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羽毛球教学研究
2021-09-10甘乐园
甘乐园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A 文章編号:1009-9328(2021)02-066-02
摘 要 羽毛球是一项受大众喜爱的运动,因其技术性强、寓教于乐等特点,在高校中深受大学生的喜爱。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大学生对羽毛球技术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为此,本文就对高校羽毛球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为促进羽毛球在高校中的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 高校 羽毛球 教学研究
一、前言
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球员一般是通过脚步来实现快速转移的。为此,在羽毛球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对球员步法的训练,如果没有灵活的脚步就很难应对快速多变的来球。一般来说,衡量球员羽毛球运动水平的高低看的是他的步法和技术配合程度。技术和脚步在羽毛球教学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缺一不可。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注重对学生技术和脚步的共同提升,避免羽毛球教学只注重技术而轻步法的误区,而是应力争在提升技术的同时加强步法训练。
二、结果与分析
(一)羽毛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羽毛球是一项隔网竞技类体育运动项目,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技术动作的质量和运用情况能够直观反映出球员的真实水平。因此,教师在做教学计划时应注重在竞技对抗内训练,同时训练状况及时对相关技术动作及时进行难度调整。据调查,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及身体各机能之间的协调能力会增高,羽毛球技术动作也会在比赛中不断提升。高校教师在开展羽毛球技术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自身水平,并结合羽毛球运动的特点科学合理的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运动技术。
1.缺乏比赛和实践锻炼。羽毛球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加比赛,以赛代练,增强训练强度。高校中羽毛球教学要注重技术实践教学,适当减少理论教学时学。羽毛球运动员在训练时需要快速移动,并在移动中准确完成技术动作,将脚法和技术动作紧密结合,切勿只注重羽毛球技术和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训练中脚法移动练习和手法配合。
2.强化对抗意识,深化技术认识。在羽毛球训练时教师应该让学生不断加强羽毛球技术的动作练习,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对抗练习,用来巩固动作和掌握知识要领。让学生单独练习,脚法和技术动作练习,增加羽毛球对抗训练和比赛练习,在提升同学们积极性和参与性的同时,也能够很好的调动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通过身体协调性锻炼来提升羽毛球技术训练。只有在对抗中学习,查漏补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提升,才能提高羽毛球技术,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推动羽毛球在高校快速发展。教师在进行技术训练时要全面加强学生的攻防技术训练,为此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强化技术训练强度,取长补短不断地查找技术上的漏洞并补强。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促使学生掌握基础技术动作要领,以使其能在比赛中能够克敌制胜,取得理想的成绩。
3.过度重视技术。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运动技能和体育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最终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现如今,在羽毛球教学过程中,应该使学生充分了解羽毛球技术特点和理论知识,明确教学目标。在进行羽毛球相关基础训练时,应当掌握羽毛球技术理论知识,为后续技术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部分高校在开展活动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没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这对学生后续的训练会产生较大影响。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也逐渐失去了对羽毛球的兴趣。
(二)羽毛球教学中的心理问题
羽毛球比赛中,心理因素至关重要,它决定着一场比赛的走向。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球员提升自身的运动水平。学生在羽毛球比赛中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它包括心理经验和临场心理调控能力。羽毛球运动很大程度上考验着球员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力。因此,高校教师在日常训练和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学生的基础技术动作训练,同时注重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长期以来,部分高校在训练时为了快速提升成绩只注重技术训练而忽略了心理训练,长此以往运动员的综合实力很难提升。学校在课余时间也会组织活动、比赛等来提升学生的羽毛球综合实力,一味的比赛训练不利于球员的快速成长,比赛更多是用来检验球员的训练成果的。实际当中,部分教师在训练时没有抽出一部分课时用于对学生心理进行培养,致使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在这方面能力难以得到提升。
