工作,加强高校学生对爱国统一战线的认同,夯实统一战线发展基础,为统一战线打上一剂“强心针”。

(三)新媒体与高校统战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

1.理念融合:凝聚“向心力”,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统战教育引领

要应对新媒体技术发展对统战工作队伍素质提出的严峻挑战、推动新媒体成为高校统战工作中战略力量,需要加强队伍建设,建设能够适应新媒体时代统战工作要求的主体力量。培育一支既具有夯实统战知识基础、熟悉统战工作规律,又能够有效掌握新媒体应用技术、把握媒介文化特点,能够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统战工作的高素质队伍;既包括专职统战工作人员,又能充分调动高校辅导员、教师、学生干部、学生党团员的积极性[2];明确分工、团结协作,保证新媒体领域统战工作健康发展。一方面,提升统战工作者知识素质和工作能力,从统一战线的基础知识、开展工作的技能技巧、思想阵地的规范管理等方面,不断结合理论和实践培训。另一方面,要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学习新媒体技术有关知识,探索新媒体的各种应用可能,将统战工作和新媒体技术相结合,成为知识水平精、业务能力强的复合型工作者。

在媒体融合发展时代,更需要牢牢地把握住新媒体的主动权,加强统战教育引领,发挥统一战线凝心聚力的优势和作用。由于新媒体带来各种文化思潮的激荡极易拆解大学生原本的价值观,需要高校健全监督机制,严格把控舆论导向,争取主动权,避免“共享围城”下无序、混乱的舆情传播。同时要加强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教育引领工作,强化高校师生的统战意识,突出“同心同德”的政治导向,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旗帜鲜明地表明价值立场,以统一战线思想作为引路牌,坚守“主阵地”,凝聚“向心力”,确保高校统战工作“不变色”“不变质”。高校统战工作部门应积极在校内开展统战教育活动,开展学习交流专题活动,将统一战线作为一项重要主题引入到日常的党建、团建活动中,强化高校学生的统一战线认识与政治认同。

2.创新融合:画好“同心圆”,整合创新资源,打造特色统战文化

新媒体时代,多元化、圈层化、去中心化成为媒介环境最显著的特征,带来主流意识形态权威和声音的削弱,高校须通过弘扬统战文化、整合各项创新资源等手段,画好最大“同心圆”,实现统一战线意识形态的“再中心化”

建立“互联网+信息化”的统战工作体系,借助新媒体开辟统战工作新境界,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技术资源的整合联动。第一,完善统战工作门户网站的建设[3];统战网站不仅是对内发布各项统战政策信息的平台,更是对外宣传高校统战工作的窗口。要做好网站总体设计与网页布局,充分发掘新媒体统战资源,及时发布网站新内容、解读政策新动向、展示实践新成果,巩固主流阵地,放大主流声音,更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第二,运用各种媒介创新高校统战工作载体;将新媒体与传统的工作载体相结合,推进传统载体的数字化工作,如做好手机报、公众号推文等。积极关注“两微一端”,采取开设统战工作微信和QQ交流群、开通统战工作微博、开辟统战工作论坛、建立统战工作短信平台等手段,加强统战工作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互动,吸引高校师生的主动参与。第三,做好统战内容的丰富和优化;继续开拓统战内容板块,推广统战宣传融媒体产品,提高统战对象的关注度。抓住新媒体互动性这一特征,高校可以通过举办“网上沙龙”、撰写统战生活小贴士、组织社团开展统战联谊活动等手段,打造统战信息“新媒体厨房”,将“统战大餐”从线下做到线上。

利用新媒体构建“大统战”宣传工作格局,实现了各项创新资源整合的“一盘棋”,有助于高校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推动高校特色统战文化的建设。一方面,深入挖掘区域统战资源、发扬优良传统,结合地域统战文化,因地制宜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高校的拳头专业、领域优势,以自身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历史积淀为依托,打造一张具有高校特色的统战文化名片,充分体现高校的文明形象和人文精神,增强统战工作感染力、影响力、穿透力,以文化力量推动统战工作“升维”。

3.机制融合:搭建“连心桥”,畅通传导机制,推动统战格局优化

“大统战”格局下,拓展新媒体数字化与高校统战融合发展的新场域是题中应有之义,运用新媒体促进机制融合,畅通传导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扭转高校统战工作的触角,由实体化的平面统战向新媒体数字化的立体统战转变,推动统战格局优化。

从自上而下的思维角度看,要强化责任管理,完善常规的制度化建设,建立正确的舆论引导机制。切实担负起抓统战工作的主体责任,制定相关规章规范,注重新媒体空间的规划和整治,坚持统战阵地统筹管理,确保可管可控、风清气正。要加强网络舆论监测,时刻对新媒体信息保持高度的关注和警觉,设好“安全防护哨”,利用不断升级的各项媒介监管技术手段、移动互联终端等途径,及时发现、迅速定位并快速清除新媒体中的不良信息,保障新媒体与统战工作融合健康发展。应建立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机制、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对高校统战工作中关注度高的热点问题及时深入地做好解读阐释,打造统一战线“信心工程”“凝聚力工程”,增强人们对统一战线的认可和期待。[4]

从自下而上的思维角度看,要建立意见反馈和交流机制,让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多元主体都有话语权,满足统战对象的参与诉求。[5]由于高校统战对象间差异明显、个体诉求趋向多元化,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统战工作,可以适当对统战对象群体进行画像分析,准确把握群体心态,增强统战工作的有效性。通过新媒体手段拓宽反馈渠道,收集意见建议“台账”,倾听统战“好声音”,学生将意见反馈给统战工作部门,由统战工作部门对意见进行客观的价值判断,并认真做好登记、交办、调查、答复、督查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意見建议落到实处,在这一机制中实现对统战工作的评鉴和调节,打好“线上+线下”的组合拳,助推统战工作效能最大化。例如,许多高校都建立起校、院、支部等多级意见反馈机制,定期召开统战专题线上讨论会,对采集的意见建议进行汇总分类后,转交学校相关工作部门办理,既能方便统战对象参与,又能使统战对象在虚拟空间中畅所欲言、直抒胸臆。

四、结语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相对集中、各民主党派组织架构完整,同时兼具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职能,是我党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阵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校统战工作需要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创新发展,彰显与时俱进的品格。“新媒体与高校统战融合发展”这一提法,为新时期加强高校统战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不仅有助于创新发展现有的工作模式,还能为基层治理提供有益启示、为主流价值观建设提供有益启迪、为文化复兴提供有益启发。因此,要切实加强理论研究,促进成果转化,以点带面、从线到片,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璐.“新媒体”与“高校统战”的学理融合与实现[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30-132.

[2]黄芙蓉.新媒体时代高校统战工作的新特征与舆论引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5,(011):43-44.

[3]杨志玲,杨梦梦.新媒体视角下的高校统战宣传工作[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5,(006):57-60.

[4]胡显峰.“微时代”高校学生统战工作之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4):58-61.

[5]杨光,陶杰.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特点分析[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01):34-38.

责任编辑  姜淑娟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创新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