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师范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1-09-10张光位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高校推进创新发展、内涵发展、转型发展和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地方师范院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突破口,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建立全方位的保障机制、打造高质量的课程群、构筑开放式的实践平台、构建多层次的赛训体系、搭建专业化的服务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4-0009-03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高等学校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高校自身推进创新发展、内涵发展、转型发展和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于推动区域性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地方师范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理念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而且可以使这些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并将这些思维和精神代代相传[1]。近年来,曲靖师范学院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作为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突破口,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围绕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这一核心目标,通过建立全方位的保障机制、打造高质量的课程集群、构筑开放式的实践平台、构建多层次的赛训体系、搭建专业化的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了具有典型的师范教育底色加创新特色的工作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应用型转型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成为了区域内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典型。
一、制度驱动:建立全方位创新创业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和保障机制,是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保持常态化持续向前推进的重要手段。曲靖师院建立了“学校主导、部门协同、学院主体、校院联动”的工作机制,实施创新创业和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成立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校长担任院长,教务、招生就业、科技、学生、共青团等部门负责人兼职副院长的创新创业学院,建立创新创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专题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坚持把创新创业工作作为对二级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指标,每年单独组织考核,奖励考核工作优秀的单位和个人。为在全校凝聚智慧,形成推进创新创业工作的合力,学校明确了全体教职员工都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贡献者,并把创新创业成果与教职工的科研奖励、职称评审、年终目标责任考核相结合,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将本职工作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學校在教育综合改革规划中把“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指导和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施,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建设以及创新创业学院的建设等,健全了创新创业制度保障体系,使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化、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创新创业工作精细化、项目化、品牌化。各二级单位也同步成立了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特色,制定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的工作实施方案,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安排了办公场所,划拨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专项经费,通过罗列阶段性工作清单,持续跟踪、公开监督、实施岗位责任制等方式,对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动态反馈,确保了创新创业工作“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有力地推进了创新创业工作不断向前。
二、教学推动:打造高质量创新创业课程集群
创新创业教育着重在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面对未知和不确定未来的人才。曲靖师院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围绕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突出学生能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专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指标,对57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规定把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环节列入教学计划的累计学时,理工类专业高于百分之三十五,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高于百分之三十。同时,课程内容按照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要求,以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的“金课”为标准,对全校通识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课程教学大纲和考核大纲进行了修订。
大学生是落实创新创业教育非常重要的群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工作是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通过课程教学,学生们完成创新知识的学习、创新意识的培养、创业精神的塑造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锻炼[2]。因此,健全的学科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会直接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3]。为推进创新创业的普适性教育,学校《创新创业基础》课围绕“金课”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两性一度”标准,引入最新的创业课程内容体系,要求任课教师采取“连接—呈现—体验—反思—应用”五步体验教学法授课。在通识教育选修课中增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开设了10门创新创业管理和实务类在线课程;结合专业和创新创业的融合,聚焦学科专业前沿创新知识,将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及时纳入课程内容,每年开设了不少于30门讲座性课程;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设置创新与创业实践项目,供学生修读,初步形成了以创新创业必修课为基础、选修课为辅助、专业类创新创业课程为支撑的课程体系,通过引导和组织学生深入开展专业技能训练、素质拓展、双创实践,完成相应学分,确保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贯穿了创新创业。此外,学校还建立了学分转换的机制,修订和完善了学籍管理办法,实施3~6年弹性学制,放宽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业。