(三)羽毛球技术动作教学
1.加强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训练。在高校羽毛球教学时,教师应加强羽毛球理论知识教学和基本技术训练,让学生在掌握羽毛球基本技术的同时,不断提高技术动作要求,同时提升对球落点的控制。也可以通过技术性对抗练习,让学生对抗比赛中感受基本技术的应用和变化,让技术训练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教师在训练时应充分考虑结合羽毛球运动的特点,结合醒目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训练,要优化教学的方法、提高脚下移动的步法,巩固运动技术的提升,在训练中使运动员逐步形成连贯的步法和技术动作相结合,保持动作的一致性。脚步移动对羽毛球教学来说尤为重要,积极地跑位能够有效地提升击球的质量,良好的基本技术有助于保持动作的流畅和连贯性,提升比赛的观赏性。羽毛球运动是非常典型的隔网对抗性项目,对运动员的体能素质要求较高,在加强技术训练的同时必须加强体能素质的训练,从而提升球员的综合实力。同时在日常训练中应重视基本技术训练,结合理论知识教学,让彼此相互补充,不断提高并巩固基本技术动作要领,达到对回球力量的精准控制,为日后比赛夯实基础。另外,教师还要多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和校外的比赛,通过实践来检查学生的训练成果,也可以课堂组织教学比赛,提高学生参加小型羽毛球的能力等,持续强化大学生参与羽毛球比赛热情,以赛促练提升球员实战的心理素质、技术水平。
2.强化球员心理素质训练。羽毛球比赛中,教师应结合比赛环境和球员的心理素质等来分析学生比赛的稳定性、持久性、忧虑性,以及运动员的运动心理变化,尤其是观察运动员对关键球的处理,此时正是他们容易出现心理变化的时候。部分运动员在面临关键性的羽毛球比赛时一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出现。为了减少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降低心态起伏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师应积极采取情绪治疗法予以缓解和消除。必要时可以采用恰当的方式为运动员开展心理咨询,减少运动员的紧张情绪,并总结分析羽毛球运动员出现情绪紧张的具体原因和在紧张情况下表现出的各种外在情绪。同时教师对球员场上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实施最合理的心理辅导,打消球员的顾虑和紧张情绪,循序渐进地缓解球员的紧张情绪。
3.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在羽毛球日常教学训练和比赛中,教师制定教学目标要以学生为主体,羽毛球教学应充分结合所带学生的能力和羽毛球特点,采取科学训练方法进行高效训练。例如,教师应加强讲授羽毛球劈吊技术动作要领,让学生按照动作要领开展训练,逐渐形成动作的熟练到巩固提升,教师可规定学生每次劈吊的效果对切击角度和击球点进行调整,用来强化球员稳定地吊球技术动作。随着球员的训练量不断提升,在一段时间练习后,教师要逐步加大技术练习的强度以及难度,合理地利用综合劈吊训练来进行羽毛球技术动作教学。在训练过程中,应让学生不断移动来完成劈吊球的动作,侧重培养学生的劈吊控制和对球的判断能力,从而提高训练效率,使學生规范掌握技术动作要领的力度控制。在后期教学中,教师应当适时地将劈吊技术运用到比赛中,通过比赛来促进学生劈吊效果锻炼,或是采取限制学生在比赛中使用杀球的方法,只通过劈吊技术来不断调动对手防守位置,从而牵制随手,以赛促练,了解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不蹲提升自己。
4.强化羽毛球素质训练。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进行羽毛球训练的有利条件,身体素质是运动员参与体育运动和健康运动的必要保障。羽毛球训练中,教师应在开展羽毛球劈吊技术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为适应羽毛球特点,加强体能储备训练,把身体素质训练结合到劈吊技术训练中,通过训练量来增加学生的身体素质,使球员能够在羽毛球比赛中充分发挥羽毛球技战术水平和球员运动能力。在日常身体素质专项训练中要侧重抓好运动员的耐力素质、灵敏性、力量素质、速度素质等的训练,并结合不同学生的体质,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训练。教师也可以在每次训练后安排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内容,从而保障球员的身体素质和羽毛球技术能力综合提升。
三、结语
羽毛球运动在高校中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因其对场地条件、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要求不高。其特点属于隔网运动,无身体对抗,是众多高校同学体育课程的最爱。羽毛球教师应尽可能根据学生对羽毛球课程的需求,在普修课场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普及理论知识,加强基础技术动作训练,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运动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创新教学方法,并结合羽毛球特点,适当组织比赛,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促进高校羽毛球教学的不断提升,教师在日常训练中要加强羽毛球技术动作教学与素质教学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重运动员心理素质和运动技术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羽毛球运动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丁智鹏,韩联定.提高高校羽毛球教学训练水平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2):39-40.
[2]侯宽.高校大学生羽毛球技术教学方法探究[J].武魂,2013(09):186.
[3]刘鹏.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步法训练技巧初探[J].青少年体育,2015(06):107-108.
[4]江华.简析高职院校羽毛球教学与训练方法[J].青少年体育,2016(09):71-72+26.
马鞍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