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1-09-10曾勇明
曾勇明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2-064-02
摘 要 本文主要基于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提出在高职体育教学中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之间的关系,并论述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以为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教学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 高职学生 体育教学 体育素养 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在开展人才培养改革的工作中应加强“五育合一”理念的应用,特别是重视体育教学的开展。虽然体育只是一门公共课程,而且高职学生并不需要参加专业的体育项目考核,但是新时代的技能型人才只有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具备较高的竞争力[1]。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应注重学生体育素养与职业能力的综合發展,有效开展体育教学改革。
一、高职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概述
(一)体育素养
体育素养,是指学生在体育知识、体育能力、体育精神、体育心理方面的综合素养,这实际上与课程改革背景下所提出的三维教育目标是一致的。知识和技能是体育素养的初级层次,因为在开展体育教学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先保障学生体魄的强健,有一个好身体,才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并在毕业后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另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实现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体育精神、体育心理方面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形成坚韧不拔的品质、团队合作的精神、竞争向上的态度等等。
(二)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其所学习的专业有关,学习什么专业,学生就必须具备这个专业的职业能力。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工匠型”“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在毕业后从事一些基础技术岗位的工作,但是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发展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他们属于高层次的技术人才,是我国技术应用型人才梯队的中坚力量[2]。
(三)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关系
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首先,从事职业技术工作的工匠型人才应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因为有些岗位工作相对来说需要一定的体力;其次,在开展职业技术相关工作中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攻坚克难、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在开展体育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无形之中形成这些方面的精神素养,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能够迎难而上,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最后,在新时期,职业技术人才也必须能够适应团队合作的要求,体育素养中包含团队精神素养,这对于职业技术人才未来在企业团队中积极配合、发挥协助作用有较大的帮助。
二、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体育教学中未融合职业能力培养
一般情况下,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作为公共课程,其在开展教学时并没有对专业进行划分。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只是基于体育教程展开,或者是组织学生学习特定的体育项目,如篮球、羽毛球、体育舞蹈等。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很少关注学生来自于哪个专业。这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数量较少也有一定的关系,几名体育教师需要负责全校的体育课程,对于教师而言,相应的教学压力比较大,自然也很难再照顾到各个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
(二)高职体育教学重体能培养轻素养培养
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能够一眼看出学生体能素质方面的弱项,而且注重学生体能方面的培养,比如耐力、速度、反应力等,但是容易忽视学生体育素养方面的培养[3]。在高职体育课堂上,有不少学生抗拒、排斥体育运动,经常请假,或者不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体育教师认为学生是体能跟不上,所以会更给这些学生布置体能训练的任务,让他们跑圈,但是反而事倍功半。
(三)高职体育教学中忽视个性化发展需求
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容易忽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成年,他们具有独立的思想意识,对于体育运动也有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有一定的特长,但是却必须按照学校和教师所设定的体育课程来按部就班地学习,没有机会发展自身的特长,影响了其个人能力的发挥。
(四)高职体育教学中未融合终身体育理念
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未融合终身体育理念,学生虽然参加了体育锻炼,但是不少学生是敷衍了事,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体育对于其人生,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4]。而且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体育理论知识方面的教育存在不足,学生对于体育保健、体育发展史、民族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不了解,也难以挖掘出长久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三、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提升路径
(一)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优化体育教学设计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背景下,应将体育教学纳入改革方案中,特别是在构建综合性的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下,体育课程也应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高职体育课堂应实现进一步优化设计,以配合各个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在高职院校设有较多的专业,不同专业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存在不同,比如会计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敏锐的判断力和反应力;旅游管理专业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体力、耐力;幼儿教育专业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舞蹈编创能力;机械工程专业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体力。而且不同专业的男女生比例存在不同,有些专业的男生数量多,女生数量极少,有的专业反之,男女数量均衡的专业只是其中一部分。所以,基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职业能力培养要求,高职体育教师要提前做好调研,调整教学设计,为不同专业学生提供不同的体育课堂,让学生能够眼前一亮,并积极参与体育教学。另外,有些体育项目适合男生多的专业,比如篮球;有些体育项目则适合女生多的专业,比如体育舞蹈。教师对此应做合理地教学设计。
(二)完善体育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学生体能方面的培养,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为此,相应的培养要更为丰富,教师不仅要革新教学内容,还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在革新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体育精神方面的教学,如可以融合新时代的人物案例,让学生感受体育明星是如何成就自我的,了解他们在成长的路上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努力,从而与自身形成对比,激发学生加强专业学习、提高职业能力的主动性。在革新教学手段方面,可以采用小组合作、PK教学的模式。比如,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特定的体育游戏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之间的密切联系,并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协作的樂趣,以及团队合作的能量[5]。又如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时,可以融入PK模式,形成个人对抗赛和小组对抗赛两种形式,与此同时,还可以积极组织同专业不同班级、不同专业之间学生的PK赛,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锻炼,提高体育项目的技术能力,并在集体意识的激发下,为班级、专业,乃至于学校争光。
(三)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发展学生体育特长
高职体育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师还有必要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挖掘学生的体育特长,让学生能够在体育学习中找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形成体育学习方面的乐趣。作为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能测试、开展体育游戏或者是组织体育运动比赛时,要注重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记录,从而结合学生身体素质的具体数据,挖掘每个学生在体育方面的特长,从而为学生提供合理化的建设,帮助其展开相应的能力培养。有的学生本身在体育方面就有自己的兴趣特长,教师通过和这些学生的交流,将对体育项目有同样兴趣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形成体育运动小组或者是社团,以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同时还加深了同专业以及不同专业学生的合作交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未来就业中急需的社会交往能力。
(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保持身心健康发展
在开展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加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将体育运动作为人生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通过坚持开展体育锻炼,激发自己的身体潜能,提高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并保持身心健康发展。为此,教师应从思想上入手,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了解多样形式的体育运动,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身体乐于接受的体育活动,以此作为自己未来长期开展锻炼的形式。比如对一些不太喜欢运动的女生,教师可以为其介绍体育舞蹈、瑜伽等项目,让其了解这些项目的锻炼价值,从而鼓励她们主动参与锻炼,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于一些男生来说,教师可以为其介绍日常健身的方法,激发其保持健康体魄的自觉性[6]。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体育教师应认识到体育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并结合学生不同专业来优化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潜移默化推动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发展,让学生能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在体育运动中发现乐趣,并逐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形成健康阳光的心态,激发正能量,并将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融合在职业能力学习和实践中,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恩和白乙拉.高职体育教学中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提升路径[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02):64-65.
[2]丁明洁.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12):106-107.
[3]傅强.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J].知识窗(教师版),2020(10):112.
[4]韩雅.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的策略探析[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4):50-51.
[5]张利勇.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5):110-111.
[6]赵金哲.知识经济时代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3):184.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