三、载体牵动:构筑开放式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不仅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创业和创新实践的互动,将创新当作是创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将创新理念合理地渗透创业实践中,并且还能够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整体素质[4]。学校通过探索构建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建设,明确了通过通识教育激发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通过赛事训练和实践挖掘兴趣学生的创新潜能,通过创客空间培养意向学生的创业知能,通过孵化园区提升创业学生的创业实务,形成了“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成果转化、创业项目培育、创业项目孵化”的实践体系。围绕这一体系的建设,学校按照校级层面建设一个主题功能创新创业平台,学院层面建设若干个与专业教育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创客空间的思路,分两期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规划设置了创客文化活动区、“一站式”创业办公服务区等区域,建设了能够满足广大学生开展实践的低成本、便利化、多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同时,学校出台了创客空间项目申报立项建设相关实施方案,鼓励各二级单位探索一院一特色的专创融合实践孵化模式,经组织申报评选,立项建设了10个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探究、研究和创新的开放空间,搭建了“兴趣导入实验、实验孕育创新、创新助推创业”的创新创业链条。10个创客空间入驻了近百个与专业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培育项目,成功孵化了把高原农特产品与农村精准扶贫结合,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实现年销售额1000余万元的云南魔丽魔芋科技公司;在北京一线城市成功创立了年培训学生近万人北京博恩思外语培训学校;在深圳一线城市创立并实现年销售额超过1000余万元的深圳远航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先后被认定为“市级青年创业示范园”“省级校园创业平台”“省级众创空间”“全国众创空间”。
四、赛事促动:构建多层次创新创业赛训体系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当前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对于激发广大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乃至推进高校人才培养范式改革,形成新的人才质量关、教学质量关、质量文化观,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具有更加重大的战略意义[5]。曲靖师院通过实践探索把“互联网+”大赛与创新创业基础课程融合,通过课程的成果导向对接大赛的来源项目;把“互联网+”大赛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相结合,以创新创业项目实践训练推动参赛,以项目参加大赛促进实践训练成果;把“互联网+”大赛与推进学校科技成果项目转化相结合,以大赛组织催生科研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校内形成了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龙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带动,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创业综合模拟、计算机设计、广告设计、智能机器人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为支撑的各级赛事。据统计,“互联网+”大赛先后获国赛奖3项,省级奖6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项目49项,省级立项项目139项。近三年,曲靖师院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专业和技能竞赛获国家级奖470项,省级奖693项。学校在云南省教育厅主办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的获奖成果和立项数量一直位居云南省高校前列,州市高校第一。学校基于大赛和训练的组织强化学生的实践,在校内形成了良好的带动效应,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与学生就达到了近20%,每年接受创新创业赛事指导和实训实践的学生超过了在校生人数的60%。
五、协同联动:搭建专业化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校育人的永恒话题,而协同育人、交叉培养是激发大学生潜能潜质、促进全面发展的“一剂良药”。地方高校要克服创新创业教育“单打独斗”的狭隘思想,大力挖掘校内、校外育人合力,遵循开放合作、协同一体的育人机制,努力建立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教育培养、融资平台、创业实训等全方位育人体系[6]。学校通过探索建立分层分类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突出面对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学普及,开展丰富的创新创业文化活动,实现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唤醒和创新精神培养。对有创业兴趣学生,开展创业培训以及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赛事和训练、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等活动,提高创业素质与能力。对有创业意愿学生,实施“创业种子”或“創业苗圃”,入驻创客空间,开展项目的培育与前端孵化,使学生创业行动促成创业实践。对有强烈创业愿望学生,引导他们组建团队开发项目,携项目入驻园区开展孵化实践,毕业后带项目走入社会。为推动建立这一服务体系,学校把“推进专业化服务能力建设”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先后组织开展了专业化师资培训200余人次,遴选聘任了50名校外创业导师,其中2名导师入选了教育部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对入驻园区的企业和孵化团队,学校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先后帮助36个项目获得政府“贷免扶补”、创业无偿资助等合计100余万元资助,减轻了创业学生的资金负担。设立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与曲靖经开区行政审批、人社、税务、地方事务、市场监督等部门协同联动,共建政务服务站,安排校内外人员实行“双导师制”,为学生提供为学生提供政策宣讲、创业咨询、注册办理、财务代账、融资服务、商标注册等“一站式”服务,把学生“扶上马”还“送一程”。为了不让一个学生在创业的路上掉队,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与各二级单位、校友资源三方协同,扶持了18名孤儿学生入园开展创业体验和实践,并积极联系曲靖市人社部门和培训机构,强化对他们进行创新创业赋能,开办了电商创业实战营、创业技能等培训班,目前已培训了4期,共计500余人。此外,学校通过整合QQ、微信、网站等平台建立了双创全媒体矩阵,定期邀请企业家、创新创业导师到校开展“创想曲师”论坛沙龙活动,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创新创业俨然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时尚和追求。
通过近年来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显著提高。据第三方机构对学校2016至2018届等三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进行跟踪调查显示:毕业生的总体创新能力和基本工作能力满意度均高于87%。学校连续多年被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表彰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先进集体”“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创新奖”“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彰显了区域性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鲜明特色。
参考文献:
[1]童玲.对地方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
[2]王娜.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9).
[3]张金霞,朱晓红.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育人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
[4]陈彩彦.“互联网+”西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78/A08/.
[6]陈炼.对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的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4).
作者简介:张光位(1979—),男,汉族,云南宣威人,单位为曲靖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易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